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admin

黃芩

性味:苦平;大寒

黃芩能瀉的火很多,真的要計較用法的話,黃芩不同部位就有不同的療效[1],不同炮製其用法也不相同[2],反正用科中也沒辦法選部份選炮製,就用最經典的用法吧!

一、清肺熱

一般人對黃芩的用法就是清上焦熱,說是說上焦,但是主清肺熱,不清心火,要清心火還是黃連好用,代表方是清上防風湯辛夷清肺湯半夏瀉心湯

因為肺與大腸相表理,所以也能瀉大腸火[3],代表方是乙字湯

二、清中焦濕熱

上焦可以清熱,而針對中焦可以清濕熱,只是去濕力比黃連差一點[4],兩個互補就可以清中焦濕熱,代表方有半夏瀉心湯葛根芩連湯

二、清少陽熱

只要和柴胡配,基本就是小柴胡湯思路,清少陽之熱,膽和三焦之熱都能清,也能兼清肝熱,但是並非主力,代表方除了小柴胡湯,還有龍膽瀉肝湯

  1. [1]《本草衍義補遺》:「堅實者名子芩,為勝。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爛,名腐腸,可入肺經也。其堅實條芩入大腸,除熱也。」
  2. [2]《得配本草》:「酒炒上行,生用下行。豬膽汁炒,瀉肝膽火。片芩瀉肺胃上焦之火,子芩瀉大腸下焦之火。」
  3. [3]《本草經解》:「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濕熱,則腸澼泄痢,黃芩清肺,肺清則通調水道,而濕熱下逐,腸肺復其燥金之性,而泄痢愈。」
  4. [4]《本經疏證》:「黃連能治濕生之熱,不能治熱生之濕。」

決明子

性味:甘、苦、鹹;微寒

和草決明(青葙子)及石決明功用類似,但不是同一種東西,石決明偏平肝息風,草決明和決明子主清熱明目

一、去風熱,清熱肝明目

從這個功能看來,和菊花很類似,只是菊花去風熱力強,決明子清肝熱力強,功用相同但偏重不同,相同的是兩個都有明目功能。

二、潤燥滑腸

因為也是種子類,當然也有潤腸的功能。

梔子

性味:苦;大寒

一、清心除煩兼利水

其實這個功能和淡竹葉是一樣的,只是梔子清熱力和利水力都很強,代表方是梔子豉湯,

二、清肺、胃、少陽(三焦+膽)之熱

梔子的清熱力很強,清熱範圍也很廣,唯一的缺點就是苦寒甚,所以要視情況使用,清肺熱的代表是辛夷清肺飲;清胃熱的代表是瀉黃散;肺胃都清的有涼膈散;清三焦之熱的代表方是黃連解毒湯,或是助清少陽濕熱的茵陳蒿湯。

三、清瀉肝火

其實梔子最常用的時機還是清心肝之火,所以心肝鬱熱都可以用梔子,抑鬱造成的胸痛(心經鬱熱)或脅痛(肝經鬱熱)都可以用梔子來清或是防止化熱,代表方是經典不敗方:加味遙遙散、龍膽瀉肝湯

其實清肝熱的藥很多,但又有細微的差別,可以參考《得配本草》的比較。[1]

四、清心火,消瘡瘍

因為其清心火力強,所以對於瘡瘍腫毒很有幫助,這個病機和大黃是一樣的。[2],但最好是熱症明顯的狀況下才用,不然過於傷胃。

 

  1. [1]山梔、丹皮、白芍、龍膽、皆瀉肝家之火,其中卻自有別。蓋肝喜散,遏之則勁,宜用梔子以清其氣,氣清火亦清。肝得辛為補,丹皮之辛,從其性以醒之,是即為補,肝受補,氣展而火亦平。肝氣過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瀉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氣必實,龍膽苦以泄其氣,寒以制其火,故非實膽草勿用。如不審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氣,即使火氣悉除,而人已憊矣。
  2. [2]《本草經疏》:「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之謂。療目赤熱痛,及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者,總除心肺二經之火熱也。此藥味苦氣寒,瀉一切有餘之火,故能主如上諸證。」

夏枯草

性味:辛苦;微寒

一、清肝火

可以很專注地清肝火,缺點就是久服傷胃,所以在成方中很少見到它的身影。[1]

二、散結化瘀

大部份的用法都是用來治身體癭結[2],馬老師有很多醫案用它來治療頸項結節,因為功能是散結化瘀,所以也被認為可以治療腫瘤,有用夏枯草或白花蛇舌草等方子的,在癌症病人請保險上說服力更高。

  1. [1]《本經逢原》:「能解內熱,緩肝火,從治之法,并治痘後餘毒,及肝熱目赤有效。久服亦防傷胃,以善走厥陰,助肝木之氣耳。」
  2. [2]《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味苦,辛寒。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火氣所發。破癥散癭結氣,火氣所結。

淡竹葉

性味:苦平;大寒

一、清上焦熱,稍利小便

清上焦熱,代表方是涼膈散,但清心強,清肺弱。又清心熱,又能利小便,那還不是心移熱小腸的症狀嗎?代表方是導赤散,它的功能雖然是清上焦熱。清肺熱的能力並不算強,在銀翹散用它只是佐助透風熱,還是清心除煩的功能最明顯。

二、清胃虛熱止嘔

和蘆根一樣可以清胃虛熱,但是它不太清肺熱,所以竹葉石膏湯用竹葉而不用蘆根,而且竹葉可以膈開火和助火物的距離,使得補氣不易助火。[1]

  1. [1]《本經疏證》:「強陽既未全衰於中,微陰不能無擾於上,徒以石膏、人參、半夏、麥門冬、粳米、甘草安其中,又恐其陰隨寒藥入內,不如以柔潤者、和陽輕清者散陰之為愈,蓋正旺之陽與方衰之陽,原自有別,非若白虎湯證可徑情直行也」

天花粉(瓜蔞根)

性味:苦;寒

一、清肺胃之熱

肺熱胃熱都可以清,當然清熱力不及黃芩或石膏等,但可以當佐助藥,代表方是沙參麥冬湯。

二、潤肺陰

可以同時清肺胃之熱,但能潤到的只有肺陰而已,所以常常也和潤胃陰的藥配伍,比如石斛、玉竹等,代表方還是沙參麥冬湯。

三、消瘡癰腫毒

在外科也很常見的用法,用來解毒消癰。[1],代表方是真人活命飲

 

  1. [1]《藥鑒》:「潤肺生津液,又能解煩渴,除熱毒,治瘡癤癰疽。」

蘆根

性味:甘;寒

一、清肺熱排膿

清肺熱的同時能夠排膿,所以對肺癰就是絕佳的藥,代表方是葦莖湯;另外因為也有一點潤性,所以可作為佐助藥清肺熱潤肺燥,比如桑菊飲、銀翹散。

二、清胃虛熱止嘔

如果嘔逆經過診斷是胃陰不足造成的,那就可以用蘆根,在很多醫案都可以看到證據,因為胃陰不足易有客熱。[1]

  1. [1]《本經逢原》:「蘆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熱,利小便,治噎噦反胃。」

知母

性味:苦;寒

一、潤腎燥,清虛熱

因為這個特性,知母很適合清虛熱,尤其是和黃柏配伍,清虛熱能力更強,代表方是知柏地黃丸[1],雖然很多本草書都說能潤上焦,但沒有實際的例子,反而還有反例,比如竹葉石膏湯就沒有知母,所以筆者的中醫模型中,知母的苦寒是會傷肺陰的。

二、清胃熱

和石膏都能清胃熱,所以白虎湯才將他們用在一起,但石膏潤肺不潤腎,知母潤腎不潤肺,然後兩個都不潤胃陰。所以石膏和知母只有白虎湯的配伍會用在一起。

  1. [1]《景岳全書》:「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謂黃柏能制膀胱命門陰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製腎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陰,是即所謂滋陰也,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藥也。」

石膏

性味:辛;微寒

一、清胃熱

也可以說是清陽明經熱證,比如皮膚病斷其熱在胃經(口唇、眉間)的話,用玉女煎或白虎湯就是個好選擇,或是治胃熱造成的牙痛,比如清胃散。

二、潤肺除熱

石膏雖然苦寒,但對肺部還是有潤性的,所以胃虛或胃弱禁用,但上焦燥熱過甚還是可以用石膏,代表方是麻杏石甘湯、竹葉石膏湯、辛夷清肺湯、清燥救肺湯。

三、散水飲積熱

這個用法很少找到合理的解釋,但在傷寒論中例子很多,比如大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越婢湯,而且葉天士在痰飲的醫案中也很常這麼用,筆者只找到《本經疏證》中的說法。[1],或是《得配本草》也勉強可以解釋,水飲鬱而化熱是至陰之火。[2]

  1. [1]風寒摶熱,用麻黃石膏泄熱通陽,既知之矣。水飲與熱,其不相入正同冰炭,何亦能合為患耶?不知寒與熱猶本異而末同,水與熱更本同而末異,何也?夫寒在人身,被陽氣激而化熱,既化則一於熱,不更為寒,水則本屬太陽,原能盛熱。是以寒既化熱,熱已而寒無存,水中挾熱,熱去而水尚在,其同用麻黃,在寒化之熱,止欲其通陽;在水挾之熱,更欲其去水矣。雖然,水與飲固有分,且同為水,復有近表近裡之分。曰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此比於大青龍者也,故麻黃分數多;曰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此比於麻杏甘者也,故麻黃分數少;曰裡水,越婢加朮湯主之,此則比於麻典附子甘草湯矣,以其是水與熱而非寒,故不用附子而用白朮石膏。是二證近表,一證近裡,既彰彰然矣。
  2. [2]「使麻黃,出至陰之火」

柴胡

性味:苦平;微寒

一、和解少陽

這個算是最典型的用法,小柴胡湯幾乎是一個被神化的方子,和解少陽除了典型的小柴胡湯證之外,柴胡還能牽制少陽橫逆之氣以和脾氣,它其實主要功能是入少陽,疏肝力並不是太強,真的要疏肝,香附比它還好用,這在葉天士的醫案中有證據。

二、升發清氣

柴胡有升清的效果,因為並不算強,都要和其他升發力的藥相須為用,比如升麻、葛根,例子如:補中益氣湯

三、引藥入肝腎

這個用法很少用,但還是有證據,很多婦科用藥,柴胡都沒有重用,如果是用來疏肝或和少陽,用量應該不小,但都只是幾分而已,不足一錢,而且歷代本草也有這種說法。[1],說明少量的柴胡是可以做藥引的。

四、疏肝解鬱

一般人認為逍遙散是疏肝和脾,我自從看了葉天士的醫案後,就不會這麼想,柴胡主要入少陽經主為主,疏肝還有香附或川棟子更專一,但柴胡畢竟還是有疏肝力的,還是可以選用,代表例子如柴胡疏肝散、抑肝散

  1. [1]《本草新編》:「或問柴胡不可用之以治陰虛之人是矣,然古人往往雜之青蒿、地骨皮、丹皮、麥冬之內,每服退熱者,又謂之何?曰:此陰虛而未甚者也。夫陰虛而火初起者,何妨少用柴胡,引諸補陰之藥,直入於肝、腎之間,轉能瀉火之速。所惡者,重加柴胡,而又久用不止耳。用藥貴通權達變,豈可拘泥之哉。」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