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admin

豆豉

性味:苦;寒

一、輕宣風熱

散外感的能力其實很弱很弱,所以用「宣」用來形容,用來佐助解表藥往外透,例子如銀翹散、加減葳蕤湯

二、散胸中鬱熱

這個功能反而較為人所知,配合梔子散胸膈鬱熱,經典的梔子豉湯,用以清熱除煩[1]

  1. [1]《本經疏證》:「蓋煩者陽盛,躁者陰逆,陽盛而不得下交,陰逆而不能上濟,是以神不安於內,形不安於外。最是仲景形容之妙曰: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正可以見上以熱盛,不受陰之滋,下因陰逆,不受陽之降。治之不以他藥,止以豆豉梔子成湯,以梔子能泄熱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陰是逆矣。」

升麻

性味:辛甘;微寒

一、發表透診

散風力很弱,要散風還不如用葛根,但透疹力還是很強,所以升麻葛根湯會用它,其他例子比如辛夷散,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也是個例子

二、升陽舉陷

和葛根一樣可以升發清陽,而且力道比較強,略有不同的是葛根升陽只能止瀉,升麻還能舉陷,提氣以治療中氣下陷,比如補中益氣湯、乙字湯

三、清熱解毒

優於葛根的能力還有清熱解毒,所以對於上焦或皮膚的熱毒也有幫助,代表方有紫草根牡蠣湯、散腫潰堅湯、清胃散、普濟消毒飲。

葛根

性味:甘苦;寒

一、解肌透熱、引經陽明

散風熱在用的、可以視為寒性的白芷,都是陽明引經藥,只是一個寒一個熱,可以應需要而使用,代表方是柴葛解肌湯。其解肌力還能舒通筋骨,代表方是葛根湯(針對項背強几几)

二、升陽止瀉、透疹

升發清陽之力可以引藥上行,常常和升麻或柴胡配伍,和升麻很像,只是升發力和透疹力都不如升麻,很適合佐助升麻,比如在益氣聰明湯中的應用,又散風熱又升發清陽,都是針對耳鳴病機的有效功能。因為有升陽力,所以也可以止瀉,以葛根芩連湯為代表。

三、生津止渴

它的功能性是退熱,而清熱藥多半傷陰,有生津止渴之效更有利於散風熱。[1]

四、解酒醒脾

其實葛根沒有此功能,只有葛花有,代表方是葛花解酲湯。

 

  1. [1]《本草求真》:「葛根專入胃,兼入脾。辛甘性平,輕揚升發,能入足陽明胃經鼓其胃氣上行,生津止渴。汪昂曰:風藥多燥,葛根獨能止渴者,以其能升胃氣入肺而生津耳。」

蟬蛻

一、透疹去風熱

二、息風止痙、退醫明目(少用)

菊花

性味:辛苦甘;微寒

  • 散風明目:★★☆☆☆
  • 平肝明目:★★☆☆☆

品類在功能上略有差異,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能清熱解毒的是野菊花,和菊花不是算同一種。

一、散風熱明目

佐散風熱以明目,和桑葉功能基本相同,只是潤性差一點,散熱力再強一點,所以常和桑葉配伍,代表方是桑菊飲,也因為潤性較桑葉差,所以針對溫燥的桑杏湯就沒有它出現。

二、平肝明目

這個功能就比桑葉強了,所以菊花茶常被宣稱可以降血壓,再往下計較的話,桑葉平少陽,菊花平厥陰,偏重略有不同,代表方是杞菊地黃丸

 

薄荷

性味:辛;涼

  • 疏散風熱:★★☆☆☆
  • 疏氣肝氣:★☆☆☆☆

一、散風熱

在散風熱藥中,力道算是最弱的,在治表的功能上,大都和連翹很像,比如散風、利咽、透邪,但力道都不如連翹,所以都是作為佐助藥,代表例子是銀翹散

二、疏肝

比連翹多出來的功能是疏肝[1],代表方是逍遙散或加味逍遙散,作為佐助藥之用。

  1. [1]《醫學衷中參西錄》:「若少用之,亦善調和內傷,治肝氣膽火鬱結作疼,或肝風內動,忽然癇痙瘈瘲,頭疼目疼,鼻淵鼻塞,齒疼咽喉腫疼,肢體拘攣作疼,一切風火鬱熱之疾,皆能治之。」

蒼耳子

性味:甘;溫

一、通鼻竅

蒼耳子就這個功能最顯眼,所以治鼻塞的時候可以少量加一點,代表方是蒼耳子散

二、散風勝濕

散風勝濕的功能是有,但是不強,因為蒼耳子還有小毒,散風濕的藥又這麼多,不太實用[1],這個功能就當看看,代表方還是蒼耳子散。

  1. [1]《本草新編》:蒼耳子,味苦、甘,氣溫,葉苦、辛、微寒,俱有小毒。善解大麻風之毒,餘病禁用。各《本草》稱其效,皆不足信也。蓋此物最利關節,凡邪物在肝腑者,服之無不外出。大麻風之毒,正苦其留於臟中,必借此引出於皮毛。他病原非臟毒,何必借重。況蒼耳子與葉,散盡真氣,烏可輕服哉。若大麻風,亦畏散其氣,然受毒甚熾,有病則病受之,尚不至十分盡耗,故用之無妨。然亦必入之活血、涼血之藥中始得,非單用一味可恃之而取效也。或問蒼耳子,他病亦有用處,如治汗斑之去風,腳膝之去濕,未嘗無效,而子止言其治大麻風,毋乃太過乎?非過也。蒼耳子實止可治大麻風,而不可治他病。如汗斑,細病也,何必用此以耗元氣。腳膝,下病也,何必用此升散。舍可用之藥,而求之不可用之草,此世用藥之好奇,非吾論之太過也。

細辛

性味:辛;溫

一、拔水中之寒

這個功能主要用來散寒飲,典型的例子有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麻黃附子細辛湯。[1]

二、助附子溫陽

因為它也可以溫腎,只是因為細辛有小毒,一般能不用就不用,但真的要助陽還是可以短期使用的,代表方有麻黃附子細辛湯、烏梅丸

三、溫經去濕

用來散筋骨的風濕,風寒濕合成的痹痛當然更適合,代表方有獨活寄生湯。[2]

  1. [1]《本經疏證》:「細辛能提出依附津液之風寒,不能使津液復其常,且不能使津液中氣不隨提曳以出,故其治咳每與五味子乾薑為耦,如小青龍湯、真武湯、厚朴麻黃湯是也。」
  2. [2]《本草經解》:「風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骨,百節拘攣,濕傷筋骨也;風濕痺痛,濕傷肉也;死肌,濕傷皮也。細辛辛溫散濕,活血,則皮肉筋骨之邪,散而愈也。」

白芷

性味:辛;溫

  • 散風去濕:★★☆☆☆
  • 排膿生肌:★★☆☆☆
  • 疏通鼻竅:★★☆☆☆

一、散風去濕

入陽明經去風除濕,所以在很多頭痛藥都會用到它的身影,如川芎茶調散柴葛解肌湯清上防風湯九味羌活湯疏經活血湯,也因為主入陽明經,所以眉棱骨痛首先就會想到葛根(風熱)或白芷(風寒)。

二、排膿止痛生肌

白芷在外科藥裡十分常見,撇開散風的本事,它本身就有排膿止痛生肌的功能,可以用來消瘡瘍癰膿,比如托裡消毒飲十味敗毒散千金內托散真人活命飲等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治外科加它幾乎不會出錯。

三、通鼻竅

通鼻竅的力道或許不如蒼耳子,但它無毒,所以用量可以比較大,比如辛夷散蒼耳子散

四、止眼淚

又是一味辛溫藥卻可以用來明目,散風力是有,但和羌活較不同的是,它可以止眼淚過多,所以在治眼方中出現也是合理的,比如滋腎明目湯[1]

  1. [1]《本經逢原》:「辛香入脾,故又能溫散血閉陰腫,及寒熱頭風,侵目淚出,總取辛散利竅之功。」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