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Currently Viewing Posts in 未分類

瓜蔞仁

性味:苦;寒

瓜蔞和蘇葉一樣,不同部位的功能也不相同,瓜蔞根又稱天花粉,以潤燥為主,瓜蔞皮主清熱,瓜蔞仁主散結化痰

一、清熱化痰

能清肺熱化肺痰,瓜蔞皮最好用[1],常用方中沒有例子,但傷寒論很常有例子,用其作為半夏的代用品。[2]

二、潤肺

之所以能代半夏,是因為它還有潤上焦之性,以瓜蔞根(天花粉)為最。

三、寬胸散結

散胸中氣結,又能化痰,合起來病機就是治痰氣互結於胸膈[3],不就是小陷胸病嗎?當然典型例子就是小陷胸湯。

  1. [1]《醫學衷中參西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斂肺、寧嗽、定喘。」
  2. [2]《本經疏證》:「栝蔞根,亦非能治虛也。觀小青龍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乾薑湯中,用之皆不過以渴,不得用半夏而為之代耳,半夏非治虛者也。雖然,渴不得用半夏,何物不可用,乃處處代以栝蔞根?蓋胸中者,清虛之府,中氣之所貯,中氣者精明純粹,不寒不熱,不濕不燥,不受纖翳之侵者也。體中受邪,胸中焉能毫無所犯?其所犯者,非寒即熱,非濕即燥。寒且濕之動,為嘔為噦;熱且燥之動,為煩為渴,兩者之不相兼,猶冰炭之不能相入也。是故嘔噦者,用半夏以止逆,使寒與濕不與中氣久混而難解;煩渴者,用栝蔞根以滋液,使熱與燥不與中氣相爍而難復。」
  3. [3]《本草發揮》:「栝蔞實味苦寒,通胸中鬱熱,苦寒以泄熱。」

木通

性味:苦;寒

關木通的馬兜鈴事件很有名,腎毒性是出了名的,真的要用木通也只能用川木通,古書有時寫「通草」時,可能指的是「木通」,要仔細判斷。

一、清心瀉熱

清心火,瀉小腸火,代表方是導赤散[1],其實它的功用和梔子很像,也可以用梔子代替,缺點是梔子能瀉的火太多,可能散到不想散的臟腑,但和木通的腎毒性比起來,多瀉點火也不算什麼。

二、利水通淋

和上面的功能是承接,除了瀉火,還能通淋,代表方是八正散[2]

  1. [1]《本草備要》:「古名通草,輕通行水,瀉小腸火。甘淡輕虛。上通心包,降心火,清肺熱,心火降,則肺熱清矣。化津液,肺為水源,肺熱清,則津液化,水道通。下通大小腸膀胱,導諸濕熱由小便出,故導赤散用之。」
  2. [2]《醫學衷中參西錄》:「木通,味苦性涼。為藤蔓之梗,其全體玲瓏通徹,故能貫串經絡,通利九竅。能瀉上焦之熱,曲曲引之下行自水道達出,為利小便清淋濁之要藥。」

滑石

性味:甘淡;寒

一、清暑化濕

滑石的化濕力能通三焦,其性為寒又有清熱力,單一味藥就可以視為寒性的五苓散[1],所以豬苓湯會加滑石,代表方還有六一散(益元散),一味藥就佔了七成以上的功勞、或是溫病學的一堆方如甘露消毒丹、杏仁滑石湯。

二、利水通淋

上能滲濕熱,下能通淋,主要的功能是針對石淋[2],比如八正散

三、祛濕斂瘡

滑石也能祛濕斂瘡,但只是外用而已,內服可沒有用。

  1. [1]《本草綱目》:「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精溺之竅。蓋甘淡之味,先入於胃,滲走經絡,游溢津氣,上輸於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氣化則出矣。故滑石上能發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發表是蕩上中之熱,利水道是蕩中下之熱;發表是燥上中之濕,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濕。熱散則三焦寧而表裡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河間之用益元散,通治表裡上下諸病,蓋為此意而未發矣。」
  2. [2]《本草備要》:「治中暑積熱,嘔吐煩渴,黃疸水腫,腳氣淋閉,偏主石淋。」

白芥子

性味:極辛;溫

一、溫肺豁痰利氣

代表方是三子養親湯,主要病機是溫肺化痰。[1]

二、通絡散結止痛

除了去肺部的痰,也能行經絡之痰結[2],在應用上能幫助化解身體的肌膚結節,沒有典型的方子,但馬老師的《台北臨床三十年.結核、腫瘤、瘡瘍、皮膚病》中有大量應用例子。

  1. [1]《本草求真》:「白芥子專入肺。氣味辛溫,書載能治脅下及皮裡膜外之痰,非此不達,古方控涎丹用之,正是此義。蓋辛能入肺,溫能散表,痰在脅下皮裡膜外,得此辛溫以為搜剔,則內外宣通,而無阻隔窠囊留漣患矣。是以咳嗽反胃,痺木腳氣,筋骨癰毒腫痛,因於痰氣阻塞,法當用溫用散者,無不藉此以為宣通。韓氏用三子養親湯以治老人痰氣,蓋白芥子主痰下氣寬中;紫蘇子主氣定喘止嗽;萊菔子主食開痞降氣,各微炒研,看病所主為君。」
  2. [2]《本草分經》:辛溫入肺。通行經絡,發汗散寒,溫中利氣,豁痰。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者,非此不行。煎太熟則力減。

藿香

性味:辛;溫

一、外散風寒、內化濕氣

藿香芳香化濕,外能解表,內能化濕,這會想到什麼外邪呢?暑濕病,代表方是藿香正氣散。其實配伍得好的話,濕溫病也能用藿香,比如甘露消毒丹。

二、醒胃辟惡

這個功能需要獨立說明,散風除濕已經總結了藿香的用法,但藿香對於水土不服造成的脾胃病特別擅長,代表方是藿香平胃散、藿香正氣散。那水土不服的現代醫學解讀是?是不同地域的致病菌不適應,因抗體光譜尚未完整適應地域造成的脾胃症狀,筆者的解讀是,藿香是脾胃病菌的廣效性抗生素,可以經由減少致病菌活動幫助人體適應當地食物。[1]

  1. [1]《本草乘雅》:「氣亂於腸,遂作霍亂。致亂止氣者,惡氣耳。藿虛燥芬馥,具不逆不撓,入群不亂義,乃可立定其亂,因名曰藿;方之奇方急方,劑之宣劑輕劑燥劑也。」

厚朴

性味:辛苦;溫

一、行氣化濕

厚朴沒有補的效果,主要效果都是行氣,特色是橫向行氣(枳實是縱向降氣),有助脾胃化濕以入三焦,用現代醫學觀點來解讀,就是加強腸胃蠕動消化能力,代表方是平胃散、大小承氣湯。

厚朴一說行氣,一說破氣,其實指的是同一東西,差別就是劑量的不同而已。[1]

二、消痰下氣

上面說了厚朴是橫向行氣,但在上焦部份還是有助胃部下氣,就是有助於食道(在中醫還是胃腑)下氣,代表方是半夏厚朴湯[2],而枳實在上焦是行氣食道之外的胸膈之氣以化痰,也就是痞症[3]

三、去死肌

對肌膚痹痛也有幫助,能去死肌以助生新肌[4],代表方是托裏消毒飲

  1. [1]《醫衷中參西錄》:「諸家多謂其誤服能脫元氣,獨葉香岩謂『多用則破氣,少用則通陽』,誠為確當之論。」
  2. [2]《本經疏證》:「然則半夏厚朴湯,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非胸滿非腹滿亦無表邪,又何以用厚朴哉?夫咽中者心肺之部,《千金》此證,又點出胸滿心下堅五字,非心胸間有濕痰凝阻,不至如是。半夏苓薑,有蠲飲之能,擅瀉心之用,佐以蘇葉之宣氣理血,心胸間可由是曠然矣。不知《千金》謂咽中帖帖,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其竊據之勢,豈易遽拔。夫厚朴者,消痰下氣,力厚氣雄,於四物外別樹一幟。蓋四物以功勝而厚朴以力勝,合以成劑,奏效乃神,此厚朴所以匹半夏而并標之歟?」
  3. [3]《本草蒙筌》:「殼大則性詳而緩治高,高者主氣,治在胸膈;實小則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
  4. [4]《本草崇原》:「氣血痺者,津液隨三焦出氣以溫肌肉,肝主衝任之血,充膚熱肉,痺則氣血不和於肌腠。厚朴氣溫色紫,能解氣血之痺而活死肌也。」

白朮

性味:甘苦;溫

  • 健脾利水:★★★☆☆
  • 益氣止汗:★★☆☆☆

一、健脾燥濕

白朮最突出也最常用的功能,經由補脾以助化濕,沒有最經典的代表方,用法多種多樣,比如化水氣的苓桂朮甘湯、補中焦的四君子湯、守中溫中的理中湯、疏肝健脾的逍遙散、燥濕升清的完帶湯,比較需要理解的觀念是,白朮補的是脾而不是胃,所以反胃嘔吐等症狀白朮是沒有效的。

二、行腠裏水氣

能去皮膚的水氣,在金匱的水氣病中很常用到,比如防己黃耆湯

三、止汗

和蒼朮的功用剛好相反,蒼朮發散能致汗,白朮卻有止汗之力。[1]

  1. [1]《本草蒙筌》:「朮雖二種,補脾燥濕,功用皆同,但白者補性多,且有斂汗之效;蒼者治性多,惟專發汗之能。」

蒼朮

性味:辛苦;溫

一、散風除濕

優於白朮的就是這個功能,辛散濕氣,而且走表,代表方是二妙散、白虎加蒼朮湯

二、燥濕化痰

燥濕中焦,以去中焦痰濕,代表方是平胃散。

車前子

性味:甘;寒

一、利尿通淋

下滲濕熱,通淋去濁,代表方是八正散。[1],因為其利小便的特性,還可以實大便。

二、清肝明目

雖然有這個功能,但很少有實際的用途,因為能清肝的藥一堆,不過有一個證型很適合它,肝火+下焦濕熱,會想到什麼方呢?是超有名的龍膽瀉肝湯,所以在這麼多利尿通淋藥中,會選用車前子當佐藥,因為它兼能清肝。

  1. [1]《別錄》:「膀胱者,濕熱濁陰之水滲出下竅為小便,道家謂之民火是也。二竅不并開,故水竅常開,則小便利而濕熱外泄,不致鼓動真陽之火,則精竅閉而無漏泄。久久則真火寧謐而精用益固,精固則陰強,精盛則生子。腎氣固即是水臟足,故明目及療赤痛。輕身耐老,即強陰益精之驗。肝腎膀胱三經之要藥也。」

大黃

性味:苦;寒

一、瀉熱通腑

這個是廣為人知的功能,略懂中醫的人都能說出這個知識,大黃瀉下針對的是熱積便秘,如果有寒有氣滯血瘀的問題,還要用配伍來調整。

二、清心消瘡

大黃能清心火,因而能消瘡瘍,本著的就是「諸痛瘡瘍,皆屬於心」的病機,在外科瘡癰的醫案中,很常見到大黃的身影,清熱藥易燥濕大腸,大黃瀉下的副作用有時還能治其他清熱藥造成便秘的副作用,當然,只要提到大黃,慎用是一定要的,因為腹瀉效果太突出,很容易就傷到醫病之間的信任。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