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苦;寒
一、外去風濕
就像一般的去風濕強筋骨一樣,都會有的功能,去濕通絡,代表方如防己黃者湯、小續命湯。
二、內化水氣
除了外去風濕,還能內化水氣,最擅長除膀胱血分濕熱,以木防己為最強,代表方如防己茯苓湯、木防己湯。
性味:甘苦;寒
就像一般的去風濕強筋骨一樣,都會有的功能,去濕通絡,代表方如防己黃者湯、小續命湯。
除了外去風濕,還能內化水氣,最擅長除膀胱血分濕熱,以木防己為最強,代表方如防己茯苓湯、木防己湯。
性味:苦、微酸;微寒
筆者自從寫網頁以來,看後台文章的點閱率,第一名是耳鳴、耳聾的專題,這不意外,因為耳鳴真的很棘手,但第二名的居然是枳實和厚朴在《本經疏證》的論述,這代表一堆人對枳實和厚朴差別的疑問,之前並不比筆者少。
《本經疏證》有說枳實縱向行氣,厚朴橫向行氣,但筆者自己看了這麼多方子,發覺並不一定,反而發現另一個規律,在胸膈之位,枳實橫向行氣化痰(如栝蔞枳實湯、枳縮二陳湯),厚朴縱向行氣消痰(如半夏厚朴湯、藿朴夏苓湯)。在脾胃之位,枳實下氣通胃(如大小承氣湯),厚朴橫向行氣化痰(如平胃散、藿香正氣散)
枳實和厚朴比有差,然後枳實和枳殼又的些微差別,但有時可互相代用,枳殼主胸膈(如杏蘇散)、枳實主心下(如小陷胸湯加枳實湯)[1]
破中焦實積,又能下氣以助腑氣下行,代表方是大小承氣湯、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2]
一般人都認為枳實能疏肝,理由是四逆散有枳實,但筆者不認為,頂多是能理肝經氣機而治脅痛,其實是陷胸湯思路[3],對疏肝解鬱或平肝應該都沒有幫助,
性味:酸;微寒
白芍的功用太多,筆者也是直到最近才理出自己的思路,總結歸納後,筆者認為白芍的用法就三句。「斂上焦、理中焦、破下焦」
斂上焦是肝肺之氣(肝氣升發入癲頂),所以胸悶不適合,代表方是桂枝去芍藥湯。收斂性也可以用在調和營衛或是止汗,代表方是桂枝湯。斂肝氣的代表是逍遙散。
白芍在中焦能調,斂肝胃之陰以補中,也能破陰結以止腹痛,代表方是當歸芍藥散、逍遙散,對肝膽脾胃都有調和作用,所以在臨床的應用率十分高。[1]
白芍一說能斂肝陰,又說能破陰結,那到底是補陰還是破陰呢?沒關係,中醫的矛盾用「雙向調節」來解釋最好了,筆者認為白芍是調肝陰在用的,助破陰生血以滋肝用(提國庫為肝用,如四物湯),助斂陰入肝以滋肝用(搜民財為肝用,如柴胡疏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