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小兒藥證直訣》: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珖白。
醫宗金鑑曰:治腎精不足,虛火炎上,腰膝痿軟,骨肉痠痛,足跟痛,小便淋祕或不禁,遺精夢洩,水泛為痰,自汗盜汗,亡血消渴,頭目眩暈,耳聾齒搖,尺脈虛大者。
用法:糖尿病、高血壓病、神經衰弱、眩暈、耳鳴、遺精等
- [1]填精補腎首選藥,也能補肝血,「生者其鋒迅,熟者其力厚」,腎精就像國家的糧儲,愈多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太滋膩,也不是沒事就可服的↩
- [2]補脾為用,山藥除了補脾氣,還有將氣血收斂至下焦固澀腎的作用,所以可以很有效地助熟地補腎陰,但它大部份都是作為臣藥而非君藥,要補脾還是腎要看和誰配伍。《景岳全書》:「味微甘而淡,性微澀。所以能健脾補虛,澀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朮,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泄仗菟絲相濟。」↩
- [3]山茱萸主要用來補肝陰,質於肝腎本源的原理,也算是補腎陰,但其實山茱是補肝陰,溫腎陽,入肝腎卻用處不同。除了補肝陰,山茱萸也能以其酸性收斂肝氣,用整合零碎資源的方式補肝陰。《本經逢原》:「仲景八味丸用之,蓋腎氣受益,則封藏有度,肝陰得養,則疏泄無虞,乙癸同源也」↩
- [4]用來瀉腎濁,其實就是《本經疏證》中生水的概念,將還沒有純化過的下焦生水提到中焦,經過肺脾化氣,水氣再收斂為熟水,之後就是茯苓的事情了。↩
- [5]本方雖然主要是補陰,但病人陰不足時常有虛熱,丹皮能清虛熱、瀉相火(心火、肝火都算)。本經疏證:「牡丹氣寒味辛微苦,辛則能開,苦則能降,故心交於腎而膀胱之化行,若有所隔礙者,牡丹在所必須,此腎氣丸用之也」↩
- [6]茯苓和補陰藥相配,都是用其益水上啟的機制,假設太陽膀胱氣化病機是一個吸管,那茯苓就是在末端抽氣,而三味補藥就是在前端推氣,這樣一整個動線會更加順暢。《本經疏證》:「利水之中,得群陰之助,更能於補水中,以行其利水之權…止利其邪水,而不使波濤泛溢,又不損其真水,而轉使熱氣薰蒸,通上下三焦,消內外二濕,皆茯苓為君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