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Currently Viewing Posts in 未分類

白豆蔻

性味:辛;溫

一、暖胃止嘔

從這點這來看,和生薑的功能滿像,因為還有化濕力,也是溫病學的常用藥。

二、行氣化濕、通三焦

從病機來推,可以視為功同胃苓湯,沒有補效,只是行氣化濕,要治溫病要經過配伍,因為性溫不能清熱,代表方有三仁湯、黃芩滑石湯。

青蒿

性味:苦;寒

一、透陰分之邪,退骨蒸

邪在陰分有時會潮熱、烘熱、持續低熱、夜熱早涼、寒熱同存(瘧症),虛熱其實就是要熱不熱的感覺,氣虛、血虛、陰虛都可能有虛熱,青蒿算是以除陰虛發熱為主,主清肺腎虛熱,[1],代表方有清骨散。

二、清少陽膽熱

入少陽清熱[2],和柴胡的功能很像,但又能去濕熱,可以算是溫病系的柴胡劑[3],代表方是蒿芩清膽湯。

  1. [1]《本草新編》:「青蒿退骨蒸勞熱,前人既言之,寧得不用之,何必余試而後信青蒿之退陰火、退骨中之火也。然不獨退骨中之火,即肌膚之火,未嘗不其瀉之也。故陰虛而又感邪者,最宜用耳。
  2. [2]《本草綱目》:「青蒿得春木少陽之氣最早,故所主之證,皆少陽、厥陰血分之病也。採以懸於門症內可辟邪氣。」
  3. [3]《本草思辨錄》:「青蒿有兩種:一黃色,一青色,生苗於二月。其深青者,更異於常蒿,至深秋猶碧。其氣芳香疏達與柴胡相彷彿,非少陽藥而何?所以柴胡治瘧,青蒿亦治瘧也。青蒿芳香疏達則能升,開花結子於七八月得金氣多則能降,升與降互為牽制,故升降皆不得逞而力微,但其主留熱在骨節間,則更有至理焉。青蒿至立秋後便節節生蟲,既生蟲,仍開花結子,其蟲不嚙梗不潰出,循梗而下,入土化他物,若青蒿之力有以抑之者然,是則以治勞熱骨蒸,可謂恰如其當矣。」

青黛

性味:甘苦;寒

一、瀉肝,散鬱火

其實青黛能瀉的不只是肝火,五臟的鬱火都可以清[1],只是瀉肝的能力最突出[2],代表方是當歸龍蒼丸,功能和龍膽草很像,也可以瀉下焦濕熱,只是它瀉的是實火,對虛熱之人還是少用比較好。

二、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就這個功能來看,和玄參或大青葉的用法很像,只是沒有玄參的補效,代表方是消斑青黛飲[3],其實在方子中還是佐助而已,臨床還是少用。也因為還有解毒的功效,對瘡瘍外科病也有療效,只不過當外敷藥效果比較好。

 

  1. [1]《得配本草》:「鹹,寒。入足厥陰、太陰經血分。除鬱火,解熱毒。殺小兒疳蟲,散時疫赤斑,消膈痰,止血痢。」
  2. [2]《本草求真》:「大瀉肝經鬱火。青黛專入肝。係藍靛浮沫,攪澄,掠出取乾而成。味鹹性寒,色青,大瀉肝經實火,及散肝經火鬱。」
  3. [3]《本草新編》:「青黛至微,而能化斑者,以其善涼肺金之氣。肺主皮毛,皮膚之發斑,正肺之火也。然而發斑,又不止肺火,必挾胃火而同行,青黛又能清胃火,仲景公所以一物而兩用之,退肺、胃之火,自易解皮膚之斑矣。」

紫菀

性味:苦;溫

一、潤肺下氣

紫菀很特色其性為溫,但有潤肺的效果,能潤肺化痰,和川貝很像,當然一定力道比不上川貝,在射干麻黃湯中當佐助藥潤肺。[1]

二、化痰止咳

能潤又能化痰,對於肺陰不足的燥痰有幫助,比如王海藏的紫菀湯,但它仍不是君藥,方中貝母能化燥痰[2]還是當主力,它還是只能當佐助藥而已。

 

  1. [1]《得配本草》:「配白前、半夏,治水氣。」
  2. [2]《本經逢原》:「貝母寒潤,治肺家燥痰,痰因鬱結者宜之」

竹茹

性味:甘;微寒

一、清胃止嘔

竹茹可以視為寒性的半夏,較不同的是沒有降氣通腑之力,但胃有虛熱的嘔逆就可以用竹茹,代表方是橘皮竹茹湯,和竹葉、竹瀝同本,也有類似竹葉的清上焦煩熱的功能。[1],但還是有細微差別。[2]

二、入膽除痰

入足少陽除痰,竹茹在去痰力部份和半夏也很像,因而溫膽湯兩味都會加[3],竹茹不能助去胃痰,但對於用腦過度造成的痰熱失眠很有用,可以參考中醫的鬱症證治

  1. [1]《本草備要》:「甘而微寒。開胃土之鬱,清肺金之燥,涼血除熱。治上焦煩熱,皮入肺,主上焦。」
  2. [2]《本草新編》:「竹葉輕於竹茹,雖涼心而清肺;竹茹輕於竹瀝,雖清心而清胃;若竹瀝則重於竹葉、竹茹,雖清心而兼補陰也。
  3. [3]《本草思辨錄》:「竹青而中空,與膽為清淨之府、無出無入相似。竹茹甘而微寒,又與膽喜溫和相宜。故黃芩為少陽經熱之藥,竹茹為少陽腑熱之藥。古方療膽熱多用竹茹,而後人無知其為膽藥者。噦逆之因不一,胃虛而膽熱乘之,亦作噦逆。」

續斷

性味:苦;微溫

一、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和杜仲的功能很像,都是補肝腎強筋骨的用的,互相代替或是相須也沒有違和[1],但還是有細微的差別,藥如其名,續斷用在治療傷筋動骨傷害的作用優於杜仲[2],而杜仲是增加肌肉力部份較強。

二、固經安胎、止血

這一點也和杜仲一樣,但是杜仲安胎是減少胎動,續斷安胎是減少胎漏,側重不同,當然一起用也是很好的,代表方是女科柏子仁丸、溫經攝血湯

  1. [1]續斷專入肝、腎。因何以續為名,蓋緣其味苦,其性溫,能入腎經以補骨;又緣其味辛,能入肝經以補筋;辛能散風,風除而筋活。味兼甘,又入中州以補虛。甘味不多,補不甚專。凡跌扑折傷癰腫,暨筋骨曲節血氣漣處,服此即能消散。續斷力實消散。止痛生肌,且審其味澀,故能止血治漏,并縮小便,固精安胎。下部血分寒滯者宜此。久服能氣力倍增,血氣不滯。筋斷復續,故曰續斷,實疏通疏通二字貼切。氣血筋骨第一藥也。
  2. [2]《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肌肉筋髓傷,皆能治之。」

杜仲

性味:辛甘;溫

一、補肝腎、強腰膝

杜仲雖是補肝腎,但實際以補益肝腎經以榮下肢氣血為主,要補腎臟還是地黃或桂附等為君,[1],然後以杜仲為佐助藥強腰膝[2],代表方有右歸丸、歸腎丸、大營煎等,都是張景岳很愛用的方子。

二、除腎家濕熱

腎家濕熱的表現是什麼筆者並不清楚,從歷代本草都說能除陰下濕癢的功能來看,這就是腎經濕熱的表現,杜仲能瀉腎家濕熱[3],這也是為何右歸丸中有桂附還能用杜仲的原因。[4],除了補腎,對陰癢也有幫助,很適合婦科。

三、固經安胎

又治陰癢濕熱,又能固經安胎,難怪商人要推婦人要常喝杜仲荼的活動,和續斷山藥配合效果更好[5],代表方有胎元飲,不過杜仲的固經安胎只適合腎陽不足的孕婦,如果是氣虛不能攝血型的,補腎也沒什麼用,如果是陰虛體質的,用溫藥就更不適合。[6],有什麼證據嗎?有的,這麼重要的安胎藥,十三太保居然沒有加,這不是很好的證據嗎?

  1. [1]《本草求真》:「溫補肝氣,達於下部筋骨氣血。」
  2. [2]《本草求真》:「功與牛膝、地黃、續斷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補肝腎,能直達下部筋骨氣血,不似牛膝達下,走於經絡血分之中;熟地滋補肝腎,竟入筋骨精髓之內;續斷調補筋骨,在於曲節氣血之間之為異耳。獨怪今世安胎,不審氣有虛實,輒以杜仲、牛膝、續斷等藥引血下行。」
  3. [3]《得配本草》:「除陰下之濕,合筋骨之離,補肝氣而利於用,助腎氣而胎自安。凡因濕而腰膝酸疼,內寒而便多食瀝,須此治之。」
  4. [4]或問杜仲補腎,仲景公何故不採入八味丸中?不知杜仲補腎中之火,而有動腎氣,動則桂、附不安於腎宮,恐有飛越之虞,故用桂、附,而不用杜仲。然則固不可用乎,腎中有濕氣,正宜加用於八味丸中,取其動而能散濕也,又不可拘執不用而盡棄之耳。
  5. [5]《本草備要》:「胎墜。慣墮胎者,受孕一兩月,用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二藥大補腎氣,托住胎元,則胎不墜。」
  6. [6]《本草求真》:「獨怪今世安胎,不審氣有虛實,輒以杜仲、牛膝、續斷等藥引血下行。在腎經虛寒者,固可用此溫補以固胎元;如古方之治三四月即墜者,於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末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固腎托胎之類,繡見今時醫士,不審虛實,用此安胎甚多,殊為可惜。若氣陷不升,血隨氣脫,而胎不固者,用此則氣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脫無已。訒刃庵書言:『杜仲、續斷可以安胎,少此一段義理疏出,以致貼誤後人。』故凡用藥治病,須察脈症虛實,及於上下之處,有宜不宜,以為審用。若徒守其一曲,胎動症類甚多,若不細心揣摩,安得不守一曲。以應無窮之變,非為無益,且以增害。不通醫士,多犯是弊,可惜可惜。」

旋覆花

性味:甘;微冷

一、下氣消痰

能消胸膈之痰[1],代表方是金沸草散[2]

二、降氣止嘔

代表方是旋覆花代赭石湯,用於胃氣不足型的胃逆症狀,《本草求真》有很好的解釋了。[3]

三、行肝氣化痰

旋覆花入肝行氣,兼能消痰,古書說是行脅下痰水[4],代表方是旋覆花湯,葉天士在治久咳造成的肌肉型脅痛都會用上旋覆花湯,沒有例外。

  1. [1]《名醫別錄》:「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
  2. [2]《本草衍義補遺》:「甘,微冷,刺有小毒。主結氣脅下滿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一名金沸草也。」
  3. [3]《本草求真》:「噫氣即噯氣也。《經》曰:『五氣所病,心為噫。又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為噫』。噫氣多屬胃氣虛弱,三焦失職,清無所歸,濁無所降。然亦有痰、有火、有食。仲景立此方以治傷寒汗下後胃虛,內用人參、甘草以扶正;薑、棗以和中;旋覆花旋轉陰中阻格之陽升而上達;赭石使戀陽留漣陰降而下行。然後參、甘、大棗,可收補虛之功;生薑、半夏,可奏開痞之效。」
  4. [4]《本草求真》:「胡洽治痰飲在兩脅脹滿,有旋覆花湯,皆取苦能下氣故耳。」

貝母

性味:苦(甘);微寒

貝母有兩種,有燥性較強的浙貝母(象貝)、潤性較強的川貝母(較有甘味),都有解毒消癰之力

一、清熱化痰

這是浙貝母的專長,對於痰熱很有幫助,比如清肺湯、瓜蔞枳實湯、枳縮二陳湯

二、潤燥化痰

這是川貝母的專長,能潤心肺兼化痰,比如養陰清肺湯、甘露消毒丹、桑杏湯,和桔梗配合能化燥痰。潤心部份是用來防止清熱藥傷心陰,這在葉天士的醫案也有例子,但沒有成方的例子。

三、解毒消癰

兩種貝母都有此功用,這是外科用方,代表方如真人活命飲、千金內托散、托裡消毒飲

木香

性味:辛;溫

一、疏肝氣

木香能疏肝,但很多疏肝的方都沒有見到它,因為木香香燥,可能助火邪,不如一般疏肝藥都是性寒能清熱的,所以它只能作為佐助藥疏肝氣,比如過期飲、當歸龍薈丸。除了疏肝臟,也能理肝經氣機,比如橘核丸、正骨紫金丹

二、和脾氣

這個功能更常用到,但和上一點一樣,木香量就是不適合太大,脾虛的不適合太重的行氣藥,脾濕熱多的不適合辛溫藥,因而它只能佐助和解脾氣,代表方是香砂六君子、葛花解酲湯、導水茯苓湯

三、行下焦滯氣

木香獨用並不能行下焦滯氣,需要檳榔為使,代表方有木香檳榔丸、芍藥湯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