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辛;溫
一、暖胃止嘔
從這點這來看,和生薑的功能滿像,因為還有化濕力,也是溫病學的常用藥。
二、行氣化濕、通三焦
從病機來推,可以視為功同胃苓湯,沒有補效,只是行氣化濕,要治溫病要經過配伍,因為性溫不能清熱,代表方有三仁湯、黃芩滑石湯。
性味:辛;溫
從這點這來看,和生薑的功能滿像,因為還有化濕力,也是溫病學的常用藥。
從病機來推,可以視為功同胃苓湯,沒有補效,只是行氣化濕,要治溫病要經過配伍,因為性溫不能清熱,代表方有三仁湯、黃芩滑石湯。
性味:苦;寒
邪在陰分有時會潮熱、烘熱、持續低熱、夜熱早涼、寒熱同存(瘧症),虛熱其實就是要熱不熱的感覺,氣虛、血虛、陰虛都可能有虛熱,青蒿算是以除陰虛發熱為主,主清肺腎虛熱,[1],代表方有清骨散。
入少陽清熱[2],和柴胡的功能很像,但又能去濕熱,可以算是溫病系的柴胡劑[3],代表方是蒿芩清膽湯。
性味:辛甘;溫
杜仲雖是補肝腎,但實際以補益肝腎經以榮下肢氣血為主,要補腎臟還是地黃或桂附等為君,[1],然後以杜仲為佐助藥強腰膝[2],代表方有右歸丸、歸腎丸、大營煎等,都是張景岳很愛用的方子。
腎家濕熱的表現是什麼筆者並不清楚,從歷代本草都說能除陰下濕癢的功能來看,這就是腎經濕熱的表現,杜仲能瀉腎家濕熱[3],這也是為何右歸丸中有桂附還能用杜仲的原因。[4],除了補腎,對陰癢也有幫助,很適合婦科。
又治陰癢濕熱,又能固經安胎,難怪商人要推婦人要常喝杜仲荼的活動,和續斷山藥配合效果更好[5],代表方有胎元飲,不過杜仲的固經安胎只適合腎陽不足的孕婦,如果是氣虛不能攝血型的,補腎也沒什麼用,如果是陰虛體質的,用溫藥就更不適合。[6],有什麼證據嗎?有的,這麼重要的安胎藥,十三太保居然沒有加,這不是很好的證據嗎?
性味:甘;微冷
代表方是旋覆花代赭石湯,用於胃氣不足型的胃逆症狀,《本草求真》有很好的解釋了。[3]
旋覆花入肝行氣,兼能消痰,古書說是行脅下痰水[4],代表方是旋覆花湯,葉天士在治久咳造成的肌肉型脅痛都會用上旋覆花湯,沒有例外。
性味:苦(甘);微寒
貝母有兩種,有燥性較強的浙貝母(象貝)、潤性較強的川貝母(較有甘味),都有解毒消癰之力
這是浙貝母的專長,對於痰熱很有幫助,比如清肺湯、瓜蔞枳實湯、枳縮二陳湯
這是川貝母的專長,能潤心肺兼化痰,比如養陰清肺湯、甘露消毒丹、桑杏湯,和桔梗配合能化燥痰。潤心部份是用來防止清熱藥傷心陰,這在葉天士的醫案也有例子,但沒有成方的例子。
兩種貝母都有此功用,這是外科用方,代表方如真人活命飲、千金內托散、托裡消毒飲
性味:辛;溫
木香能疏肝,但很多疏肝的方都沒有見到它,因為木香香燥,可能助火邪,不如一般疏肝藥都是性寒能清熱的,所以它只能作為佐助藥疏肝氣,比如過期飲、當歸龍薈丸。除了疏肝臟,也能理肝經氣機,比如橘核丸、正骨紫金丹
這個功能更常用到,但和上一點一樣,木香量就是不適合太大,脾虛的不適合太重的行氣藥,脾濕熱多的不適合辛溫藥,因而它只能佐助和解脾氣,代表方是香砂六君子、葛花解酲湯、導水茯苓湯
木香獨用並不能行下焦滯氣,需要檳榔為使,代表方有木香檳榔丸、芍藥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