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Currently Viewing Posts in 西醫病名的中醫觀點

泄瀉

寒濕

 

參考方劑:藿香正氣散

君:藿香[1]解表散寒,內化濕氣,功用符合,自然帶頭為大哥

臣:半夏、陳皮、茯苓[2]二陳湯組合,去痰為用、白朮[3]和厚朴陳皮又合併為平胃散的組合,去濕為用

佐:大腹皮[4]降氣利水,助下焦去濕,此方主要作用中焦,所以下焦只用大腹皮作為佐助藥、厚朴[5]行氣、燥濕、消積,和陳皮白朮配就是平胃散的組合、蘇葉[6]外散風寒只是藿香的輔助,中焦行氣也只是陳皮白朮的輔助,力都不強因而為佐藥、白芷[7]增強藿香解表作用,也順便有燥濕能力,和蘇葉一樣,都是藿香的佐助藥、桔梗[8]開宣,散上焦痰濕

使:生薑、大棗、甘草

 

濕熱

 

參考方劑:葛根芩連湯

君:葛根[9] … Continue reading

臣:黃芩[10]黃芩治熱生之濕,黃連治濕生之熱,互補為用、黃連[11]治痢之最,泄瀉、痢疾常用的首選藥物

佐使:甘草

 

傷食

 

 

參考方劑:保和丸《丹溪心法》

君:山渣6[12]主消肉類、神曲2[13]消食萬用、麥芽2[14]主消澱粉、萊菔子1[15]消食藥中唯一還有健脾行氣功能的,能和下面的二陳湯搭配

臣:陳皮1、半夏2、茯苓2[16]二陳去甘草,是治痰的基本配伍,不用甘草是因為甘能中滿,而中焦因為食積的關係,已經滿,不能滿上加滿

佐:連翹1[17]清熱散結,有兩個原因,一是食積可能化熱,二是其他藥都是性平,只有半夏性溫,用少許的連翹可以清上焦可能的化熱,又能緩和半夏的熱性。

 

肝鬱

 

參考方劑:痛瀉要方

君:白朮

臣:白芍

佐:陳皮

佐使:防風

 

脾虛

 

參考方劑:參苓白朮散

君:人參、白朮、茯苓

臣:山藥、蓮肉、白扁豆、薏苡仁

佐:砂仁、陳皮

佐使:桔梗、甘草

 

腎虛

 

參考方劑:四神丸

君:補骨脂

臣:肉荳蔻

佐:吳茱萸、五味子

 

註解

註解
1 解表散寒,內化濕氣,功用符合,自然帶頭為大哥
2 二陳湯組合,去痰為用
3 和厚朴陳皮又合併為平胃散的組合,去濕為用
4 降氣利水,助下焦去濕,此方主要作用中焦,所以下焦只用大腹皮作為佐助藥
5 行氣、燥濕、消積,和陳皮白朮配就是平胃散的組合
6 外散風寒只是藿香的輔助,中焦行氣也只是陳皮白朮的輔助,力都不強因而為佐藥
7 增強藿香解表作用,也順便有燥濕能力,和蘇葉一樣,都是藿香的佐助藥
8 開宣,散上焦痰濕
9 內有邪熱,葛根能透熱達外,使熱邪外散,其升陽力也能幫助止瀉,那有類似功能的柴胡和升麻呢?其實也是可以啦!不過葛根還能生津,防止清熱散濕後太燥的問題,這點是比較優的
10 黃芩治熱生之濕,黃連治濕生之熱,互補為用
11 治痢之最,泄瀉、痢疾常用的首選藥物
12 主消肉類
13 消食萬用
14 主消澱粉
15 消食藥中唯一還有健脾行氣功能的,能和下面的二陳湯搭配
16 二陳去甘草,是治痰的基本配伍,不用甘草是因為甘能中滿,而中焦因為食積的關係,已經滿,不能滿上加滿
17 清熱散結,有兩個原因,一是食積可能化熱,二是其他藥都是性平,只有半夏性溫,用少許的連翹可以清上焦可能的化熱,又能緩和半夏的熱性。

頭痛

風寒

常用方劑: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
君:川芎4[1]其性向上,活化頭面氣血,也兼能疏風寒,很適合當大將,還有另一個解釋是「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臣:薄荷8[2]疏風清頭面,也順便制約此方的溫性、荊芥4[3]疏風清頭面,發散力也算緩和,畢竟主要是治頭痛,而不是散風寒
佐:羌活2、白芷2、防風2[4] … Continue reading、細辛1[5]主要是通鼻竅散風,很適合鼻炎引發的頭痛
使:甘草2、清茶[6]輔助清利頭目,也能制約整個方的溫燥性

風熱

常用方劑:桑菊飲《溫病條辨》
君:桑葉6、菊花3[7]桑菊都能入肺肝,因為肝和肺在氣機的宣發肅降是相輔相成的,此方在去邪部份的藥力不重,但調理肝肺的氣機卻可以施力,用以產生效果
臣:桔梗5、杏仁5[8]桔梗上浮,杏仁降氣,一升一降用以止咳
佐:連翹4[9]少量用以防止化熱,表熱已經有君藥在清,是用來防止氣分化熱、薄荷2[10]清頭目,也可以輔助透表、蘆根5[11]清熱生津,角色和銀翹散中的差不多,防辛散太過而肺燥
使:生甘草2

風濕

常用方劑: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君:羌活10、獨活10[12]羌獨一個去入太陽去上半身風濕,一個入少陰去下半身風濕,一上一下,一表一裡,配合去風濕
臣:防風10[13]風中之潤劑,助君藥散風濕,又不容易化燥,助君之餘順便牽制君藥的的功擊性、藁本10[14]功用上同羌活,只是功效沒羌活這麼強,而且同時入太陽少陽,也能治癲頂痛,雖然效用多而不專,卻很適合當臣藥
佐:川芎2[15]清頭面,活血去風,因為只能去風不長於去濕,在此作為佐藥,引諸藥上頭面、蔓荊子3[16]去風熱的效果在此不甚適用,應該只是取其明顯止痛的作用,在治標方面很有效
使:炙甘草5

肝陽

常用方劑: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
君:天麻2、鉤藤3[17]能平肝的藥很多,但兼能息內風的就只有這兩味,且效果迅速
臣:石決明6[18]清肝平肝常用藥、川牛膝3[19]引血下行,防止氣血上衝,川牛膝雖補性較弱,活血化瘀的能力對高血壓也有幫助。
佐1:杜仲3、桑寄生3[20] … Continue reading
佐2:梔子2、黃芩2[21]和龍膽瀉肝湯的思路一樣,用量不大,是輔助清肝膽熱的
佐3:益母草2[22]和調經沒有關,主要是用來活血利水,也是西醫治高血壓的思路
佐4:夜交藤6、茯神2[23]安神定志,肝陽上亢的病人心神是不會安的,此兩味算是處理兼症

 

腎虛

常用方藥:大補元煎《景岳全書》
君:熟地、山藥、山茱萸[24]此三味就是六味地黃丸中的三補滋陰成份,茱萸補肝,山藥補脾,熟地補腎,肝、脾、腎都兼顧到了
臣:人參[25]和熟地配就是景岳的兩儀膏,大補氣血、杜仲[26]在婦科中,補陰藥加杜仲,用來溫陽調衝任很常見、枸杞子[27]平補陰,強陰道,和杜仲一起加在滋補藥中,和大營煎一樣,很有景岳的用藥風格
佐使:當歸[28]此方主要在補腎精腎元,當歸是打醬酒來補個血刷個存在,量不能多,因為腎虛的病人容易泄瀉,當歸會潤腸,不適宜多、甘草

 

血虛

常用方劑:人參養榮湯
八珍湯去川芎[29] … Continue reading+陳皮[30]過補的藥多了,用陳皮理氣增加運化力+五味子[31]收斂上焦心神及下焦腎氣,補腎寧心+遠志[32]寧心安神,又兼能補腎

痰濁

常用方劑:半夏白朮天麻湯《東垣脾胃論》[33]另一個半夏白朮天麻湯是出自《清.醫學心悟》,但主要是治痰濁眩暈,而此方主要是治痰濁頭痛
君:半夏9[34]邪首為痰,半夏自然是必用、白朮6[35]和半夏配以健脾化痰、天麻3[36]萬用息風藥,不論寒熱虛實都可以配伍使用,這是它優於鉤藤的地方,泛用性較強
臣:人參3、黃耆3[37]補氣健脾以資化痰、陳皮9[38]理氣化痰
臣:蒼朮3[39]燥濕化痰,但補性不強,作為臣藥、茯苓3、澤瀉3[40]上焦用理氣化痰,下焦用茯苓、澤瀉的利水方式去痰
佐:神曲6、麥芽9[41]廣義的痰濕包括了食積,都是中焦不運的副產品,消食藥可以彌補化痰藥的不足,使排痰濁的力道更全面
佐:黃柏1[42]清利下焦餘濕,痰濁有時泛布全身,此方以清中焦痰濕為主,上下焦的痰濁用少量的乾薑和黃柏來清、乾薑1[43]溫化上焦餘痰,不需要用到這細辛這麼強

瘀血

常用方劑:通竅活血湯
君:桃仁3、紅花3[44]活血化瘀的常用配伍
臣:赤芍1[45]功能和白芍差不多,偏重活血能力、麝香[46]用來通竅,但太貴,科中不會有這成份、蔥白[47]通上下陽氣,弱弱地通
佐使:生薑3、川芎1[48]活血是次,主要是引諸藥上達癲頂

註解

註解
1 其性向上,活化頭面氣血,也兼能疏風寒,很適合當大將,還有另一個解釋是「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2 疏風清頭面,也順便制約此方的溫性
3 疏風清頭面,發散力也算緩和,畢竟主要是治頭痛,而不是散風寒
4 前三味都有散風兼止痛的效果,會被選上是因為都各有擅長的走藥經絡,所以可以視頭痛類型加減,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厥陰(癲頂痛屬厥陰)→防風
5 主要是通鼻竅散風,很適合鼻炎引發的頭痛
6 輔助清利頭目,也能制約整個方的溫燥性
7 桑菊都能入肺肝,因為肝和肺在氣機的宣發肅降是相輔相成的,此方在去邪部份的藥力不重,但調理肝肺的氣機卻可以施力,用以產生效果
8 桔梗上浮,杏仁降氣,一升一降用以止咳
9 少量用以防止化熱,表熱已經有君藥在清,是用來防止氣分化熱
10 清頭目,也可以輔助透表
11 清熱生津,角色和銀翹散中的差不多,防辛散太過而肺燥
12 羌獨一個去入太陽去上半身風濕,一個入少陰去下半身風濕,一上一下,一表一裡,配合去風濕
13 風中之潤劑,助君藥散風濕,又不容易化燥,助君之餘順便牽制君藥的的功擊性
14 功用上同羌活,只是功效沒羌活這麼強,而且同時入太陽少陽,也能治癲頂痛,雖然效用多而不專,卻很適合當臣藥
15 清頭面,活血去風,因為只能去風不長於去濕,在此作為佐藥,引諸藥上頭面
16 去風熱的效果在此不甚適用,應該只是取其明顯止痛的作用,在治標方面很有效
17 能平肝的藥很多,但兼能息內風的就只有這兩味,且效果迅速
18 清肝平肝常用藥
19 引血下行,防止氣血上衝,川牛膝雖補性較弱,活血化瘀的能力對高血壓也有幫助。
20 肝陽上亢的原因是肝腎不足,在急著緩解症狀之餘,補益肝腎也是需要做的,會選此兩味是因為作者對西醫有研究:杜仲、桑寄生、石決明、牛膝都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
21 和龍膽瀉肝湯的思路一樣,用量不大,是輔助清肝膽熱的
22 和調經沒有關,主要是用來活血利水,也是西醫治高血壓的思路
23 安神定志,肝陽上亢的病人心神是不會安的,此兩味算是處理兼症
24 此三味就是六味地黃丸中的三補滋陰成份,茱萸補肝,山藥補脾,熟地補腎,肝、脾、腎都兼顧到了
25 和熟地配就是景岳的兩儀膏,大補氣血
26 在婦科中,補陰藥加杜仲,用來溫陽調衝任很常見
27 平補陰,強陰道,和杜仲一起加在滋補藥中,和大營煎一樣,很有景岳的用藥風格
28 此方主要在補腎精腎元,當歸是打醬酒來補個血刷個存在,量不能多,因為腎虛的病人容易泄瀉,當歸會潤腸,不適宜多
29 四君補氣,四物補血,八珍大補氣血,此方主要用來寧心安神,川芎活血發散的特色在此不適合,但若為了要治頭痛用來引藥上行,作為使藥還是可以少量使用的
30 過補的藥多了,用陳皮理氣增加運化力
31 收斂上焦心神及下焦腎氣,補腎寧心
32 寧心安神,又兼能補腎
33 另一個半夏白朮天麻湯是出自《清.醫學心悟》,但主要是治痰濁眩暈,而此方主要是治痰濁頭痛
34 邪首為痰,半夏自然是必用
35 和半夏配以健脾化痰
36 萬用息風藥,不論寒熱虛實都可以配伍使用,這是它優於鉤藤的地方,泛用性較強
37 補氣健脾以資化痰
38 理氣化痰
39 燥濕化痰,但補性不強,作為臣藥
40 上焦用理氣化痰,下焦用茯苓、澤瀉的利水方式去痰
41 廣義的痰濕包括了食積,都是中焦不運的副產品,消食藥可以彌補化痰藥的不足,使排痰濁的力道更全面
42 清利下焦餘濕,痰濁有時泛布全身,此方以清中焦痰濕為主,上下焦的痰濁用少量的乾薑和黃柏來清
43 溫化上焦餘痰,不需要用到這細辛這麼強
44 活血化瘀的常用配伍
45 功能和白芍差不多,偏重活血能力
46 用來通竅,但太貴,科中不會有這成份
47 通上下陽氣,弱弱地通
48 活血是次,主要是引諸藥上達癲頂

耳鳴、耳聾

「星空」是梵谷的傳世名畫,曾經有人說這星空的曲線意境是因為梵谷有梅尼爾氏症,他看到的星空得確是長這樣子,所以這可能不是意境畫,而是寫實畫。

我們不管這「星空」到底是寫意還是寫實,也不管梵谷有沒有得梅尼爾氏症,他的晚年一直為耳鳴及暈眩所苦得確是事實,再加上晚年的「割耳事件」,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割耳事件」和耳鳴的症狀是很有關係的,這間接證明一件事…耳鳴的痛苦可以巨大到這種程度。

「耳鳴」在醫學界得確是一個很棘手的病,但很棘手卻不代表治不好,它有點像小時頑皮的孩子一樣,當你已經放棄教化這個孩子的時候,這孩子就連走回正道的機會都沒有,而事後真的如此時,你還理直氣壯告訴自己說:「我早就知道這孩子沒救了。」

回到正題。的確,目前醫學對於耳鳴的了解還很有限,有很多耳鳴是找不到原因的,治法也不保證一定有效。但基本有共識的,還是從整個聽力的軟體和硬體兩方面來找原因,也就是聽覺系統(硬體)和聽覺中樞(軟體)兩個方向。常見的成因如下:

一、聽覺系統受損:分急性和慢性,聽力系統受損其實不一定會耳鳴,耳鳴是聽力受損的其中一種表現,另一種表現是耳聾,急性聽損很容易理解,就是短時間在高分貝的環境下使得聽力暫時受損(強的也可能永久),中耳炎造成的耳部損傷也可能會耳鳴;慢性聽損比如自然老化、長期服用耳毒性的藥物也會造成耳鳴耳聾,最最最後醫學上會考量的,是機率很小的聽神經瘤。

二、耳咽管失常:耳咽管是重要的引流管道,它一失常也該要透過症狀來抗議,抗議的方式就是耳鳴,而造成耳咽管失常的原因很多,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為鼻、耳、口都是相通的,胃酸逆流得夠上的話,是會傷到耳咽管的,其他原因比如鼻竇炎化膿阻塞、太胖造成脂肪擠壓,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三、聽覺中樞異常:聽覺中樞是大腦管的,這就是軟體的問題了,我們知道大腦的各個軟體不是獨立運作而是高度協作的,很多大腦的問題都會影響聽覺中樞使之過度亢奮,聽覺中樞沒有工作卻硬要工作,當然就會有耳鳴出現,心因性的病可以說個沒完,比如更年期、憂鬱症、恐慌症…等都有可能,但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失眠或自律神經失調。

四、梅尼爾氏症:耳鳴是梅尼爾氏症的其中一種表現,但不是所有的耳鳴都是這個病造成,會劃等號的醫生如果不是沒知識就是沒醫德,只不過是想給病人一個名詞就打發病人走。

耳鳴、耳聾的中醫觀點:

耳鳴和耳聾在中醫的觀點治法很類似,都是放在一起討論,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腎氣通於耳」和「腎開竅於耳」當然這也是最廣為人知的誤區,一般人以為腎和耳通,所以耳鳴久了一定會腎虛,西醫對這種說法更是嗤之以鼻,其實這句話沒有不對,耳鳴在中醫來看,得確和腎虛有關系,但會造成恐慌的原因是因為一般人以為「腎虛=性能力」,這種錯誤的認知就如同我下面寫的推論一樣荒謬。

人=動物;豬=動物;所以  人=豬

其實應該寫成

人∈動物;豬∈動物;但 人≠豬

好像廢話說太多了,中醫看耳鳴、耳聾,主要有以下的成因:

風熱蒙竅:

中醫的風分很多重,單是外風就細分為風寒、風熱、風痰、風燥…等等,但基本都視為外邪引起,情況很類似感冒或是中耳炎引起的耳鳴,中醫認為外來的邪氣(病毒或細菌)會影響耳竅的正常功能,其觀察也和現代醫學一致,大部份是急性的,暫時性的耳鳴,然後經過古人經驗的統計,最常見的是風熱型的耳鳴。

參考方劑:銀翹散《溫病條辨》

 

清氣不升:

這個論點是來自補土派的李東桓,因為他認為萬病其根源都可以推到脾胃不足,以現代醫學來看,營養不足或是吸收不良,使得耳朵得不到濡養而抗議而耳鳴,也是很正常的,補脾的概念自古就有,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李東桓特地用蔓荊子、葛根、升麻三味藥將清氣往上帶,就加強了經由補脾來治耳鳴的特異性,也因此他就敢將自己發名的方子取名「益氣聰明湯」,實際上就是聰耳明目,和提升智商一點關係都沒有。

參考方劑:益氣聰明湯《醫方集解》

痰火鬱結:

中醫說的痰,是指不正常的水液代謝,痰容易使人暈眩、胸悶、耳脹,這個觀察和耳咽管積水或是梅尼爾氏症的內耳淋巴積液症狀吻合,中醫中由痰來治的耳鳴,大部份會和暈眩合併參考。

參考方劑:

滌痰湯《濟生方》

肝火上干:

肝火造成的耳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討論,一個是自律神經亢奮的症狀和肝陽肝火的表現很像,另一個是常偏頭痛的病人有時也會有耳鳴或眩暈的症狀,而偏頭痛和少陽經頭痛(少陽膽症,從肝論治)的症狀很像,所以病人如果同時有耳鳴暈眩,又排除了梅尼爾氏症的可能性,還常發偏頭痛,可以考慮是肝火造成的耳鳴。

參考方劑: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

腎虛髓空:

人自然年老就是會腎虛,但腎虛的表現,有的人是腰膝痠軟,有的人是耳鳴、耳聾,有的人是陽萎早洩,有的人什麼症狀都沒有,因為中醫的腎包涵的範圍太廣了,年紀大了的耳神經退化也是腎虛的表現之一,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心因性的耳鳴的特性,就是腦子壓力大,聽神經過度亢奮不知道休息,很典型陰虛陽亢的概念,所謂「腎氣通於耳」,用調腎的手法來間接調整耳神經的自我亢奮,就是我所理解的中醫補腎能治耳鳴的原因。

參考方劑:耳聾左磁丸《清.重訂廣溫熱論》

血瘀阻竅:

耳部的血液運行不暢,功能自然受損,就像有些醫師用銀杏或B群來治耳鳴一樣,都是為了活化耳部的血液循環,但如果病人並不是屬於此種類型的話,用活血藥反而會弄巧成拙,使得耳部滲透壓改變,加重病情。

另外,耳部血瘀不等於「耳中風」,俗稱的耳中風其實是指「突發性耳聾」,大部份和病毒有關,和氣血的關係反而不大。

參考方劑:通竅活血湯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