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荊芥

性味:辛苦;微溫

  • 散風去濕:★★★☆☆
  • 涼血散瘀:★★☆☆☆
  • 涼血止血:★★☆☆☆

一、散風去濕

對外風和外濕都有幫助,所以荊防劑常常可以代用桂麻劑散風,比如消風散川芎茶調散。它的發散力較防風強,所以潤性也不如防風,但配合起來就十分互補。另外透表力是有,但算是辛平解表,所以風熱也可以用上,代表方是銀翹散,這個功能可以對到《本草綱目》說的「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

二、涼血散瘀

咦!不是性辛嗎?怎麼還可以涼血呢?因為它的性味還有一個「苦」的特性,光這個證據是太牽強,但古人用它來涼血化瘀是真的,比如荊防敗毒散十味敗毒散,用來治瘡瘍等的皮膚病,因為它入肝氣分推氣散風,又兼入血分涼血[1],對於「內有血熱+外感風濕」的病機是再適合不過了,所以古人稱其最能散血中之風。[2],這個可以對到《本草綱目》說的「消瘡腫」

三、止血

炒炭的中藥幾乎都可以用來止血,但荊芥(尤其是荊芥穗)除了止血還能去風,因風而出血,可以聯想到腸風出血,也就是痔瘡出血,所以槐花散中就出現了荊芥入藥。

 

  1. [1]《本草經疏》:「春氣升,風性亦升,故能上行頭目,肝主風木,故能通肝氣,行血分,能入血分之風藥也。」
  2. [2]《本草備要》:「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華佗愈風散,荊芥三錢,微焙為末,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諸家云甚效。瘰癧瘡腫。清熱散瘀,破結解毒,結散熱清,則血涼而毒解。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荊芥功本治風,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即是藏血之地也。」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