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了解艾葉
艾葉就是中草藥的一種,如果要說藥性的話,功用主要就是溫經散寒,如果是內服,藥性幾乎都走下半身,最常用的方子「膠艾四物湯」就是用來治療子宮虛寒造成的出血,從方子的名字可以看出來,阿膠和艾葉是很常一起使用的藥對,阿膠填陰補血,艾葉溫經散寒,一陰一陽配合地很好,但是這只限於內服,艾葉在外用也有同樣的功效,就是阿膠所不能及的。根據《本草分經》的記載,艾葉生溫熟熱,純陽香燥,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二、艾灸的方式
艾灸大致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針上灸,一種是艾條灸,前一種是施針時在針尾套上艾絨,古時的針灸很流行這樣的方式,但是這樣的方式安全性不佳,如有不慎很容易燙傷,而且筆者自己的經驗,單純的針灸如穴位及深度都經過精心調校,不燒艾絨就很有效果了。另一種的艾條灸類似精油薰蒸的原理,用來溫經通絡。
三、艾灸的歷史
灸艾的歷史很久,可以說有中國歷史開始,艾灸就已存在,只是可能沒有系統的理論,比較明確且可靠度高的記載還是以《黃帝內經》為主,文中有很多相關的記載,在另一個證據力更高的千古名書《傷寒雜病論》中也有具體的使用方法,可以說在療效上,是絕對可信的。
四、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
有用火的治療,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防燒傷,如果是人工持灸,就要注意防燒傷,如果有固定器,也要注意不能讓位置過近,整個過程不建議看手機或是看書,腦中也不要想太多煩惱的事情,在中醫的理論上,只有一個人是放鬆心靜的時候,氣才是歸於丹田的,可以增加身體的自癒能力,艾灸在發錢的時候,如果不引導自己的丹田去接錢,是很虧的事情。
五、哪些人適合
從病理機制來反推,艾葉用來溫經通絡,當然就適合虛寒體質的人使用,大體上來說,只要病人有寒的表現,比如容易感冒、鼻敏性鼻炎、胃腸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瀉、月經色淡、月經延期、行動乏力、氣喘……等等,都適合用艾灸輔助治療。
六、哪些人不適合
嚴重陰虛、血虛的人並不適合,舉個例子,一個車子如果發動不了,可能是火星塞的問題,或是引撆不夠力,或是天氣太冷無法點火,這種是艾條其溫陽經制可以治療的,但是如果車子只是單純的沒有汽油,沒有潤滑油,那一味地發動點火加溫,反倒會讓車子乾燒,後果更糟。
常見陰虛、血虛的病人可能容易口乾舌燥,容易有口角炎、牙週病、月經量少或是月經淋漓不順、風濕免疫病人或是乾燥症病人也要慎用,這類病人適合的,是艾葉的好朋友–阿膠,而且是內服的阿膠。
不過,筆者只是說嚴重的陰虛血虛並不適合,如果只是虛寒體質夾有些許陰虛血虛現象的,有時還是可以使用,使用時還是以諮詢信任中醫師為佳。
七、常見的FAQ
問:和熱敷有什麼差別?
答:其實差別滿大的,一般的熱敷大都只能溫化淺部經絡,不如精油能透皮下,因此可以理解為熱敷只能在經絡,艾灸可以入臟腑,更簡單一點說,熱敷只能調整氣的流向,艾灸可以緩慢地為穴位傳遞能量。
問:和針療有什麼差別?
答:針療的最大特色,就是精準度,中藥的藥性有升降浮沉,有寒涼溫熱,但是精準度較差,就像顯微鏡的粗調節儀,如果要精細調整局部的氣血,還是針的效果更好,這也是為何一般人的痠痛或傷科問題會用針療解決,艾灸的能量傳遞,精準度也沒有針好,但是針的準度雖高,卻沒有補效,可以說是各有優缺點。
問:灸完後有水氣是正常的嗎?
答:正常的,而且是好事,之前說過,適合艾灸的病人大部都是虛寒病人,陽氣不足的人身體容易有水氣滯留,透過溫陽通絡的方式,身體的水氣會被逼出,是見效的表現,有些病情比較重的人,有時要灸二到三到次才見得到水氣。
問:如果要自己灸,怎麼選擇穴位?
答:常見的問題裡,如果是感冒、有慢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的人、或是有氣喘的病人,可以灸大椎穴,有胃腸或婦科問題的,可以灸關元穴,這都是身體的大穴,而且較容易擺放位置,是很推薦的穴位。
八、結語:
丹田是腎氣的集中地,一般人以為中醫說的「腎」就是性能力,其實中醫的「腎」指的是健康的核心地段,身體再怎麼不健康,「腎」都是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不能不守,只要「腎氣」還在,身體的自癒力就還在,而腎氣的來源不管是先天或後天,都是來自腹部的能量場,一個低頻且穩定的能量場,除了外在的治療之外,內心的「靜」,是腎最喜歡的情緒。
而「靜」,恰巧是這個躁動時代最難得的情緒,常見的內耗及焦慮隨時走竄人心,最近流行的短影音能得一時之安,求不得一刻之靜,所以情況可以的話,不妨來一段安靜的艾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