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烏藥

性味:辛;溫

一、行氣止痛

能入脾胃行氣止痛,因為辛溫,對肺也有一點助宣的功能,和乾薑生薑有點像,但行氣止痛力是薑類沒有的,代表方是烏藥順氣散。除了入胃,也能入腎經行氣止痛,代表方是天台烏藥散。

二、溫腎縮小便

代表方是縮泉丸,只有虛寒類的小便頻數可以使用[1],和益智仁相須使用。[2]

  1. [1]《本草求真》:「朱氏《集驗方》治虛寒小便頻數,縮泉丸用炒益智子等分為丸服者,取其通陽明少陰經也。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每於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鬱散結,每於憂鬱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氣行則風自散,故不須治風。若氣虛內熱而見胸膈不快者,非其所宜。烏藥止可以除冷氣。」
  2. [2]《得配本草》:「佐益智仁,治小便頻數。」

延胡索

性味:辛苦;溫

一、活血、行氣、止痛

入手足厥陰血分,活血活血、行氣、止痛的功能都有[1],代表方是少腹逐瘀湯、膈下逐瘀湯、折衝飲,是婦科化瘀很常用的藥。[2]

二、散胃胸氣血滯痛

入胃經氣分,胃脘的行氣止痛藥,胃部因寒造成的氣滯或血瘀致痛,可以用延胡索止痛,代表方是安中散、枳縮二陳湯。

  1. [1]《本草求真》:「行心肝血中氣滯,氣中血滯。」
  2. [2]《本草求真》:「以其性溫,則於氣血能行能暢,味辛,則於氣血能潤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諸痛,往往獨行功多。」

當歸

性味:辛;溫

當歸的核心功能就是補血,這為一般人深知,但補血還是有配伍上的不同用法,當歸依部位可以分三種,歸尾主活血、歸身主養血、全當歸皆有。

一、補血活血

當歸在婦科和傷科的應用十分廣泛,畢竟氣血相生,外科和婦科和血都有很深的關係,以補血為主的代表是四物湯、人參養榮湯、活血為代表的方是舒經活血湯

二、潤皮膚、消瘡排膿

「治風先治血」是中醫界廣為流傳的話,不過筆者只是解讀為當歸只是兼能潤膚而已,和防風的潤表功能很像,只是又多了養血的功能,其效更佳,可以想像,只要營血能充,外科的病很多都能解,代表方是消風散、托裡消毒飲。

三、陰中求陽

這個是專長於補藥的張景岳提出的,他喜歡在補陰藥中加入當歸,以取其陰中求陽之效[1],代表方是滋陰地黃丸、虎潛丸、一貫煎,但量絕不會太多,畢竟當歸是溫的,對於有虛火的人來說並不是太適合[2]

四、降氣止咳

這個思路很少人提,但其實實例很多,比如蘇子降氣湯,瓜蔞枳實湯,和茯苓配合可以降肺氣止咳,病機是什麼筆者查不到,但證據還是有的。[3]

 

  1. [1]《景岳全書》:「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
  2. [2]《景岳全書》:「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
  3. [3]《得配本草》:「當歸,得茯苓,降氣。」

花椒(川椒、蜀椒)

性味:辛;大熱

一、溫中止痛

花椒和生薑都能溫中,但一溫中止嘔,一溫中止痛,偏重不同,而且花椒力道太猛,萬一辨證錯了熱上加熱副作用大,生薑的緩衝空間還多一點,代表方是大建中湯、烏梅丸[1]

二、補右腎命門

也有補腎的作用,最常用的用法是補火助陽,暖火補土,且當是沒有毒性的附子來用,比如《景岳全書》的毓麟珠

三、殺蟲

因為也有殺蛔蟲的功能,烏梅丸用它很適合

  1. [1]《得配本草》:「配烏梅,伐肝氣」

青皮

性味:辛苦;溫

青皮是到宋代才開始被人認識的,所以有些醫案並不是古人不用,而是時代的知識侷限。[1]

一、疏肝破氣

算是最強的行氣藥,一般不太用,或是用的份量不多,主要用來破下焦滯氣,代表方是木香榔檳丸,馬老的醫案中也有很多用青皮來治結核瘰癧的例子。

二、寬胸消食下氣

能助胃下氣至脾,助消食化積,寬膈氣機,也可以助化痰,但還是一樣,青皮破氣不常入方,入方的例子有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葛花解酲湯[2],只是在很多方子的加減中會出現,古書常常會寫「胸膈不快,加木香、陳皮、青皮」。

  1. [1]《本草經疏》:青皮古方無用者,至宋時醫家始用之。其色青,其味極苦而辛,其氣溫而無毒。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入足厥陰、少陽。苦泄,辛散,性復刻削,所以主氣滯,下食,破結積及膈氣也。元素:破堅癖,散滯氣,治左脅肝經積氣。亦此意耳。
  2. [2]《本草經疏》:「青皮性最酷烈,削堅破滯是其所長。然誤服之,立損人真氣,為害不淺。凡欲使用,必與人參、朮、芍藥等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行也。肝脾氣虛者,概勿施用。」

薤白

性味:辛苦;溫

一、通陽氣,寬胸胸結

簡單說就是中焦辛溫行氣藥,可以佐助化痰或消積,代表是都是出自金匱的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但其實不只這些,很多胸痛、脘痛、脅痛的醫案中也很常見到它的身影。

二、暖腸胃以止痢

這個功能很少有人用,例子也只有四逆散有而已,是針對寒凝氣結在腸胃的行氣。[1]

  1. [1]《本經疏證》:「泄利矣則不應下重,既泄利而仍不重,是去者自去,留者自留,不得但以去者為病矣。矧四逆本係脾胃中陰寒凝結,不能布陽氣於四末耶。是故四逆泄利為少陰病,而下重則當究其下焦有熱,下焦之熱,隨泄而不能和中焦之寒,中焦之寒,徒泄而不能濟下焦之熱,此其間必有結滯在腸胃中,隔蔽陰陽,使不能通也。雖然,四逆散中,柴胡疏腸胃中結滯,芍藥開陰結,布陽氣,重以甘草之和,枳實之破,不患其結漆去,中下不交矣。又必重用薤白何歟?蓋方其兩相拒,未必即能兩相柵。順其滑泄之性,而其中仍寓辛溫開解,於是陽之中得以納陰,陰既入陽,又去其風寒附會為戾者,則陽亦伸而與陰浹矣。世之論胸痺之用薤白,曰滑利通陽,泄利下重之用薤白,曰滑可去著,而不知其間條理委曲周密有如此者。」

川楝子

性味:苦;寒

一、制肝和胃

川楝子最常用的就是用來治肝氣犯胃,它本身苦寒,對胃虛的病人不適合,但對犯土的肝氣卻很有抑制作用,如果胃逆有很明顯的肝氣症狀,川楝子的功用就出現了,代表方是金鈴子散、一貫煎。

二、疏肝經氣機

川楝子本來就是很強的疏肝藥,只是因為有小毒,一般沒有必要不會用上,不只肝臟,對於下焦的肝經也有疏導的作用,比如橘核丸。

小茴香

性味:辛;溫

一、運脾開胃,理氣消食

聽起來這個功能和白朮很像,但小茴香過溫,泛用性並不如白朮、人參等好用,都是拿來佐助的,比如枳縮二陳湯、安中散。

二、暖腎

小茴香暖的少腹是肝腎經循行的地方,因此小茴香能助暖脾腎,也都只是佐助藥,比如還少丹

三、引藥入少腹

小茴香性溫,又能暖胃又能引藥入少腹,那對於少腹的血瘀或寒痛就十分適合,代表方是少腹逐瘀湯,但是是作為引藥,也並不是君藥。

吳茱萸

性味:辛;溫

一、暖胃制肝

吳茱萸暖胃的功能十分突出,制肝的功能也十分突出,所以針對肝氣犯胃的病機是不能再適合了,代表方是吳茱萸湯或左金丸。[1]

二、溫衝任以助化血

吳茱萸入陽明及厥陰,除了暖胃制肝,也能暖肝,那肝不是體陰用陽嗎?其實吳茱萸能暖肝經,肝經循行的衝任,能暖宮化化,代表方是溫經湯。

三、去腳氣痹痛

代表方是雞鳴散,是專病專用,就不討論病機了。

  1. [1]《本草求真》:「逐肝寒氣上逆。

肉桂

性味:辛;溫

一、溫經通血

肉桂和桂枝同氣連枝,都能溫經通血,但一走氣一走血,偏重不同。[1],代表方是少腹逐瘀湯、過期飲

二、引火歸源

肉桂最有特色的用法,引虛火歸回腎氣,代表方如桂附地黃丸、交秦丸、蘇子降氣湯

三、破血調經

肉桂入血,能兼破血,除血分寒滯[2],對外科瘡瘍也有幫助,代表方是千金內托散。

  1. [1]《景岳全書》:「桂枝氣輕,故能走表,以其善調營衛,故能治傷寒,發邪汗,療傷風,止陰汗。肉桂味重,故能溫補命門,堅筋骨,通血脈,治心腹寒氣,頭疼咳嗽鼻臘,霍亂轉筋,腰足臍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
  2. [2]《本草求真》:「補命火,除血分寒滯。」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