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辛;溫
一、行氣止痛
能入脾胃行氣止痛,因為辛溫,對肺也有一點助宣的功能,和乾薑生薑有點像,但行氣止痛力是薑類沒有的,代表方是烏藥順氣散。除了入胃,也能入腎經行氣止痛,代表方是天台烏藥散。
性味:辛;溫
能入脾胃行氣止痛,因為辛溫,對肺也有一點助宣的功能,和乾薑生薑有點像,但行氣止痛力是薑類沒有的,代表方是烏藥順氣散。除了入胃,也能入腎經行氣止痛,代表方是天台烏藥散。
性味:辛;溫
當歸的核心功能就是補血,這為一般人深知,但補血還是有配伍上的不同用法,當歸依部位可以分三種,歸尾主活血、歸身主養血、全當歸皆有。
當歸在婦科和傷科的應用十分廣泛,畢竟氣血相生,外科和婦科和血都有很深的關係,以補血為主的代表是四物湯、人參養榮湯、活血為代表的方是舒經活血湯
「治風先治血」是中醫界廣為流傳的話,不過筆者只是解讀為當歸只是兼能潤膚而已,和防風的潤表功能很像,只是又多了養血的功能,其效更佳,可以想像,只要營血能充,外科的病很多都能解,代表方是消風散、托裡消毒飲。
這個是專長於補藥的張景岳提出的,他喜歡在補陰藥中加入當歸,以取其陰中求陽之效[1],代表方是滋陰地黃丸、虎潛丸、一貫煎,但量絕不會太多,畢竟當歸是溫的,對於有虛火的人來說並不是太適合[2]
這個思路很少人提,但其實實例很多,比如蘇子降氣湯,瓜蔞枳實湯,和茯苓配合可以降肺氣止咳,病機是什麼筆者查不到,但證據還是有的。[3]
性味:辛苦;溫
簡單說就是中焦辛溫行氣藥,可以佐助化痰或消積,代表是都是出自金匱的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但其實不只這些,很多胸痛、脘痛、脅痛的醫案中也很常見到它的身影。
這個功能很少有人用,例子也只有四逆散有而已,是針對寒凝氣結在腸胃的行氣。[1]
性味:苦;寒
川楝子最常用的就是用來治肝氣犯胃,它本身苦寒,對胃虛的病人不適合,但對犯土的肝氣卻很有抑制作用,如果胃逆有很明顯的肝氣症狀,川楝子的功用就出現了,代表方是金鈴子散、一貫煎。
川楝子本來就是很強的疏肝藥,只是因為有小毒,一般沒有必要不會用上,不只肝臟,對於下焦的肝經也有疏導的作用,比如橘核丸。
性味:辛;溫
聽起來這個功能和白朮很像,但小茴香過溫,泛用性並不如白朮、人參等好用,都是拿來佐助的,比如枳縮二陳湯、安中散。
小茴香暖的少腹是肝腎經循行的地方,因此小茴香能助暖脾腎,也都只是佐助藥,比如還少丹
小茴香性溫,又能暖胃又能引藥入少腹,那對於少腹的血瘀或寒痛就十分適合,代表方是少腹逐瘀湯,但是是作為引藥,也並不是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