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黃芩湯《傷寒論》

用法:少陽犯脾胃造成的下利或嘔

出處:

「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表證居多,故以葛根湯發之;陽明、少陽合病下利,裏證居多,故以大承氣湯攻之;太陽、少陽合病下利,半表半裏居多,故以黃芩湯和之。」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1],與黃芩湯;若嘔者[2],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配伍:

  • 君:黃芩[3]
  • 臣:芍藥[4]
  • 佐使:甘草、大棗
  1. [1]少陽犯脾而下利
  2. [2]少陽犯胃而致嘔
  3. [3]清半表半裡之熱
  4. [4]平常用來斂肝陰,但此處我解讀為斂上焦氣機歸三焦,集中給黃芩來清膽熱。《本草思辨錄》:「仲景對黃芩湯治下利何以有芍藥,蓋太少合病,邪已近裡,無用葛根湯之理,治之宜從裡和。黃芩清少陽之熱而其氣輕,加芍藥以斂之,甘棗以固之,則裡和而利止。且太少合病,則病氣未肯驟下,欲其裡和,焉得不斂,芍藥之不可少如是。」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