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苦;寒
一、瀉下焦濕熱
瀉下焦實火,膀胱、腎、大腸之火都可以瀉。[1]例子有白頭翁湯。一般對黃柏的用法是和知母配合去虛熱,但其實它去的是實熱,只是對虛熱也有用,長期用的話還是會傷陰液。[2],清下焦濕熱的代表有梔子柏皮湯[3]
二、清虛熱
只有和知母配合時才能清虛熱,知母潤腎,黃柏瀉熱,代表方是知柏地黃丸。[4]
三、清上焦濕熱
咦!!怎麼和第一個功能打架,又說清上焦,又說清下焦,是不是全身的濕熱可以清呢?是的!但也不是,差別在炮製的方法不同,酒製過的黃柏可以清上焦濕熱[5],代表方是益氣聰明湯。
- [1]《液》云:足少陰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柏入腎,燥濕所歸,各從其類也。↩
- [2]《本草綱目》:「古書言黃柏佐知母,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義。黃柏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故潔古,東垣、丹溪皆以為滋陰降為要藥,上古所未言也。蓋氣為陽,血為陰。邪火煎熬,則陰血漸涸,故陰虛火動之病須之。然必少壯氣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氣不足而邪火熾甚者,久服則有寒中之變。近時虛損,及縱欲求嗣之人,用補陰藥,往往以此二味為君,日日服餌。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蓋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滲,且苦味久服,有反從火化之害。故葉氏《醫學統旨》有『四物加知柏,久服傷胃,不能生陰』之說。」↩
- [3]《本經逢原》:「黃柏苦燥,為治三陰濕熱之專藥。詳《本經》主治,皆濕熱傷陰之候,即漏下赤白,亦必因熱邪傷陰,火氣有餘之患,非崩中久漏之比。其根治心腹百病,魂魄不安,皆火氣內亢之候。仲景梔子柏皮湯,治身黃發熱,得其旨矣。」↩
- [4]《本草備要》:「古云黃柏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蓋黃柏能制命門膀胱陰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丹溪曰: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制之,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
- [5]黃柏性寒而沉,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製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製則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