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香薷

性味:辛;微溫

  • 外透風寒:★★☆☆☆
  • 內化濕氣:★★★☆☆

清暑化濕(治陰暑)

香薷大概就只有這一個功能,常用方裡也只有香薷飲或新加香薷飲[1]有用到而已。香薷號稱「夏月之麻黃」,說明它有透風寒之力,但除此之外,還能內化濕氣,根據古人的說法,治的是陰暑,就是因夏天天熱而乘涼太過造成的症狀,病機是寒濕為陰邪,陰邪外阻而成陰暑。[2]就是說夏天乘涼受寒而頭昏頭重的很適合用香薷飲,但在太陽下曬過頭的中暑是陽暑,要治陽暑,用性溫的香薷並不適合。[3]

  1. [1]香薷飲+銀花、連翹
  2. [2]《本草網目》:「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
  3. [3]《本草經疏》:「香薷性溫,不宜熱飲,故治乘涼飲冷,寒與暑氣相搏激,是陽氣為陰邪所遏,以致頭疼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則愈。若夫飲食不節,勞役斫喪之人,傷暑熱而病大熱大渴,汗泄如雨,煩躁喘促,或瀉或吐者,乃勞倦內傷之證,宜從東垣人參白虎湯、清暑益氣湯、桂苓甘露飲之類,以瀉火益元可也」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