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補中益氣湯《內外傷辨惑論》

出處:

李東垣:「是熱也,非表傷寒邪皮毛間發熱也,乃腎間脾胃下流之濕氣悶塞其下,致陰火上衝,作蒸蒸燥熱。」又云:「既脾胃虛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絡之火,元氣之賊也。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內外傷辨惑論》卷中)治療這種發熱,「惟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蓋溫能除大熱,大忌苦寒之藥瀉胃土耳!今立補中益氣湯。」(《內外傷辨惑論》)

  • 君:黃耆[1]、人參[2]
  • 臣:白朮、陳皮[3]、當歸[4]
  • 佐:升麻[5]、柴胡[6]
  • 使:炙甘草[7]、生薑、大棗
  1. [1]益氣、固表、升陽,和當歸配還能補可能耗用之血
  2. [2]助黃耆補中,沒有升提或固表的功用,所以功勞在黃耆之次
  3. [3]四君子中的兩味,助人參補中理氣,用了茯苓會通胃降氣,所以去茯苓
  4. [4]治陽氣躓於血分,此證陽氣因受濕氣悶塞其下,只有陰火上沖,但陽火不舒,當歸先打開陽氣,方便佐藥升其陽
  5. [5]升清陽,提陽氣
  6. [6]也是為了提氣
  7. [7]除了調和諸藥,還是甘溫補中,是此方「甘溫除大熱」病機的典型藥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