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風溫)+註

1.僧(五二) 近日風溫上受,寸口脈獨大,肺受熱灼,聲出不揚,先與辛涼清上,當薄味調養旬日。(風溫傷肺)

牛蒡子、薄荷、象貝母、杏仁、冬桑葉[1]清肺涼肺透熱大沙參、南花粉[2]潤肺、黑山梔皮[3]清上焦熱,《本草經疏》:「療目赤熱痛,及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者,總除心肺二經之火熱也」


2.楊,脈左實大,頭目如蒙,清竅不爽,此風溫仍在上焦,擬升降法。

乾荷葉、薄荷、象貝、連翹[4]清熱透熱、鉤藤[5]清心包熱,在上焦,清肝熱,肝由內通癲頂,也在頭面,清頭面的熱、生石膏末[6]清肺的氣分實熱


3.某,風溫從上而入,風屬陽,溫化熱,上焦近肺,肺氣不得舒轉,周行氣阻,致身痛,脘悶,不飢,宜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醫謂六經,輒投羌防,泄陽氣,劫胃汁,溫邪忌汗,何遽忘之。

杏仁、香豉、鬱金、山梔[7]清肺部鬱熱、栝蔞皮[8]清肺潤肺化痰、蜜炒橘紅[9]理肺氣


4.葉,風溫入肺,肺氣不通,熱漸內鬱,如舌苔,頭脹咳嗽,發疹,心中懊,脘中痞滿,猶是氣不舒展,邪欲結痺,宿有痰飲,不欲飲水,議梔豉合涼膈方法。

山梔皮、豆豉[10]清鬱熱杏仁、黃芩[11]清肺宣肺、栝蔞皮[12]佐制黃芩苦寒、枳實汁[13]下氣,用以導邪結


5.郭,風溫入肺,氣不肯降,形寒內熱,胸痞,皆郁之象,辛涼佐以微苦,手太陰主治。

黑山梔、香豉、杏仁、桑葉、栝蔞皮、鬱金[14]清上焦鬱熱


6.秦(六三) 體質血虛,風溫上受,滋清不應,氣分燥也。議清其上。(風溫化燥熱)

石膏、生甘草、薄荷、桑葉、杏仁、連翹[15]用藥往氣分熱方向治療

又 照前方去連翹薄荷加陳蔞皮鬱金梔皮[16]更往氣分鬱熱的用藥走


7.某,風火上郁,耳後結核,目眶痛。(少陽風火)[17]膽經風火

薄荷、牛蒡子[18]透熱利咽、前胡[19] … Continue reading象貝、連翹、黑梔皮[20]清熱化痰、赤芍[21]清熱涼血,用以散結。《本草經疏》:「榮氣不合則逆於肉裡,結為癰腫,行血涼血則癰腫自消。」、生甘草


8.某,風溫熱伏,更劫其陰,日輕夜重[22]夜熱早涼在陰分,煩擾不寧。(風溫傷陰)

生地、阿膠、麥冬[23]補陰養血、白芍[24]斂陰破陰、炙草、蔗漿


9.馬(三五) 風溫熱灼之後,津液未複,陽明脈絡不旺,骨酸背楚,治以和補。

鮮生地、北沙參、玉竹、麥冬[25]補陰斂津生黃耆、歸身[26]當歸補血湯,化氣為血、蜜丸


10.某,陰虛風濕,氣從左升,桂枝湯加花粉杏仁。[27]完全看不懂,沒辦法強加解釋


風為天之陽氣,溫乃化熱之邪,兩陽熏灼,先傷上焦,種種變幻情狀,不外手三陰為病藪。頭脹汗出,身熱咳嗽,必然並見,當與辛涼輕劑,清解為先,大忌辛溫消散,劫爍清津,太陰無肅化之權,救逆則有蔗汁廬根玉竹門冬之類也。苦寒沉降,損傷胃口,陽明頓失循序之司,救逆則有複脈建中之類。大凡此症,驟變則為痙厥,緩變則為虛勞,則主治之方,總以甘藥為要,或兼寒或兼溫,在人通變可也。(邵新甫)

註解

註解
1 清肺涼肺透熱
2 潤肺
3 清上焦熱,《本草經疏》:「療目赤熱痛,及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者,總除心肺二經之火熱也」
4 清熱透熱
5 清心包熱,在上焦,清肝熱,肝由內通癲頂,也在頭面,清頭面的熱
6 清肺的氣分實熱
7 清肺部鬱熱
8 清肺潤肺化痰
9 理肺氣
10 清鬱熱
11 清肺宣肺
12 佐制黃芩苦寒
13 下氣,用以導邪結
14 清上焦鬱熱
15 用藥往氣分熱方向治療
16 更往氣分鬱熱的用藥走
17 膽經風火
18 透熱利咽
19 清頭面因肝膽經(膽主外,肝主內)的痰火。《本草求真》:「前胡專入肝膽。味苦微寒,功專下氣。凡因凡入肝膽,火盛痰結,暨氣實哮喘,氣有餘便是火」
20 清熱化痰
21 清熱涼血,用以散結。《本草經疏》:「榮氣不合則逆於肉裡,結為癰腫,行血涼血則癰腫自消。」
22 夜熱早涼在陰分
23 補陰養血
24 斂陰破陰
25 補陰斂津
26 當歸補血湯,化氣為血
27 完全看不懂,沒辦法強加解釋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