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調經)+註

1.張(二九) 經先期色變[1],膚腠刺痛無定所[2],晨泄不爽利[3],從來不生育,由情懷少歡悅,多愁悶,郁則周行之氣血不通,而脈絡間亦致間斷蒙痺,例以通劑。(愁郁氣血滯)

川芎、當歸[4]、肉桂[5]、生艾[6]、小茴[7]、茯苓[8]、生香附[9]、南山楂[10]、益母膏丸[11]


2.姚(二二) 久嗽背寒[12],晨汗[13],右臥咳甚,經事日遲[14],脈如數而虛,谷減不欲食[15],此情志郁傷,延成損怯。非清寒肺藥所宜。(後期郁傷久嗽肺氣虛)

黃耆、桂枝、白芍、炙草、南棗、飴糖[16]

肺為氣出入之道,內有所傷,五臟之邪,上逆於肺則咳嗽,此則久嗽背寒晨汗,全是肺氣受傷,而經事日遲,不但氣血不流行,血枯肝閉,可想而知,脈數虛火也。虛則不可以清寒。 況谷減不欲食,中氣之餒已甚,可複以苦寒損胃乎,與黃耆建中,損其肺者益其氣,而桂枝白芍,非斂陰和血之妙品乎。


3.秦(二一) 氣沖心痛[17]嘔涎[18],氣墜,少腹為瀉[19],經來後期,其色或淡或紫,病在衝脈[20],從厥陰陽明兩治。(肝犯胃)

炒半夏、川連[21]、小茴[22]、川楝子[23]、歸尾[24]、茯苓[25]桂枝[26]、橘紅[27]


4.華(二三) 郁傷肝脾,是因懷抱不暢,致氣血不和,逍遙散減白朮,加山楂香附,不欲其守中[28],務在宣通氣血耳。今經來日遲,郁痺宜通,而氣弱不主統血,況春深泄氣之候,必佐益氣之屬,方為合法。(郁傷肝脾)

歸脾湯。[29]

又,向有郁傷肝脾,用逍遙散歸脾湯甚合,今因動怒,少腹氣沖,過胃上膈[30],咽喉腫痺,四肢逆冷,遂令昏迷,此皆肝木拂逆,甚則為厥,夫肝臟相火內寄,病來迅速,皆動極之征,為肝用太過,宜製其用,前此朮守補[31],不可用矣。

安胃理中丸[32]去黃柏細辛。


5.錢,脈澀[33],脘悶減食[34],經水來遲[35],腹痛墜[36]

柴胡、炒白芍[37]、黃芩[38]、鬱金[39]、香附[40]、茯苓[41]、蘇梗[42]、神曲[43]

又,諸恙未減,腹但痛不墜,

逍遙散去白朮甘草[44]加鬱金香附神曲[45]


6.許(十八) 經閉寒熱[46],便溏腹痛[47],加味逍遙散去山梔[48]


7.某,血虛內熱,經不至,加味逍遙散去朮[49]


8.某,經遲腹痛,風疹絡血不寧,久郁成熱,法當通利。(血絡鬱熱腹痛)

涼膈去芒硝[50]加丹皮赤芍[51]


9.孫(二九) 奇脈[52]下損,經遲腹痛,先用當歸建中湯,續商八脈治法。(奇脈虛寒滯)

歸建中湯。[53]

又,久嗽,遇勞寒熱,歸耆建中去薑。[54]


10.謝(三十) 能食不運[55],瘕泄,經事愆期[56],少腹中乾涸而痛,下焦麻痺[57],沖心嘔逆,腹鳴心辣[58],八脈奇經交病。

人參、茯苓[59]艾葉、製香附[60]淡蓯蓉、淡骨脂、肉桂、當歸、鹿角霜、小茴香、紫石英[61]、益母膏丸[62]


11.王(三一) 脈右緩左澀[63],經水色淡後期,嘔吐痰水食物,畢姻三載餘不孕,此久郁凝痰滯氣,務宜宣通,從陽明厥陰立方。

半夏、廣皮、茯苓、濃朴、茅朮[64]、淡吳萸[65]、小香附[66]、山楂肉[67] 薑汁法丸

又 三月中,用辛溫宣郁方,痰瘀自下,胸次寬,嘔逆緩,今喜暖食惡寒,經遲至五十餘日,來必色淡且少,議用溫養衝任,栽培生氣方法,

八珍去朮草地[68]加小茴肉桂蘄艾香附紫石英河車膠丸[69]


12.朱(二六) 經水一月兩至,或幾月不來,五年來並不孕育,下焦肢體常冷,是衝任脈損,無有貯蓄。暖益腎肝主之。(肝腎虛寒)

參、河車膠、熟地(砂仁製)、歸身、白芍、川芎、香附、茯神、肉桂、艾炭、小茴、紫石英、益母膏丸[70]


13.程(三七) 十三年不孕育,其中幻病非一,病患述經期遲至,來期預先三日,周身筋骨脈絡牽掣酸楚,不得舒展,凡女人月水,諸絡之血,必匯集血海而下,血海者,即衝脈也。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不孕經不調衝脈病也。腹為陰,陰虛生熱,肢背為陽,陽虛生寒,究竟全是產後不複之虛損,惑見病治病之誤,有終身不育淹淹之累,肝血陰虛,木火內寄,古人溫養下焦,必佐涼肝堅陰,勿執經後期為氣滯,亂投破氣剛藥劫陰。(衝脈肝陰虛)

河車膠[71]、生地[72]、枸杞[73]、沙苑[74]、生杜仲[75]、白薇[76]、山楂[77]、黃柏[78]、白花益母草[79]


14.朱,經云:陽維為病,苦寒熱,緣上年冰雪甚少,冬失其藏,春半潮濕,地氣升泄,以肝腎血液久虧之質,春生力淺,八脈隸乎肝腎,一身綱維,八脈乏束固之司,陰弱內熱,陽微外寒矣。膂脊常痛,經事愆期,血海漸涸,久延虛怯,情景已露,局方逍遙散,固女科聖藥,大意重在肝脾二經,因郁致損,木土交傷,氣血痺阻,和氣血之中,佐柴胡微升,以引少陽生氣,上中二焦之郁勃,可使條暢,今則入暮病劇,天曉安然,顯是肝腎至陰損傷,八脈不為約束,故熱無汗,至陰深遠,古人謂陰病不得有汗也。當宗仲景甘藥之例,勿取氣辛助陽可矣。(肝腎奇脈陰虛)

炙甘草[80]、阿膠[81]、細生地[82]、生白芍[83]、麥冬[84]、牡蠣[85]


15.某,陰虧內熱,經事愆期。(陰虛)

雄烏骨雞[86]小生地、阿膠、白芍、枸杞、天冬[87]、茯苓[88]、茺蔚子[89]、女貞子[90]、桂圓[91]

上十味,用青蒿汁童便醇酒熬膏,加蜜丸。


16.張(四三) 寒熱間日,經來腹痛。(痛經郁傷氣血滯)[92]

小生地[93]、丹皮[94]、知母[95]、花粉[96]、生鱉甲[97]、澤蘭[98]


17.某(二十) 先腹痛而後經至,氣滯為多,晨泄腹鳴,亦脾胃之病,與下焦瘕泄則異。

川芎[99]、當歸[100]、香附[101]、煨廣木香[102]、楂肉[103]、茯苓[104]


18.某(二六) 寒熱無汗,經先腹痛,喉中燥癢咳逆,食物不思,此郁傷氣血,八脈主病,姑先與澤蘭湯。[105]

歸身[106]、澤蘭[107]、丹參[108]、白芍[109]柏子仁、茯神[110]


19.周(十七) 室女經水不調,先後非一,來期必先腹痛,較之平日為重,飲食大減,始於初夏,入秋下焦常冷,腹鳴,忽瀉忽結,究脈察色,是居室易於鬱怒,肝氣偏橫,胃先受戕,而奇經衝任蹺維諸脈,皆肝胃屬隸,脈不循序流行,氣血日加阻痺,失治,必結瘕聚痞之累。

南山楂、生香附[111]、延胡[112]、當歸[113]、青皮[114]三棱、蓬朮[115]、牛膝[116]、川楝子[117]、澤蘭[118]、肉桂[119] 、炒小茴[120]、蔥白汁丸。


20.顧,經來筋掣腹痛,常有心痛乾嘔,此肝氣厥逆,衝任皆病,務在宣通氣血以調經,溫燥忌用。自可得效。

炒楂(二錢)[121]延胡(一錢)、澤蘭(二錢)、歸鬚(二錢)、生白芍(一錢半)、丹皮(三錢)[122]、川楝(一錢)[123]、胡連(八分)[124]

又 柏子仁丸。[125]


21.吳,郁傷絡脈,痛經。

川芎、當歸、香附[126]小茴、烏藥[127]、茯苓[128]、紅棗


22.費,經水紫黑,來時嘈雜,脈絡收引而痛,經過帶下不斷,形瘦日減,脈來右大左弱,上部火升。下焦冷徹骨中,陰陽乖違,焉得孕育,閱醫都以補血澀劑,宜乎鮮效,議通陽攝陰法。

鮑魚[129]、生地[130]、淡蓯蓉[131]、天冬[132]、當歸[133]、柏子仁[134]、炒山楂[135]、牛膝[136]、茯苓[137]、紅棗蘄艾湯法丸。


23.朱,脈數,右肩痛痿,經不調,經來氣攻觸[138],皆性躁,氣分有熱。(氣分熱)

細子芩、黑山梔[139]、白芍[140]、鉤藤[141]茯苓、當歸鬚、香附、茺蔚子、桑枝[142]


24.李,酸澀入裡,氣血呆鈍,痛自心胸,脹及少腹,昔經行三日,今四日猶未已,為凝澀所致,痛脹何疑,讀內經遺意以辛勝酸主治。但辛氣最易入表,當求其宣絡者宜之。(食酸氣血滯)[143]

韭白汁[144]、桃仁、延胡、小茴、當歸鬚[145]、川楝子[146]


25.王(三八),苦辛泄降,胸脘脹悶已舒,此嗽血,皆肝膽氣火上逆,必經來可安。(經閉木火鬱熱)

南山楂、桃仁[147]、黑山梔、丹皮[148]、橘葉、降香末[149]、老韭白汁[150]


26.朱,當節令呵欠煩倦,秋深進食,微有惡心,病起至今,月事不來,夫衝任血海,皆屬陽明主司。見症胃弱,此陰柔膩滯當停,以理胃陽為務。(胃陽虛)

人參、半夏曲、廣皮白、茯苓[151]、生益智仁[152]、煨薑

27.某,脈數,形疲咳,經閉半年,已經食減,便溏浮腫,無清嗽通經之理,扶持中土,望其加谷。(脾胃陽虛)

四君子湯[153]


28.某(三六) 經閉兩月,脘痺嘔惡,此氣窒不宣,胃陽礙鈍使然,當用和中為主。(胃陽不運)

半夏曲、老蘇梗、茯苓、廣皮[154]、枳殼[155]、川斛[156]


29.某,夏令寒熱,經阻,少腹痛脹,血結洞瀉不爽,乃內傷氣血不和,兼有時令濕邪。(濕滯腹痛瀉)

茯苓皮(三錢)[157]、大腹皮(一錢半)[158]、生益智(一錢)[159]、濃朴(一錢)[160]、 蓬莪朮(五分)[161]、青皮子(五分炒研)[162]

又 服五劑後,氣已略平。

蔥白丸,用生蘄艾三分,紅棗十五枚,煎清湯送。[163]


30.某,脈數,經閉,腹脹足腫。(氣滯濕凝腫脹)

茯苓皮、大腹皮[164]、青皮[165]小香附、延胡、炒山楂、茺蔚子[166]、炒砂仁[167]


31.顧,經停四月,腹滿,尻髀足肢盡腫,食納脹悶不化,大便溏瀉不實,女科認為胎氣,恐未必然。方書謂先經斷而後腫脹者,治在血分。

生白朮、濃朴[168]、大腹皮[169]、茺蔚子、椒目[170]小黑、豆皮[171]


32.鄒(十八) 腰以下腫,經閉四月,腹痛瀉不爽,議開太陽,導其氣阻水濕。

牡蠣[172]澤瀉、豬苓、茯苓、生白朮[173]、防己[174]、濃朴、椒目[175]溫中化濕以行水


33.王(三一) 居經三月,痞悶膨脹,無妊脈發現,詢知勞碌致病,必屬脾胃陽傷,中氣愈餒,衝脈乏血貯注,洵有諸矣。(氣血虛滯兼濕)

大腹皮絨、半夏曲、老蘇梗、橘紅[176]炒山楂、茺蔚子[177]

又,經停腹滿便秘。

郁李仁[178]、冬葵子[179]、柏子仁[180]、當歸鬚[181]、鮮杜牛膝[182]

34.王(十九) 服阿魏丸,高突已平,痛未全止,經閉已有十餘月,腹微膨,全屬氣血凝滯。若不經通,病何以去。(氣滯血澀)

川芎、當歸、延胡、桃仁、楂肉、香附[183]、青皮[184]、牛膝[185]、益母膏丸。

35.石(二二) 入肝必麻木,諸厥皆厥陰,心痛,便燥,氣痺血枯,乃勞怒情志不遂起見。

桃仁、當歸鬚、炒延胡、生香附、茺蔚子、南山楂[186]

又,辛潤氣藥病減,血虛氣滯,當以調經為要,見病理病為非。

桃仁、當歸、山楂、茺蔚子、澤蘭、柏子仁[187]

36.某(二二) 心下有形[188]不飢,經水澀少漸閉,由氣滯漸至血結,左右隧道不行,大便堅秘不爽,當與通絡。

炒桃仁[189]、炒五靈脂[190]、延胡[191]蘇梗、生香附[192]、木香汁[193]、半夏[194]、薑汁


37.姚,經閉一年,腹漸大,恐延血蠱沉,況聚瘕日久,形寒跗腫,議用大針砂丸[195],每服一錢二分。六服。(血蠱)


38.金,面無華色,脈右弦左澀,經阻三月,沖氣攻左脅而痛,腹時脹,兩足跗腫,是血蠱症,勿得小視。

桂枝、茯苓、澤瀉[196]牡蠣、金鈴子、延胡[197]


39.吳(三九) 經阻兩載,少腹堅硬,大便不爽,不時咯出紫血塊,此屬血蠱之象。

鮮生地汁(五錢)[198]、熟大黃(一錢半)[199]、潯桂心(五分)[200]、老生薑渣、炒桃仁(三錢)[201]、郁李仁(一錢半)[202],四服


40.某,經閉腹脹,漸成蠱。

香附、木香、青皮、烏藥[203]赤芍、五靈脂、廷胡、當歸、鬱金[204]


41.王(二十) 脈右虛,左虛弦數,腹痛兩月,胸痺咽阻,冷汗,周身刺痛,寒栗,此屬內損,有經閉成勞之事。(郁損營陰)

桂枝湯[205]加茯苓[206]

又 照前方加當歸肉桂[207]

又 內損情懷少暢,非偏寒偏熱可以攻病,方中溫養氣血,以使條達,非因寒投熱之謂,開懷安養為宜,勿徒恃藥,繼此可進養營法,

歸桂枝去薑加茯苓[208]


42.潘(二七) 經水不來,少腹刺痛鳴脹,大便不爽,心中熱痛,食辛辣及酒,其病更甚,不敢通經,姑與甘緩。(臟燥)[209]

甘麥大棗湯。


43.某,陽升風動,眩暈心悸,鼻衄,經停兩月。(陰虛風陽動)[210]

生地、阿膠、麥冬、白芍、柏子仁、棗仁[211]、茯神[212]、炙草


44.顧(二八) 病起經阻,形容日瘦,嘈雜刻飢,心腹常熱,此乃悲惋離愁,內損而成勞,陰臟受傷,陽脈不流,難治之症,必得怡悅情懷,經來可挽。但通經敗血,斷不可用。(郁勞陰虛)

生地、人參、茯苓[213]、沉香汁[214]、琥珀末(調入)


45.陳,自經阻寒熱,延及浮腫腹膨,小溲日少,入暮心腹中熱,此臟陰已涸,腑陽日痺,內因悒郁成勞,情志為病,當收肅司令,而病日加增,料難入冬,無成法可遵,勉擬回生丹[215],每次服半丸。冀通其壅痺氣血,漫言治病也。


46.徐(二三) 經水久不來,寒熱喉痛痺,郁勞,藥難取效,

清阿膠丸,雞子黃湯送。[216]


47.董,脈數色奪,久嗽經閉,寒從背起,熱過無汗,此非瘧邪,由乎陰陽並損,營衛循行失其常度。經云:陽維為病,苦寒熱矣。症屬血痺成勞為難治,痺阻氣分,務宜宣通。(血痺成勞)

生鹿角[217]、川桂枝木[218]、當歸[219]、茯苓[220]、炙草、薑棗、另回生丹二服[221]


48.仲(二三) 先因經阻,繼以五心煩熱,咳吐涎沫,食減微嘔,面腫色瘁,乃肝陽化風,旋動不息。乾血勞病,醫治無益。(陰虛肝風動乾血勞)

阿膠、生地、麥冬、牡蠣、小麥[222]


49.王,面色<白光>白,脈來細促,久嗽不已,減食腹痛便溏,經閉半載,此三焦臟真皆損,乾血勞怯之,極難調治,俗醫兒嗽見熱,多投清肺寒涼,生氣斷盡,何以挽回。(營虛乾血勞)

歸建中湯去薑[223]


50.尼(十七) 少年形色衰奪,側眠咳血,天柱骨垂,經水已閉,皆不治見症,[224]

歸耆建中湯去薑[225]


51.某,脈弱無力,發熱汗出,久咳形冷,減食過半,顯然內損成勞,大忌寒涼清熱治嗽,姑與建中法,冀得加谷經行,猶可調攝。

枝(五分)、生白芍(一錢半)、炙草(五分)、棗肉(三錢)、飴糖(二錢)、歸身(一錢半)[226]


52.程(十九) 乾血勞病,百脈枯槁,漸至危篤,三月間診脈一次,當面告辭,余非憒憒醫流,不肯因循誤事。益母丸早晚服二三錢。


53.某,營虛寒熱,咳血,經閉。

當歸、炒白芍、丹參、棗仁、遠志、茯苓、炙草、廣皮、桂圓肉[227]


54.顧(三一) 潮熱經阻,脈來弦數,營血被寒熱交蒸,斷其流行之機,即為乾血勞瘵,非小恙也。

桂枝(三分)、白芍(一錢半)[228]阿膠(一錢半)、生地(三錢)、炙草(四分)、麥冬(一錢半)、大麻仁(一錢)[229]


55.朱(女) 沖年天癸未至,春陽升動,寒熱衄血,平昔溺後腰痛,耳目甚聰明,先天質薄,陰本難充易虧,最多倒經之慮。(倒經)

雄烏骨雞、生地、生白芍、茯神、天冬、知母、牛膝、茺蔚子、女貞子、阿膠[230]

諸藥除阿膠用水煎汁二次,其烏雞去毛及翅足,另以童便一碗,青蒿汁四碗,醇酒二 碗,米醋一碗,同煮,再加入前藥汁收膏,入阿膠收,燉暖服五錢。


56.張,十七歲天癸不至,咳嗽失血,乃倒經重症[231],先以順氣導血。

降香末[232]、鬱金[233]、鉤藤、丹皮[234]、蘇子[235]、炒山楂[236]、黑山梔[237]

又 震動氣沖,咳嗆失血[238]

雞子黃、阿膠、鮮生地、天冬、生白芍[239]、炒半膝[240]

又 脈細數,腹痛,營熱,經不通。

人參[241]天冬、鮮生地、丹參[242]、白芍[243]、調入琥珀末三分


57.何,經阻腹滿,瀉後變痢,小溫中丸。[244]


58.傅,大凡痞滿在氣,燥實在血,腹脹,經水仍來,大便微溏,固是氣分病也。下之暫愈,氣得泄也。繼而腹脹,經水不來,氣與血俱病也。病非輕渺,議中滿分消方法。

生于朮[245]豬苓、澤瀉[246]、椒目[247]、雞內金[248]青皮汁、濃朴[249]


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女子屬陰,以血為主,故女科治法,首重調經,經,常也,如潮汐之有信,如月之盈虧,不愆其期,故曰經水,又曰月事,又曰月信,內經云: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景岳云:沖為五臟六腑之海,臟腑之血,皆歸衝脈,可見衝脈為月經之本也。然血氣之化,由於水穀,水穀盛,則血氣亦盛,水穀衰,則血氣亦衰,是水穀之海,又在陽明,可見衝脈之血,又總由陽明水穀所化,而陽明胃氣,又為衝脈之本也。故月經之本,所重在衝脈,所重在胃氣,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凡傷心傷脾傷肝者,均能為經脈之病。

內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不得隱曲,言情欲不遂,而病發心脾也。風消者,發熱消瘦,胃主肌肉也。息賁者,喘息上奔,胃氣上逆也。此雖言病發心脾,而實重在胃氣,因心為胃之母,胃為脾之腑也。

內經又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之以四烏骨一茹,二物並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此段經文,全重在氣竭肝傷四字,為通節之綱旨,胸脅,肝部也,支滿肝病也。妨於食,木邪凌土也。病則先聞腥臊臭,脾喜芳香,今脾土為木邪凌虐,病則先聞腥臊,乃肝之旺氣也。出清液,脾虛不能敷化水精也。先唾血,脾傷不能統運營血也。四肢清,陽衰不能傍達四末也。目眩,陽不充而水上溢於經也。前後血,陰受傷而血內溢於絡也。血枯,內有乾血,血不歸經,而結胞門也。良由年少不禁,氣竭肝傷而致,月事衰少,或不來也。

治以烏骨四分,取其味鹹走腎,性溫達肝,配以茹一分,取其辛散內風,溫去惡血,二物並合,功專破宿生新,丸以雀卵,取其溫補助陽,能調子臟精血,以五丸為後飯者。先藥後飯,使藥徐行下焦,力貴專功,五丸不為少也。飲以鮑魚汁,利腸垢,和肝傷,取其臭穢之味,佐烏骨而辟宿積之血也。金匱要略言調經之法甚詳,後世如王節齋薛立齋諸賢,論症透徹,用方精切,俱可為程式,茲不具贅。今觀葉先生案,奇經八脈,固屬扼要,其次最重調肝,因女子以肝為先天,陰性凝結,易於拂郁,郁則氣滯血亦滯,木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餘則血虛者養之,血熱者涼之,血瘀者通之,氣滯者疏之,氣弱者補之,其不治之症,直言以告之,誠一代之良工,女科之明鑒,學人當奉為典型,更能參考內經仲景,及諸賢案論,自然學業日進,登峰造極矣。(秦天一)

徐評, 婦人之疾,除經帶之外,與男子同治,而經帶之疾,全屬衝任,治衝任之法,全在養血,故古人立方無不以血藥為主者,案中大段亦養血為先,而未能說著變化,蓋未得女科專門傳授也。

  1. [1]氣血瘀滯,色暗
  2. [2]刺痛也是血瘀的徵象
  3. [3]脾腎虛,但不是處理上的主要病機,日後再來補脾腎
  4. [4]當歸橫散,川芎升發,一養血一活血,能助行血
  5. [5]溫肝腎血分。《本草求真》:「肉桂辛散,能通子宮而破血調經」
  6. [6]能開鬱調經,和香附合作調經
  7. [7]溫腎暖胃,補命門火,在此應該是治晨泄而加的
  8. [8]桂枝茯苓丸思路,《本經疏證》:「氣下阻則水中停,故見功於妊娠之痾(桂枝茯苓丸葵子茯苓散),凡此緣起陰以從陽,布陽以化陰,使清者條暢,濁者自然退聽」
  9. [9]艾葉的使藥,能暖宮活血
  10. [10]本來是治兒枕痛用,兒枕痛的病機也是虛寒血凝,所以在此使用是合的。《本草新編》:「消宿食,除兒枕痛,去滯血,理瘡瘍,行結氣,療頹疝,健脾胃,祛臌脹」
  11. [11]益母草製膏。《本草求真》:「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為胎前胎後要劑」
  12. [12]太陽經受寒
  13. [13]氣虛或陽虛
  14. [14]陽氣不足
  15. [15]胃陽不足
  16. [16]黃耆建中湯
  17. [17]是衝脈為病的表現。《素問‧骨空論》:「衝脈為病,逆氣、裡急。」
  18. [18]胃虛
  19. [19]脾虛
  20. [20]氣血不足,經延後血色淡,但月經只是診斷的其中一個參考,其實本證處理的是氣衝心痛的主訴
  21. [21]瀉心法
  22. [22]暖胃以制肝
  23. [23]制肝以和胃
  24. [24]歸尾活血強,所以一個藥就承包了芎歸的角色
  25. [25]防氣滯水停
  26. [26]暖胃制肝
  27. [27]肝氣自衝脈上逆,橘紅能解衝脈鬱氣
  28. [28]看來葉天士很愛減白朮
  29. [29]益氣兼養心肝血分
  30. [30]厥陽上犯
  31. [31]葉天士認為白朮為守,對肝胃之病並不適合,這可以在《類症治裁》中找到論述:「腑失通降,正虛邪錮,須防胎損,治宜溫衛通腑,忌用朮守補。」
  32. [32]查不到成分,自然無可為解
  33. [33]或弦或澀都可以解釋為肝鬱
  34. [34]木鬱克土,兼有食積也是合理的
  35. [35]肝氣鬱結
  36. [36]有墜,脾虛
  37. [37]疏肝解鬱,白芍也能益脾,對肝克脾很適合,《得配本草》:「柴胡與白芍同用,能抑肝而散火」
  38. [38]和柴胡配以和解少陽
  39. [39]行氣解鬱
  40. [40]活血調經
  41. [41]防止氣滯而造成的水停
  42. [42]應該也是因應脘悶而加的,理脾胃氣滯
  43. [43]應該是因應脘悶而加的
  44. [44]不墜就不需要提氣的白朮了
  45. [45]理由同上
  46. [46]目前為止,我也不知道葉天士所說的寒熱一詞是指什麼,可能是指肝熱脾寒
  47. [47]木克土
  48. [48]山梔苦寒傷脾胃,去掉
  49. [49]不補中焦了,用疏肝的方式來解鬱熱,茯苓的病機也有變,成了防止氣滯造成水停而用的
  50. [50]清上通下,以上透熱下瀉熱為主,沒有實邪,自然就不用芒硝了
  51. [51]涼血化瘀
  52. [52]奇經八脈
  53. [53]溫中湯,補血,我的理解是溫衝任兩脈為主
  54. [54]加黃耆升發至上焦,去薑思路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原因
  55. [55]胃沒壞,但脾壞了
  56. [56]腎陽不足
  57. [57]下焦失潤
  58. [58]衝脈為病,犯厥陰及陽明,可以參考案三
  59. [59]參茯在胃能通胃陽,作用在下焦能補下焦瀉腎火,用來對應下焦失潤的症狀《本經疏證》:「陰壅陽微,故振其陽可愈,然徒振其陽,恐致求直反曲,陽雖轉而陰液消亡,故用茯苓以轉陽樞而化陰,又恐茯苓不足獨嘗其任,故益以人參於陰中化津者為之殿,於此見茯苓不特能使陰隨陽化,並能使陽藥不至耗陰,陰藥不至抑陽,其斡旋之妙,有非他物所能并者。」
  60. [60]暖宮調經
  61. [61]都能溫下焦補腎
  62. [62]去瘀以新生胞宮之血
  63. [63]胃有濕痰,肝有邪阻
  64. [64]二陳去濕,朮加強健脾,朴加強行氣
  65. [65]暖胃制肝
  66. [66]活血調經
  67. [67]治虛寒血凝
  68. [68]有嘔逆去朮,脾腎陽虛去熟地
  69. [69]溫養衝任以調經
  70. [70]和上一案的配伍幾乎一樣,都是為了溫養衝任,加了熟地,用砂仁製過的可以防膩。
  71. [71]就是紫河車,補精血用
  72. [72]涼血補血益陰
  73. [73]益腎陰
  74. [74]固腎水之泄,暖少陽之精
  75. [75]《本草分經》:「潤肝燥,補肝虛,又兼補腎」
  76. [76]《本草備要》:「陽明衝任之藥。利陰氣,下水氣。」
  77. [77]助活化衝任滯血
  78. [78]清下焦虛熱。《本草經疏》:「東垣用以瀉伏火,救腎水,治衝脈氣逆」
  79. [79]益母草有紅花白花之分,不過效果好像差不多
  80. [80]緩和補性,使藥力用滲的,而非硬塞的
  81. [81]養血滋腎《本草求真》:「氣味俱陰,既入肝經養血,復入腎經滋水,水補而熱自制,故風自爾不生」
  82. [82]《本草綱目》:「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
  83. [83]斂陰破陰
  84. [84]和生地配合補陰。《得配本草》:「生地,以麥冬為佐,復脈內之陰」
  85. [85]滋陰潛陽
  86. [86]《本草經疏》:「烏骨雞補血益陰,則虛勞嬴弱可除,陰回熱去,則津液自生,渴自止矣,陰平陽秘,表裡固密,邪惡之氣不得入,心腹和而痛自止,益陰,則沖、任、帶三脈俱旺,故能除崩中帶下一切虛損諸疾也。」
  87. [87]都是用來補腎陰的或活化腎陰的。《本草綱目》:「生地能生精血,天冬引入所生之處。熟地能補精血,麥冬引入所補之處。」
  88. [88]拉動益陰的作用,一抽一吸,使補陰藥更易入身體。《本經疏證》:「茯苓之用,在氣水轉化之交,故補劑中用之,使脾交於肺(薯蕷丸),譬諸郵傳之遞,過往之廨舍,非是不足以濟道路之窮,聊遠近之跡也,其顯然可異者,尚有在上主氣在下主血之能。」
  89. [89]去瘀生新,通調月經
  90. [90]滋腎益肝
  91. [91]補心脾血以安神,不能補肝血,但還是有益肝的作用,能使血易歸於肝
  92. [92]寒熱往來有很多原因,張景岳就寫了三種,小柴胡湯證固然是,但陰虛或陰陽兩虛也會有這種症狀。《景岳全書》:「陰虛陽虛,或陰陽俱虛,而為寒熱往來者,此以真陰不足,總屬虛損之病也。」
  93. [93]補陰涼血,和丹皮配能加強涼血,《本草備要》:「得酒、門冬、丹皮、當歸良」
  94. [94]涼血化瘀
  95. [95]瀉腎火,清虛熱,和生地配合潤腎。《得配本草》:「得地黃,潤腎燥」
  96. [96]《本經疏證》:「凡陰虛火熾,肺腎津液不相交濟者咸用之」
  97. [97]補肝腎之陰,兼能制肝
  98. [98]在婦科常是活血化瘀用,在此是用來伸陰中之陽。《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其質陰而氣陽,故能行乎人身之陰,而發之於陽也」
  99. [99]血中氣藥,和當歸配合行血
  100. [100]活血補血
  101. [101]解肝經鬱結
  102. [102]行肝氣止痛,所以氣滯作痛時木香最合適
  103. [103]活化衝任滯血
  104. [104]防因氣滯而造成水停,在上面的醫案有滿多這樣的例子,葉天士在婦科很常用茯苓
  105. [105]除了腹痛,還有很多問題,但先給個澤蘭湯活血補血,為未來的治療作準備
  106. [106]補血用歸身,活血用歸尾
  107. [107]活血為用
  108. [108]主清心包,但兼能入肝活血。《本草求真》:「丹參專入心包絡,兼入肝」
  109. [109]養血斂陰
  110. [110]澤蘭湯並沒有此兩味,表示是另外加的,應該是為了安定病人心神,畢竟病人久鬱
  111. [111]暖宮活血
  112. [112]活血止痛
  113. [113]補血
  114. [114]強力疏肝藥,主疏下焦肝氣。《本草備要》:「柴胡疏上焦肝氣,青皮平下焦肝氣」
  115. [115]合作破氣行血。《本草新編》:「莪朮入氣以破血,三稜入血以破氣」
  116. [116]破婦人血結。《藥性解》:「婦人得之,應歸血海,故行血有功」
  117. [117]制肝和胃
  118. [118] 活血
  119. [119]暖宮活血通脈《本草求真》:「血脈不通,死胎不下,肉桂辛散,能通子宮而破血調經」
  120. [120]和胃平肝
  121. [121]《藥性解》:「散結氣,行滯血」
  122. [122]都是活血為用
  123. [123]制肝和胃
  124. [124]胡連就是用來清虛熱的,我找不到其他功用,所以在此我給不出合理的解釋,我有兩個理由乎略它,葉天士在調經門只用這麼一次,而且只用了八分,所以應該是特例用法。
  125. [125]女科柏子仁丸,出自婦人大全良方,功用是去瘀通經
  126. [126]養血活血調經
  127. [127]茴香溫腎,烏藥溫肝,其實都是來溫衝任的
  128. [128]防止氣滯造成的水停
  129. [129]《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通淤,入腸滌垢,不傷元氣。壯陽,生百脈」
  130. [130]補腎陰
  131. [131]補腎陽
  132. [132]潤腎陰
  133. [133]養血
  134. [134]葉天士很常用此藥,而且常是配活血藥,雖然歷代本草都沒有記載,我有理由相信它可以用來化瘀,還是有一個理由是婦科柏子仁丸有它,而且是以它為名,方的功能又是活血化瘀
  135. [135]活血
  136. [136]破婦人血結
  137. [137]防止下焦水停之外,還能將補陰藥往上帶
  138. [138]根據葉天士自己的說法,應該指的是經來時氣攻觸痛,就是經來有痛的時候拒按,是實證氣分熱
  139. [139]清上焦氣分熱,心胸熱都能去
  140. [140]《本草蒙荃》:「主治寒熱腹疼。熱加黃芩,寒加肉桂」
  141. [141]清心熱為用
  142. [142]暖宮活血,化瘀行水,整個配伍方向和桂枝茯苓丸很像
  143. [143]是不是常食酸的造成可以要懷疑一下,但從症狀來看,胸腹都有氣滯血瘀的現象,可以歸整為衝任血瘀
  144. [144]通胸陽氣滯血瘀,而不像一般桂枝或是生薑之類的,還可能過辛入表。《本草求真》:「搗汁生飲。胸痺刺痛可愈」
  145. [145]活血少腹,也就是衝任的血瘀
  146. [146]入心包止胸痛,入肝經止下痛腹,都很合此病人的症狀。《本草發揮》:潔古云:楝實入心經,止下部腹痛
  147. [147]活血為用
  148. [148]山梔清肝氣熱,丹皮清鬱熱。《得配本草》:「肝喜散,遏之則勁,宜用梔子以清其氣,氣清火亦清。肝得辛為補,丹皮之辛,從其性以醒之,是即為補,肝受補,氣展而火亦平」
  149. [149]入血分降氣,剛好對症嗽血的症狀《得配本草》:「入血分而降氣。治怒氣而止血」
  150. [150]胸脘氣滯已減,但仍可散胸中血瘀
  151. [151]通胃陽,降胃氣,陳皮是助勢用法。《本經逢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152. [152]溫胃為用。《景岳全書》:「能調諸氣,避寒,治客寒犯胃,暖胃和中,去心腹氣滯疼痛」
  153. [153]人參得茯苓通胃,得白朮健脾,甘草緩和建中
  154. [154]化中焦濕氣及滯氣
  155. [155]從位置來看,枳殼理上下焦的氣機,枳實降中焦氣機,應該用枳實,但從力量來看,目標只是和中,又可互相替代一部份功用,用力緩的殼就行
  156. [156]雖然常常用來益陰生津,但平時久服也不傷身,可平胃氣,《本草祟原》:「久服則土氣運行,水精四布,故厚腸胃」
  157. [157]滲濕專用
  158. [158]下氣寬中,行水消腫
  159. [159]溫燥脾胃《本草分經》
  160. [160]理氣化滯化濕
  161. [161]破氣以助化濕
  162. [162]指的就是青皮,能破下焦滯氣,《藥性解》:「主破滯氣,愈低而愈效」
  163. [163]邪去必虛,暖宮以調養
  164. [164]滲濕下氣
  165. [165]破下焦滯氣
  166. [166]活血為用,雖然主病機是氣阻濕滯,經閉還是有可能衝任血行不順,這些藥都是活化衝任的血,而非一般的肝血,有助經水調整
  167. [167]溫中化濕行氣。《本草備要》:「辛溫香竄。補肺益腎,和胃醒脾,快氣調中,通行結滯」
  168. [168]助脾健運化水
  169. [169]滲濕下氣
  170. [170]溫中,加強消水行血
  171. [171]其實我個人認為就是黑豆皮,用來補腎的,但前人的醫案自己也不敢擅改,
  172. [172]和平肝的關係比較少,此處是軟濕結為用,用來化痰行水《本草求真》:「功專入腎,軟堅化痰散結,收澀固脫」
  173. [173]五苓散去桂枝,可能是沒有要利上焦的水,所以用蜀椒溫中的方式來完全五苓散的配伍,其意是去中焦以下之水氣
  174. [174]利皮水及下焦水氣,在此病人都有作用
  175. [175]
  176. [176]理中化濕滯
  177. [177] 活血暖衝任
  178. [178]潤腸通便用,行水
  179. [179]潤腸,行水,去血瘀造成的衝任水停
  180. [180]潤腸通便,和當歸牛膝配合兼去瘀
  181. [181] 主要是通絡用,活血去瘀的效力較低
  182. [182]破婦人血結
  183. [183]都是活血去瘀,香附還能調經
  184. [184]破衝脈氣結
  185. [185]也是破結用
  186. [186]都是活血為用
  187. [187]補血活血為用
  188. [188]心下有實邪,或痰或水或氣結
  189. [189]偏去胞宮血瘀
  190. [190]活血用,現在也不方便入藥了,懶得查
  191. [191]偏去經絡血瘀
  192. [192]蘇梗理任,香附理衝
  193. [193]輔助行氣,三焦氣分藥,三焦都能行氣
  194. [194] 理心下之痰
  195. [195]來源很多,葉天士用的應該是出自《証治匯補》的成份,用來去濕熱黃疸或是久有積聚的。《証治匯補》卷五:「墜墮閉銼、氣逆、氣鬱,誤行補澀則瘀蓄於胃,心下脹滿,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於脾,大腹膨脹,漸成鼓滿,名曰血蠱。」
  196. [196]一方面是使化了的瘀血有出路,和桂枝茯苓丸的思路很象,還有一點是可以消水腫
  197. [197]活血散結
  198. [198]增潤潤下
  199. [199]瀉熱導實
  200. [200]桂心入心,但歷代本草說得不太詳細,說能止九種心痛,我的理解是由咳血可知上焦有血瘀,用桂心活化上焦血滯
  201. [201]活血
  202. [202]潤腸
  203. [203]主行氣
  204. [204]主活血
  205. [205]和營
  206. [206]交通上下水氣《本草崇原》:「氣逆於下,交通不表,則小便不利。茯苓位於中土,靈氣上薈,主內外旋轉,上下交通,故皆治之」
  207. [207]加強補血利營,及氣化水氣的陽氣
  208. [208]去薑使散表力減,養營力強,用茯苓交通內外上下
  209. [209]症狀來看病機錯雜,本症應該不是臟燥,只是葉天士先處理這些病造成的情志問題而已
  210. [210]症狀是心陰虛,但心陰虛還是因腎陰不足,有風動症狀,所以治療以滋腎為主
  211. [211]都是養陰安神藥
  212. [212] 使益陰藥上交於心
  213. [213]養氣養陰,以茯苓為使入中焦通胃益胃
  214. [214] 輔助補命門和引熱下行。《得配本草》:「辛苦,溫。入腎與命門。療下寒上熱」
  215. [215]出自萬病回春,但方雜主治多,其實參考價值不大
  216. [216]應該是少陰咽痛,先用潤藥使身體可以接受藥性再說
  217. [217]用來行血。算是川芎的替代藥,因為川芎性升又燥,不太適行。《本草綱目》: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
  218. [218]溫太陽經,治寒從背起
  219. [219]補血
  220. [220]和桂枝配能加強化氣,和當歸配能養心血《藥鑒》:「兼當歸、棗仁,又養心血」
  221. [221]出自《萬病回春》,功用活血去瘀,溫陽益陰,可以理解為婦科的萬用藥
  222. [222]益陰平肝
  223. [223]去薑使走表力減,養營力加
  224. [224]葉認為症狀都是表象,實際和上案一樣,也是營虛,也無法得知他怎麼判斷的
  225. [225]只比上案多了黃耆
  226. [226]同案50,歸建中湯去薑
  227. [227]和歸脾湯的成份很像,使血歸於肝,養心肝之血
  228. [228]芍多桂少,是和營用
  229. [229]復脈湯成份,用來養心陰心血的
  230. [230] 幾乎都是養陰的藥,用茯神益水上浮以解膩,清虛熱只用了知母,表現補陰最主,牛膝能破血結,但除了血結,牛膝也是補陰中求陽的思路
  231. [231]月經期,在子宮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腸、肺、乳腺等部位發生出血,稱為倒經,亦稱「代償性月經」、「周期性子宮外出血」
  232. [232]入血分降氣,治咳血
  233. [233]順胸中氣機
  234. [234]入血分清熱
  235. [235]降肺氣止咳
  236. [236]化胸腹之血瘀
  237. [237]清上焦血熱
  238. [238]咳嗆和肝很有關
  239. [239]養肝陰以平肝氣上衝
  240. [240]應該是牛膝,用來破婦人血結,其引血熱下行的功能也能止咳血
  241. [241]補心營,《本草思辨錄》:「脈生於營,營屬心。心體陰而用陽,惟沖和煦育之參,能補之」
  242. [242]入營分清熱
  243. [243]可以視為止腹痛用,也可以視為破陰之結,易取陰為用的思路
  244. [244]出自《丹溪心法》:「蒼朮、川芎 、香附、神麴、針砂(醋炒紅),上藥為末,醋糊為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下;午後、食後用酒送下。」主要是清濕熱黃疸輕症
  245. [245]守中利水
  246. [246]分消熟水及生水
  247. [247] 溫中暖脾
  248. [248]消食健胃
  249. [249]破氣行滯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