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虛勞)+註

1.王(二二)此少壯精氣未旺,致奇脈綱維失護。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今納谷如昔,當以血肉充養。(陰虛)

牛骨髓、羊骨髓、豬骨髓、茯神[1]、枸杞、當歸[2]、湖蓮[3]、芡實[4]


2.溫(三二)陰虛督損, 六味加[5]麋角膠[6]秋石[7]川石斛[8]膏。


3.陳(十七)勞在出幼之年,形脈生氣內奪,冬月可延,入夏難挨,由真陰日消爍,救陰無速功,故難治,兩儀煎[9]


4.陳(二一)春病至夏,日漸形色消奪,是天地大氣發泄,真氣先傷,不主內守,為損怯之症,不加靜養。損不肯複,故治嗽治熱無用,交節病加,尤屬虛象,脈左數甚,肛有漏瘍,最難全好。

熟地、炒山藥、建蓮[10]、豬脊筋[11]、茯苓[12]


5.徐(四一)清金潤燥熱緩,神象乃病衰成勞矣。男子中年,行走無力,寐中咳逆,溫補剛燥難投[13]

天冬、生地、人參[14]、茯苓[15]、白蜜


6.黃(二六)陰傷勞損。

清阿膠、雞子黃、生地[16]、麥冬[17]、麻子仁[18]、炙甘草[19]、南棗


7.某,攝陰得效,佐以益氣,合補三陰之臟。[20]

人參、熟地、炒山藥[21]、炒杞子[22]、五味[23]、牛膝炭[24]、建蓮[25]、芡實[26]


8.錢,陽外泄為汗,陰下注則遺,二氣造偏,陰虛熱勝,腦為髓海,腹是至陰,皆陽乘於陰,然陽氣有餘,益見陰弱,無以交戀其陽,因病致偏,偏久致損,坐功運氣,陰陽未協,損不肯複,頗為可慮,今深秋入冬,天令收肅,身氣泄越,入暮灼熱[27],總是陰精損傷,而為消爍耳。

川石斛[28]、炒知母[29]、女貞子[30]、茯神[31]、糯稻根、小黑豆皮

又,暮夜熱熾,陰虛何疑。但從前表散,致衛陽疏泄,穿山甲鑽筋流利後,致經絡氣血劫撒,內損不複,衛陽藩籬交空,斯時亦可撐半壁矣。失此機宜,秋收冬藏主令,其在封固蟄藏耳。


9.張,季明謂元無所歸則熱灼亦是。

(丸方)人參、河車、熟地、五味、蓮肉、山藥[32]、茯苓[33],食後逾時服六神湯[34]


10.張(六七)有年呼氣頗和,吸氣則脅中刺痛,是肝腎至陰臟絡之虛,初投辛酸而效,兩和肝之體用耳[35]。大旨益腎當溫,複入涼肝滋液,忌投剛燥。

大熟地、天冬[36]、枸杞[37]、柏子霜[38]、茯苓[39]、桂圓肉[40]、女貞子[41]、川斛[42]、蜜丸


11.徐,今年長夏久熱,傷損真陰,深秋天氣收肅,奈身中泄越已甚,吸短精濁,消渴眩暈,見症卻是肝腎脈由陰漸損及陽明胃絡,納穀減,肢無力,越人所云,陰傷及陽,最難充複, 誠治病易,治損難耳。

人參、天冬、生地、茯神[43]、女貞[44]、遠志[45]


12.鍾(二十)少年形色衰奪,見症已屬勞怯,生旺之氣已少,藥難奏功,求醫無益,食物自適者,即胃喜為補,扶持後天,冀其久延而已。

魚鰾、湖蓮、秋石、芡實[46]、金櫻子[47]


13.周(七十)脈神形色,是老年衰憊,無攻病成法,大意血氣有情之屬,栽培生氣而已,每日不拘用人乳,或牛乳,約茶盞許,燉暖入薑汁三分。


14.某(女)交夏潮熱口渴,肌膚甲錯,此屬骨蒸潮熱。

生鱉甲、銀柴胡、青蒿、黃芩、丹皮、知母[48]


15.湯(女)天癸未至,入暮寒熱,此先天真陰不足,為損怯延挨之病,腹膨減食治在太陰厥陰。

熟白朮(二錢)、生濃朴(一錢)[49]、當歸(二錢)、丹皮(一錢半)[50]、淡黃芩(一錢)[51]、生鱉甲(五錢)[52]

此一通一補之法,白朮補太陰,濃朴通陽明,當歸補厥陰,丹皮泄少陽,黃芩清氣分之熱。鱉甲滋血分之熱也。


16.邢(四四)努力傷,身痛無力, 歸桂枝湯[53]去薑加五加皮[54]


17.陳(十二)稚年陰虧陽亢,春陽化風地升,暮熱晨汗,肌柔白,脈數虛,非客邪清解,仿仲景複脈法。

本方去薑桂加甘蔗汁。[55]


18.王(十二)稚年純陽,諸陽皆聚於骨,陰未充長,陽未和諧,凡過動煩怒等因,陽驟升巔為痛,熟寐痛止,陽潛入陰也。

此非外邪,常用錢氏六味丸[56],加龜甲知母鹹秋石[57],以滋養壯陰。


19.曹(十三)肌肉蒼赤,脈小數疾,童真陰未充長,囊下肛前,已有漏卮,陽獨升降,巔竅如蒙,常與壯水製火,猶慮變幻損怯,

生六味去萸肉[58],加生白芍[59]黃柏知母人中白[60],蜜丸。


20.施(三二)脈尺垂,少藏,唾痰灰黑,陰水內虧,陽火來乘,皆損怯之萌,可冀胃旺加餐耳。年歲已過三旬,苟能靜養百天,可以充旺。

熟地、天冬、川斛、茯神、遠志[61]、山藥[62]、建蓮、芡實[63]、秋石、豬脊髓丸

21.張,勞煩,夏秋氣泄而病,交小雪不複元,咽中微痛,血無華色,求源內損不藏,陰中之陽不伏。 恐春深變病。

熟地炭、清阿膠[64]、川斛[65]、浸白天冬[66]、秋石(二分)[67]

22.許(三二)陰傷及陽,畏風外冷,午後潮熱,舌絳渴飲,剛峻難進,腰脊墜,音啞,心嘈,姑與柔陽滋液。

首烏、枸杞、天冬、黑豆皮、建蓮[68]、茯神[69]


23.黃,當純陽發泄之令,辛散亂進,火升,咽乾氣促,病根在下焦,陰虛成勞,最難調治。

熟地、炒山藥、五味、芡實、茯神、湖蓮[70]

又,照前方加人參。

24.宋,勞損三年,肉消脂涸,吸氣喘促,欲咳不能出聲,必踞按季脅,方稍有力,寐醒喉中乾涸,直至胸脘,此五液俱竭,法在不治,援引人身脂膏,為繼續之算,莫言治病。

鮮河車、人乳汁、真秋石、血餘灰[71]

25.吳(二八),遺濁已久,上冬喉中哽噎,醫投寒解,入夏不痊,緣腎陰為遺消爍,龍雷不肯潛伏,於冬令收藏之候,反升清空之所,內經以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陰質既虧,五液無以上承,徒有浮陽蒸灼,柔嫩肺日傷,為痺為宣,不外陰虛陽亢。但養育陰氣,貴乎寧靜,夫思煩嗔怒,誦讀吟詠,皆是動陽助熱,不求諸己工夫,日啖草木藥汁生氣暗傷,豈曰善策,然未嘗無藥也。

益水源之弱,製火炎之熾,早用六味減丹澤[72],加阿膠秋石龜膠牡蠣湖蓮肉[73]之屬以入下,介以潛陽,滋填澀固,卻是至靜陰藥,臥時量進補心丹,寧神解熱,俾上下得交,經年可冀有成。(陰虛陽浮)

26.沈,脈細澀,入尺澤,下元精虧,龍旺火熾,是口齒齦腫,皆下焦之虛陽上越,引火歸窟,未嘗不通,只以形瘦液少,慮其劫陰,致有瘍癰起患,當預慮也。虎潛去廣歸鎖陽,加山藥蓯蓉青鹽,羊肉膠丸。 安脈堅,咽阻心熱,得噯氣略爽,腰膝弱,精滑自遺,必因驚恐,傷及肝腎,下虛則厥陽沖逆而上,法宜鎮逆和陽,繼當填下。

生白芍、桂枝木、生牡蠣、龍骨[74]、小黑豆皮[75]、茯神[76]、大棗


27.鄭,脈數,垂入尺澤穴中,此陰精未充早泄,陽失潛藏,汗出吸短,龍相內灼,升騰面目,肺受熏蒸,嚏涕交作,兼之胃弱少谷,精濁下注,溺管疼痛,肝陽吸其腎陰,善怒多郁,顯然腎虛如繪,議有情之屬以填精,仿古滑澀互施法。

牛骨髓(四兩)、羊骨髓(四兩)、豬脊髓(四兩)[77]、麋角膠(四兩)、熟地(八兩)、人參(四兩)、萸肉(四兩)、五味(三兩)、芡實(四兩)、湖蓮(四兩)、山藥(四兩)、茯神(四兩) [78]金櫻膏(三兩),膠髓丸。


28.曹(二一)精氣內奪,冬乏收藏,入夜氣沖嗆逆,不得安寢,皆勞怯之末傳,難治。

人參、鮮紫河車、茯苓、茯神、五味、紫衣胡桃肉[79]


29.姚(二三)脈左細右空,色奪神夭,聲嘶,乃精傷於下,氣不攝固,而為咳汗,勞怯重病,藥難奏功,用大造丸[80]方。


30.程,脈左弦搏,著枕眠臥,冷痰上升,交子後乾咳,此腎虛陽不潛伏,乃虛症也。從攝固引導,勿驟進溫熱燥藥。

熟地炭、生白芍、山藥、茯苓、丹皮、澤瀉[81]、車前[82]、牛膝[83]、胡桃肉


31.蔣,脈細促,三五欲歇止,頭垂欲俯,著枕即氣沖不續,此腎臟無根,督脈不用,虛損至此,必無挽法。

熟地、五味、茯苓、青鉛、豬脊髓[84]


32.朱(二九)真陰久傷不複,陽氣自為升降,行動即覺外感,皆體質失藏,外衛不固矣。治在少陰,用固本丸之屬,加入潛陽介類。

固本丸[85]加淡菜秋石阿膠。


33.金(二二)虛症五年,真陰既損不複,長夏陰不生成,陽擾升越巔頂而為痛脹,目患不痊,病根亦在肝腎,與潛陽以益乙癸,磁石[86]六味[87]加龜甲[88]


34.胡,厥陽上沖,心痛振搖,消渴齒血,都是下焦精損,質重味濃,填補空隙,可冀其效。

熟地(四兩)、五味(二兩)、茯神(二兩)、建蓮(二兩)、芡實(二兩)、山藥(二兩)、人乳粉(二兩)、秋石(二兩)[89],生精羊肉膠丸,早服四錢。


35.程,今年厥陰司天,春分地氣上升,人身陽氣上舉,風乃陽之化氣,陰衰於下,無以製伏,上愈熱,斯下愈寒,總屬虛象,故龜膠人乳,皆血氣有情,服之小效者,非沉苦寒威也。茲定鹹味入陰,介類潛陽法。

炒熟地、龜膠、阿膠、炒遠志、炒山藥、湖蓮[90],六七日後,仍進瓊玉膏減沉香。


36.蔣(三五)肝厥,用鹹味入陰,水生木體,是虛症治法,夏令大氣主泄,因煩勞病發,勢雖減於昔日,而脈症仍然,必靜養經年,陰陽自交,病可全去,議介類潛陽,佐酸味以斂之。

熟地、柏子霜、萸肉、五味、鎖陽、淡菜膠、海參膠、真阿膠、龜版膠、茯苓、湖蓮、芡實、青鹽


37.金,肝血腎精無藏,陽乏依附,多夢紛紜,皆陽神浮越,當以介屬有情,填補下焦。

熟地、淡菜、阿膠、萸肉[91]、小麥[92]、龍骨、牡蠣[93]

又,腎虛氣攻於背,肝虛熱觸於心,都是精血內奪,神魂不主依附,此重鎮以理其怯,填補以實其下,血肉有情,皆充養身中形質,即治病法程矣。

熟地、牡蠣、淡菜、萸肉、龍骨、杞子[94]、五味[95],加龜甲天冬[97],豬脊髓丸。


39.錢(五十)據說熱自左升,直至耳前後脹,視面色油亮,足心灼熱,每午後入暮皆然,上年用茶調散。 宣通上焦鬱熱不應,此肝腎陰火乘竅,卻因男子精虧,陽不下交,經言以滋填陰藥,必佐介屬重鎮,試以安寢竟夜乃安,參陽動陰靜至理。

熟地、龜版、萸肉、五味、茯苓、磁石、黃柏、知母[98]、豬脊髓丸。


40.顧(二二)陰精下損,虛火上炎,脊腰髀酸痛,髓空,斯督帶諸脈不用,法當填髓充液,莫以見熱投涼。

熟地(水煮)、杞子、魚膠、五味、茯神、山藥、湖蓮、芡實、金櫻膏為丸。[99]


41.陳(二十)喉痺,目珠痛,吸氣短促,曾咯血遺精,皆陰不內守,孤陽上越諸竅,當填下和陽。

熟地、枸杞炭[100]、旱蓮草[101]、菊花炭[102]、女貞[103]、茯苓


42.某(三二)心煩不寧,目彩無光,少陰腎水枯槁,厥陽上越不潛,議用填陰潛陽。

人參(一錢半)、熟地(五錢)、天冬(一錢)、麥冬(三錢)、茯神(三錢)、龜版(一兩)[104]


43.某(女)渴不欲飲,陰不上承,況寐醒神識不靜,易驚汗出,法當斂補。

人參、熟地炭、萸肉炭、茯神、五味、炒遠志[105]


44.邵,精血傷,氣不潛納陽浮擾神,則魂魄不寧,臟陰不安其位。

人參、炙草、建蓮、茯神、龍骨、金箔[106]


45.盧,有形血液,從破傷而損,神氣無以擁護,當此冬令藏陽,陽微畏寒,奇脈少津,乏氣貫布,行步欹斜,健忘若憒,何一非精氣內奪之征,將交大雪,純陰無陽,冬至一陽來複也。見此離散之態,平素不受暖補,是氣元長旺,今乃精衰氣竭之象,又不拘乎此例也。(陽虛)

人參、鹿茸、歸身、炒杞子、茯苓[107]、沙苑[108]


46.馬,陰精走泄於下,陽氣鬱冒於上,太衝脈衰,厥氣上沖,陡然癇厥,陰陽既失交偶,內隨陽掀旋,陽從汗泄矣。宜遠房幃,獨居靜室,醫治之法,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大封大固,以蟄藏為要。 百日可效,經年可以複元。

淡蓯蓉、五味、遠志、茯神、芡實、建蓮[109]、生羊腰子


47.孫(四二)形軀豐溢,脈來微小,乃陽氣不足體質,理煩治劇,曲運神機,都是傷陽之助,溫養有情,栽培生氣,即古聖春夏養陽,不與逐邪攻病同例,用青囊斑龍丸[110]


48.某(二十)少壯形神憔悴,身體前後牽掣不舒,此奇經脈海乏氣,少陰腎病何疑。

淡蓯蓉[111]、甘枸杞[112]、當歸[113]、牛膝[114]、沙苑、茯苓


49.某,陰陽二氣不振,春初進八味,減桂之辛,益以味芍之酸,從陽引陰,兼以歸脾守補其營,方得效驗,茲當春升夏令,裡虛藏聚未固,升泄主令,必加煩倦,古人謂寒則傷形,熱則傷氣,是當以益氣為主,通攝下焦兼之,仿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為法,非治病也。乃論體耳。 夏季早服青囊斑龍丸方法。

鹿茸、鹿角霜、鹿角膠、赤白茯苓、熟地、蓯蓉、補骨脂、五味子[115]晚服歸脾,去木香[116],加枸杞子。


50.王(氏)凡女科書,首篇必論調經,既嫁必究孕育,結十載,未能得胎,病在至陰之臟,延及奇經八脈,述經遲晨泄,心若搖漾,得食姑緩,肛瘍久漏,都屬下損。

人參、麋茸、紫石英、茯苓、當歸[117]、補骨脂[118]、棗艾湯泛丸。


51.汪(氏)女科首列調經,今經不調和,耳鳴心漾,汗出,畏恐神痺,兩足皆冷兼浮腫,冬至節交,病甚於前,都因肝腎內怯,陽不交陰所至,

薛氏加減八味丸[119],淡鹽湯送三錢。


52.萬(二七)診脈數,左略大,右腰牽絆,足痿,五更盜汗即醒,有夢情欲則遺,自病半年,脊椎六七節骨形凸出,自述書齋坐臥受濕。若六淫致病,新邪自解,驗色脈推病,是先天稟賦原怯,未經充旺,肝血腎精受戕,致奇經八脈中乏運用之力,乃筋骨間病,內應精血之損傷也。

人參(一錢)、鹿茸(二錢)、杞子(炒黑三錢)、當歸(一錢)、舶茴香(炒黑一錢)、紫衣胡桃肉(二枚)、生雄羊內腎(二枚)[120]

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無情之物為補益,聲氣必不相應,桂附剛愎,氣質雄烈精血主臟。 臟體屬陰,剛則愈劫脂矣。至於丹溪虎潛法,潛陽堅陰,用知柏苦寒沉著,未通奇脈,余以柔劑陽藥,通奇脈不滯,且血肉有情,栽培身內之精血。但王道無近功,多用自有益。


53.朱(三六) 辛溫鹹潤,乃柔劑通藥,謂腎惡燥也。服有小效,是勞傷腎真,而八脈皆以廢弛失職,議進升陽法。(陽虛奇脈兼病)

鹿茸[121]、蓯蓉[122]、歸身[123]、杞子、柏子仁、杜仲[124]、菟絲子、沙苑[125]


54.范(二一)父母弱症早喪,稟質不克充旺,年二十歲未娶,見病已是損怯,此寒熱遇勞而發,即內經陽維脈衰,不司維續,護衛包舉,下部無力,有形精血,不得充涵筋骨矣。且下元之損,必累八脈,此醫藥徒補無用。

鹿茸、杞子、歸身、巴戟、沙苑[126]、茯苓[127]、舶茴香 羊肉膠丸


55.施,沖氣貫脅上咽,形體日漸枯槁,此勞傷肝腎,而成損怯,由乎精氣不生,厥氣上逆耳。議以通陽攝陰,冀其漸引漸收,非見病治病之方法矣。(陰陽並虛)

蓯蓉、熟地、五味、枸杞、柏子霜[128]、茯苓、桑椹子[129] 砂仁 青鹽 羊肉膠丸。


56.王(三十)陽虛背寒肢冷,陰虛火升煩驚,宿病偏傷不複,總在虛損一門,鎮攝之補宜商。

早用薛氏八味丸[130],晚歸脾,去木香[131]


57.某,肝腎損傷,八脈無氣,未老衰憊大著,姑議通陽守陰一法,俟明眼裁之。

淡蓯蓉、熟地炭、鹿角霜、五味子肉、柏子仁[132]、茯苓[133]


58.王(二九)搖精驚恐,肝腎臟陰大泄,陽不附和,陰中百脈之氣,自足至巔,起自涌泉,以少陰之脈始此,欲使陰陽翕闔,譬諸招集潰散卒伍,所謂用藥如用兵。

熟地、枸杞、當歸、五味[134]、遠志[135]、龜版、鹿鞭、羊肉


59.某,脈虛細,夜熱晨寒,煩倦口渴,汗出,臟液已虧,當春氣外泄,宗內經凡元氣有傷,當與甘藥之例,陰虛者用複脈湯。

炙甘草(七分)、人參(一錢)、阿膠(二錢)、火麻仁(一錢)、生地(二錢)、麥冬(一錢)、桂枝(三分)、生白芍(一錢半)[136]


60.某(二四)陰傷及陽,加以春夏大地陽氣主泄,真無內聚,形神痿靡。大凡熱必傷氣,固氣,正以迎夏至一陰來複。

人參、熟地、五味、炒山藥、芡實、建蓮[137]


61.張(二四),臟陰久虧,八脈無力,是久損不複,況中脘微痛,臍中動氣,決非滋膩涼藥可服,仿大建中之製,溫養元真,壯其奇脈,為通納方法。

人參、生于朮、炙草、茯苓[138]、熟地、淡蓯蓉[139]、歸身[140]、白芍[141]、真潯桂[142]、枸杞、五味[143] 蜜丸,服四錢。


62.許(十九)善嗔食減無味,大便溏瀉,三年久病,內傷何疑。但清內熱,潤肺理嗽,總是妨礙脾胃,思人身病損,必先陰陽致偏,是太陰脾臟日削,自然少陽膽木來侮,宗內經補臟通腑一法,

四君子加桑葉炒丹皮[144]

又,虛勞三年,形神大衰,食減無味,大便溏瀉,寒起背肢,熱從心熾,每咳必百脈動掣,間或脅肋攻觸,種種見症,都是病深傳遍,前議四君子湯,以養脾胃沖和,加入桑葉丹皮,和少陽木火,使土少侵,服已不應,想人身中二氣致偏則病,今脈症乃損傷已極,草木焉得振頓,見病治病,諒無益,益氣少靈,理從營議,食少滑泄,非滋膩所宜,暫用景岳理陰煎法[145],參入鎮逆固攝[146]。若不胃蘇知味,實難擬法。

又,人參、秋石、山藥、茯苓[147]、河車膠丸。


63.張,汗多亡陽,是醫人不知勞倦受寒,病兼內傷。但以風寒外感發散致誤,淹淹半年,乃病傷不複,能食者以氣血兼補。

人參、白朮、茯苓、沙苑、蓯蓉、歸身、枸杞[148]


64.張(十九)陰傷成勞,因減食便溏寒熱,姑從中治者,以脾為營,胃主衛也。

異功[149]加五味子[150]


65.吳(三六)虛損至食減[151],腹痛,便溏,中宮後天為急,不必泥乎痰嗽縷治,

異功散去朮[152]加炒白芍煨益智仁[153]


66.楊(氏)背寒心熱,胃弱少餐,經期仍至,此屬上損。(上損及胃)

生地、茯神、炒麥冬[154]、生扁豆[155]、生甘草


67.仲,久嗽,神衰肉消,是因勞倦內傷,醫不分自上自下損傷。但以苦寒沉降,氣泄汗淋,液耗夜。熱,胃口得苦傷殘,食物從此頓減,老勞纏綿,詎能易安,用建中法,

黃耆建中湯去薑[156]

又,照前方加五味子[157]

又,平補足三陰法。

人參、炒山藥、熟地、五味、女貞子、炒黑杞子[158]


68.時(二十)脈細屬臟陰之損,平素畏寒怯冷,少年陽氣未得充長,夏令暴瀉,是時令濕熱,未必遽然 虛損若此,今谷減形瘦,步履頓加喘息,勞怯顯然,當理脾腎。(下損及中)

早服加減八味丸,晚服異功散。[159]


69.某,由陰損及乎陽,寒熱互起,當調營衛,參建中湯去薑糖[160]


70.某,入夏發泄主令,由下損以及中焦,減谷形衰,陰傷及陽,畏冷至下,春季進河車羊肉溫養固髓方法,積損難充,不禁時令之泄越耳。古人減食久虛,必須胃藥,晚進參朮膏[161],早用封固佐升陽法,長夏不複奈何?

鹿茸(生研一兩)、鹿角霜(一兩)[162]、熟地(二兩)、生菟絲子(一兩)、人參(一兩)、茯苓(一兩)[163]、韭子(二兩)、補骨脂(胡桃蒸一兩)、枸杞子(一兩)、柏子霜(一兩)[164],蜜丸,早服四錢,參湯送。

參朮膏方,人參四兩,另用泉水熬,九蒸于朮四兩,另用泉水熬,各熬膏成以炭火濃掩乾灰,將藥罐燉收至極老為度,每用膏二錢五分,開水化服。


71.李(二九)勞怯,形色奪,肌肉消,食減便滑,兼痰嗆喉痛,知醫理者,再無清咽涼肺滋陰矣。病患述心事操持病加,顯然內損,關系臟真,冬寒藏陽,人身之陽,升騰失交,收藏失司,豈見病治病膚淺之見識,據說食進逾時,必有痛瀉,經言食至小腸變化,屈曲腸間有阻,常有諸矣。凡湯藥氣升,宜丸劑疏補,資生丸食後服。(脾腎兼虛)

(晨服) 人參、坎氣[165]、茯苓、黑殼建蓮、五味 芡實、山藥漿丸。都是補精補腎


72.楊,髮墮於少壯之年,能食不化,噫氣,小溲淋濁,便糞漸細,少年脾腎損傷,宜暖下焦以醒中陽,濟生丸[166]三錢,開水送下。


73.陳(十八)陰損於下,中焦運陽亦弱,見症少年損怯,先天不充,以後天維續。但食少難化,膩滯勿用。 由陰損及陽,用雙補丸[167]


74.某,久勞,食減,便溏不爽,氣短促,異功加五味子[168]


75.王(二四)脈如數,垂入尺澤,病起肝腎下損,廷及脾胃,昔秦越人云,自下焦損傷,過中焦則難治。 知有形精血難複,急培無形之氣為旨,食少便溏,與錢氏異功散[169]


76.蔡,久嗽氣浮,至於減食泄瀉,顯然元氣損傷。若清降消痰,益損真氣,大旨培脾胃以資運納,暖腎臟以助冬藏,不失帶病延年之算,異功散兼服。

熟地炭、茯神、炒黑枸杞、五味、建蓮肉、炒黑遠志、山藥粉丸,早上服。[170]


77.葉(三一)病損不複,八脈空虛,不時寒熱,間或便溏,雖步履飲食如常,周身氣機,尚未得雍和,倘調攝失慎,慮其反複,前丸藥仍進,煎方宗脾腎雙補法。

人參(一錢)、茯苓(三錢)、廣皮(一錢)、炒沙苑(一錢)、益智仁(煨研一錢)、炒菟絲餅(二錢)[171]


78.華(二八)勞損,加以煩勞,肉消形脫,潮熱不息,胃倒泄瀉,沖氣上攻,則嘔,當此發泄主令,難望久延。(胃虛嘔瀉)

人參[172]、訶子皮、赤石脂[173]、蒸熟烏梅肉[174]、新會皮、炒白粳米[175]


79.呂,沖年久坐誦讀,五志之陽多升,咽乾內熱,真陰未能自旺於本宮,診脈寸口動數,怕有見紅之慮,此甘寒緩熱為穩,不致胃枯耳。(陰虛陽浮兼胃陰虛)

生地、天冬、女貞、茯神、炙草、糯稻根須[176]


80.杜(二一)陰精久損,投以填納溫潤,入夏至晚火升,食物少減,仍屬陰虧。但夏三月,必佐胃藥。

參鬚、麥冬、五味[177]、茯神、建蓮、芡實[178]


81.許,脈左堅[179],上下直行,精損,熱自升降。

細生地、玄參心[180]、女貞[181]、川斛、糯稻根須[182]

又,甜北沙參、天冬、炒麥冬、茯神、阿膠、秋石[183]

又,人參、麥冬、生甘草、扁豆[184]


82.胡(四三)補三陰臟陰,是迎夏至生陰,而暈逆欲嘔吐痰,全是厥陽犯胃上巔,必靜養可製陽光之動,久損重虛,用甘緩方法,

金匱麥門冬湯去半夏[185]


83.王,春半寐則盜汗,陰虛,當春陽發泄,胃口弱極,六黃苦味未宜,用甘酸化陰法。

人參、熟地、五味、炙草、湖蓮、茯神[186]


84.某(二一)誦讀身靜心動,最易耗氣損營,心脾偏多,不時神煩心悸,頭眩脘悶,故有自來也。調養溉灌營陰,俾陽不升越,恐擾動絡血耳。(營虛)

淮小麥(三錢)、南棗肉(一枚)、炒白芍(一錢)、柏子仁(一錢半)、茯神(三錢)、炙草(四分)[187]


85.某(四十)脈弦,脅痛引及背部,食減,此屬營損傳勞。

桂枝木(四分)、生白芍(一錢半)、炙草(四分)、歸身(一錢半)、茯神(三錢)、生牡蠣(三錢)、煨薑(一錢)、南棗(三錢)[188]


86.某(三十)脈,不嗜食,腰酸無力,咳煩勞,營虛所致。

當歸、生白芍、桂枝木、茯苓、炙草、飴糖、煨薑、南棗[189]


87.汪 脈左小右虛,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嘔,食減不甘,此胃陽已弱,衛氣不得擁護,時作微寒微熱之狀,小便短赤,大便微溏,非實邪矣。當建立中氣以維營衛,東垣云:骨為衛之本,營乃脾之源,偏熱偏寒,猶非正治

人參、歸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炒焦)、南棗[190]


88.陸,勞傷陽氣,不肯複元,秋冬之交,余宗東垣甘溫為法,原得小效,眾楚交咻柴葛枳朴是餌,二氣散越,交紐失固,閃氣疼痛,脘中痞結,皆清陽凋喪,無攻痛成法,唯以和補,使營衛之行,冀其少緩神蘇而已。

人參、當歸、炒白芍、桂心、炙草、茯神[191]

又,右脈濡,來去澀,辛甘化陽,用大建中湯。

人參、桂心、歸身、川椒、茯苓、炙草、白芍、飴糖、南棗[192]


89.汪,勞倦陽傷,形寒骨熱,脈來小弱,非有質滯著,與和營方。

當歸[193]、酒炒白芍[194]、炙草、廣皮、煨薑、大棗


91.程,脈左甚倍右,病君相上亢莫製,都因操持勞思所傷。若不山林靜養,日藥不能卻病。(勞傷心神)

鮮生地、玄參心、天冬、丹參、茯神、鮮蓮肉[195]


92.顏(三四)操持思慮,心營受病,加以勞力泄氣,痰帶血出,脈形虛小,右部帶弦,議用

歸脾湯,減桂圓、木香、白朮[196]、加炒白芍,炒麥冬[197]

又,勞心營液既耗,氣分之熱自灼,手足心熱,咽乾煩渴,多是精液之損,非有餘客熱,前議歸脾加減,乃子母同治法,今以滋清製亢之劑,理心之用,以複五液。

人參、生地、天冬、麥冬、茯神、燈心、竹葉心[198]、丹參[199]


93.某,神傷精敗,心腎不交,上下交損,當治其中[200]。(中虛)

參朮膏米飲湯調送。


94.華(三七)春深地氣升,陽氣動,有奔馳飢飽,即是勞傷,內經勞者溫之,夫勞則形體震動,陽氣先傷。 此溫字,乃溫養之義,非溫熱競進之謂,勞傷久不複元為損,內經有損者益之之文,益者,補益也。凡補藥氣皆溫,味皆甘,培生生初陽,是勞損主治法則,春病入秋不愈,議從中治,據述晨起未納水穀,其咳必甚,胃藥坐鎮中宮為宜,

金匱麥門冬湯去半夏[201]


95.徐(二七)虛損四年,肛瘍成漏,食物已減什三,形瘦色黃,當以甘溫培中固下,斷斷不可清熱理嗽。

人參、茯苓、山藥、炙草、芡實、蓮肉[202]


96.某,積勞,神困食減,五心熱,汗出,是元氣虛,陰火盛,宜補中,生脈四君子湯[203]


97.楊(二八)內損,陰及陽分,即為勞怯,胃弱少納,當以建中湯加人參[204]


98.朱(二七)既暮身熱,汗出早涼,仍任勞辦事,食減半,色脈形肉不足,病屬內損勞怯,人參小建中湯。[205]


99.楊(三二)知飢減食,外寒忽然,久病行走喘促,坐臥稍安,此勞傷不複,議從中以益營衛。

九蒸冬朮、炙甘草、煨薑、南棗[206]


100.汪(三九)此勞力傷陽之勞,非酒色傷陽之勞也。胃口消憊,生氣日奪,豈治嗽藥可以奏功,

黃耆建中湯去薑。[207]


101.仲(三八)久勞內損,初春已有汗出,入夏食減,皆身中不耐大氣泄越,右脈空大色痿黃,衰極難複。 無卻病方法,議封固一法。

人參、黃耆、熟于朮、五味[208]


102.嚴(二八)脈小右弦,久嗽晡熱,著左眠稍適,二氣已偏,即是損怯,無逐邪方法,清泄莫進,當與甘緩,

黃耆建中去薑。

又,建中法頗安,理必益氣以止寒熱。

人參、黃耆、焦朮、炙草、歸身、廣皮白、煨升麻、煨柴胡[209]


103.王(二六)脈大而空,亡血失精,午食不運,入暮反脹,陰傷已及陽位,纏綿反複至矣。

歸芍異功散。[210]


104.劉(女)年十六,天癸不至,頸項癭痰,入夏寒熱咳嗽,乃先天稟薄,生氣不來,夏令發泄致病,真氣不肯收藏,病屬勞怯,不治, 戊己湯去白朮[211]


105.華(二十)此勞怯損傷不複之病,已經食減,便溏,欲嘔,腹痛,二氣交傷,然後天為急,舍仲景建中法。 都是盲醫矣。

建中湯去糖加人參[212]


106.尹(四九)中年衰頹,身動喘嗽,脈細無神,食減過半,乃下元不主納氣,五液蒸變粘涎,未老先衰,即是勞病。(腎氣不納)

人參、坎氣、紫衣胡桃、炒菟絲子、茯苓、五味、炒砂仁、山藥漿丸。[213]


107.金(七十)寤則心悸,步履如臨險阻,子後沖氣上逆,此皆高年下焦空虛,腎氣不納所致, 八味丸三錢,先服四日。

淡蓯蓉(一兩)、河車膠(一具)、紫石英(二兩)、小茴(五錢)、杞子(三兩)、胡桃肉(二兩)、牛膝(一兩半)、五味(一兩)、茯苓(二兩)、沙苑(一兩半)、補骨脂(一兩)、桑椹子(二兩),紅棗肉丸。[214]


108.王,久客勞傷,氣分痺阻,則上焦清空諸竅不利,初病在氣,久則入血,身痛目黃,食減形瘦,由病患及乎元虛,攻補未能除病,思人身左升屬肝,右降屬肺,當兩和氣血,使升降得宜。若再延挨,必瘀滯日甚,結為腑聚矣。(氣血滯升降阻)

旋複花湯加桃仁歸鬚蔞皮。[215]


109.郁(氏)失血咳嗽,繼而暮熱不止,經水仍來,六七年已不孕育,乃肝腎衝任皆損,二氣不交,延為勞怯,治以攝固,包舉其泄越。(肝腎衝任皆虛)

鮮河車膠、黃柏、熟地、淡蓯蓉、五味[216]、茯神,蜜丸


110.屠(二八)勞力傷陽,延三年,損傷延及中宮,狀如反胃,諸氣欹斜,交會失序,遂有寒熱,脫力損傷脾 胃,牛屬坤土,當以霞天膏。(勞力傷脾胃)


111.朱(十二)奔走之勞,最傷陽氣,能食不充肌膚,四肢常自寒冷,乃經脈之氣,不得貫串於四末,有童損之憂。(勞動傷經脈)

蓯蓉(二兩)、當歸(二兩)、杞子(一兩)、茯苓(二兩)、沙苑(五錢)[217]、川芎(五錢)[218]、黃鱔一條為丸。


112.某,陽傷背寒,胃傷谷減, 小建中湯。[219]


113.某,畏風面冷,衛外陽微, 參建中去薑加茯神。[220]


虛損之症,經義最詳,其名不一,考內經論五臟之損,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損從陽,下損從陰之議,其於針砭所莫治者,調以甘藥,金匱遵之而立建中湯,急建其中氣,俾飲食增而津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複其真元之不足。但用稼穡作甘之本味,而酸辛鹹苦在所不用,蓋舍此別無良法可醫,然但能治上焦陽分之損,不足以培下焦真陰之本也。(賴先生)

引伸三才,固本,天真,大造,桂枝龍骨牡蠣,複脈等湯,以及固攝諸方,平補足三陰法,為兼治五臟一切之虛,而大開後人聾聵,可為損症之一助也。夫金匱又云,男子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夫脈大為氣分泄越,思慮鬱結,心脾營損於上中,而營分萎頓,是歸脾,建中,養營,四君,五味,異功等湯之所宜也。脈極虛亦為勞,為精血內奪,肝腎陰不自立,是六味,八味,天真,大造,三才,固本,複脈等湯,以及平補足三陰,固攝諸法所宜也。然仲景以後,英賢輩出,豈無闡揚幽隱之人,而先生以上,又豈無高明好學之輩,然欲舍仲景先生之法,而能治虛勞者,不少概見,即如東垣丹溪輩,素稱前代名醫,其於損不肯複者每以參朮為主,有用及數斤者,其意謂有形精血難複,急培無形之氣為要旨,亦即仲景建中諸湯,而擴充者也。又厥後張景岳以命門陰分不足,是為陰中之陰虛,以左歸飲,左歸丸為主,命門陽分不足者,為陰中之陽虛,以右歸飲,右歸丸為主,亦不外先生所用三才,固本,天真。大造等湯,以及平補足三陰,固攝諸法,而又別無所見也。故後人稱仲景先生善治虛勞 者,得其旨矣。(鄒滋九)

久虛不複謂之損,損極不複謂之勞,此虛勞損三者,相繼而成也。參其致病之由,原非一種,所現之候,難以縷析。大凡因煩勞傷氣者,先生用治上治中,所以有甘涼補肺胃之清。 津,柔劑養心脾之營液,或甘溫氣味,建立中宮,不使二日偏,營衛得循行之義,又因縱欲傷精者,當治下而兼治八脈,又須知填補精血精氣之分,益火滋陰之異,或靜攝任陰,溫理奇陽之妙處。若因他症失調,蔓延而致者,當認明原委,隨其機勢而調之,揣先生之用意,以分其體質之陰陽為要領,上中下見症為著想,傳變至先後天為生死斷訣。若逐節推求,一一有根可考,非泛泛然而湊用幾味補藥,漫言為治也。(邵新甫)

徐評,此老治虛勞之法,不外清肺養胃滋腎,雖無大害,而毫無意義,輕者可愈,重者病日增而已,至其所遵仲景之法,又大失先賢本旨,當時仲景之所謂虛勞者,乃虛寒之症,故其脈浮大芤遲,又方中用飴糖,乃因腹中痛而設,今日之所謂虛勞,乃陰竭而浮火上炎,脈皆細數,與建中湯正相反,乃亦以此為治,此所謂耳食之學也。余曾目睹此老治陰虛火升之人,與建中而變喉痺血冒者,不下數人,當時此老竟不悟也。故附記於此。

  1. [1]填精補髓,用血肉有情之品,再用茯神啟水上滋
  2. [2]兩個都是陰中求陽的藥,《景岳全書》:「枸杞,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景岳全書》:「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
  3. [3] 交通心腎,蓮子清心,蓮肉補腎
  4. [4]脾腎皆能補,《本草求真》:「利脾濕,澀腎氣」
  5. [5]三補三瀉,補下啟上
  6. [6]陰中求陽
  7. [7]從童男童女尿液中萃取提煉的春藥,功用類似人中白,主要滋腎用
  8. [8]養胃陰
  9. [9]人參熟地重用,慢養真陰
  10. [10]補肝腎之陰,再用建蓮交通心腎
  11. [11]血肉有情之品補腎精
  12. [12]啟水上滋
  13. [13]腎陰陽兩虛
  14. [14]三才湯,甘涼法以復真陰,加天冬能清肺熱益腎陰。《本草綱目》:天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腎氣,入滋補方,合群藥用之有效
  15. [15]《溫病條辨》:「三才湯,欲復陰者,加麥冬、五味子。欲復陽者,加茯苓、炙甘草。」
  16. [16]滋心腎之陰
  17. [17]潤上焦
  18. [18]布陰液至陽分,《本經疏證》:「地黃善宣陰津於陰分,麻仁善宣陰津液陽分也」
  19. [19]合前面幾乎就是複脈湯
  20. [20]肺脾腎,三臟之陰
  21. [21]補脾腎
  22. [22]入腎經的陳皮,是佐助的助勢用法。《景岳全書》:「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
  23. [23]收斂肺腎
  24. [24]引熱下行,所以下虛上盛時可以用。《本經疏證》:「納火氣於水中,化炎上為潤下
  25. [25]清心滋腎
  26. [26]益腎固精
  27. [27]邪在陰分
  28. [28]益胃陰,清腎中浮火,略有補腎之效
  29. [29]瀉腎燥而滋陰
  30. [30]滋腎益肝
  31. [31]啟水上滋
  32. [32]補脾腎
  33. [33]啟水上滋
  34. [34]筆者猜應該是《景岳全書》的六神散,是補中益氣湯思路,治氣虛發熱
  35. [35]肝體陰用陽,想必指的是肝陰
  36. [36]天冬能清肺熱益腎陰,在此為益腎陰用。《本草綱目》:天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腎氣,入滋補方,合群藥用之有效
  37. [37]助補腎陰腎陽《景岳全書》:「枸杞,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
  38. [38]養心氣,潤腎燥
  39. [39]啟水上滋
  40. [40]補心脾,助生血《本草求真》:「龍眼專入心、脾。氣味甘溫,多有似於大棗。但此甘味更重,潤氣尤多,於補氣之中,溫則補氣。又更存有補血之力。」
  41. [41]滋腎益肝,簡單可以視為補肝陰
  42. [42]助腎而不傷於熱,平胃而不傷於燥故也。
  43. [43]三才湯加茯苓以復陽
  44. [44]補肝腎之陰
  45. [45]補腎強志以清心。《本經逢原》:遠志入足少陰腎經氣分,非心經藥也。專於強志益精,主夢泄,蓋精與志,皆腎所藏,腎氣充,九竅利,智慧生,耳目聰明,邪氣不能為害。腎氣不足,則志氣衰。
  46. [46]都是滋腎,沒有用強補,想是強補也沒用了
  47. [47]澀精固腸
  48. [48]就是青蒿鱉甲湯加銀柴胡,滋陰清熱,治邪在陰分
  49. [49]健脾行氣化濕
  50. [50]補血清熱
  51. [51]《本經疏證》:陰虛熱多時,還是可以用黃芩來清三焦膽火下焦虛冷胸中有熱,其熱多者加黃芩;又可知陰虛氣盛,熱自內出者,黃芩亦能治之,而不但治感觸所化溫中達外之熱矣。
  52. [52]入肝經血分除熱。《本經逢原》:鱉色青,入厥陰肝經及衝脈,為陰中之陽,陽奇陰偶,故取只肋為肝經之嚮導。其所主者,痎瘧瘧母,虛勞寒熱,癥瘕痞疾,經水陰瘡,不出《本經》主治也。凡骨蒸勞熱自汗皆用之,為其能滋肝經之火也。
  53. [53]養血通經
  54. [54]助行經絡
  55. [55]複脈法加桂,幾乎就是炙甘草湯了,想必是在劑量上有調整,是補氣陰為主,桂枝輔助化氣
  56. [56]就是經典的六味地黃丸
  57. [57]加強滋陰
  58. [58]木克土嚴重時,要去山茱萸。《得配本草》:「陰虛血熱,肝強脾弱,木克土則瀉。小便不利,四者禁用。」
  59. [59]用白芍以斂陰代補肝陰,用來柔肝
  60. [60]清虛熱
  61. [61]養心胃之陰,再用茯苓啟水上滋,遠志補腎強志以清心
  62. [62]脾補氣以歸腎
  63. [63]補腎固精
  64. [64]養陰補血
  65. [65]清腎中伏火
  66. [66] 清肺熱下益腎,是治肺腎的陰虛陽亢,我用「肺腎不交」來形容
  67. [67]潤腎的陰陽
  68. [68]都是平補腎精,益精血而固腎
  69. [69]啟水上滋
  70. [70]補腎固精
  71. [71]多少補一點,但其實沒什麼救了
  72. [72]主要是益腎為主,丹皮去肝熱不是在此需要的,澤瀉去下焦生水也不是這裡要的
  73. [73]都是滋陰固腎為主,因為是腎陰虛明顯,浮陽蒸灼喉嚨,
  74. [74]就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芍破陰結布陽氣以調和陰陽,牡蠣滋陰固澀、龍骨安神
  75. [75]補肝腎
  76. [76]在此沒什麼水可以上啟了,我理解為純安神
  77. [77]有情之屬以填精
  78. [78]都用來補腎陰固下焦,人參用以補下焦元氣兼瀉腎火,因為有茯神為之使。《本草蒙荃》:「補下焦元氣,而瀉腎中火邪,茯苓為使」
  79. [79]參茯瀉腎火,五味斂肺保腎,可治氣衝上逆
  80. [80]三才湯的變方,主治虛損勞傷,欬嗽潮熱
  81. [81]六味以芍代萸,因為脈左弦,疑為肝木勝
  82. [82]除肝熱,並自膀胱導水,間接證明有肝熱,所以以芍代萸是對的
  83. [83]引熱歸腎陰
  84. [84]心理療法,不解讀了
  85. [85]很多種類,無法斷定在此是哪一種,但都是補腎用的
  86. [86]平肝潛陽
  87. [87]補腎
  88. [88]柔肝滋陰
  89. [89]都是補腎固精,以脾腎為主
  90. [90]補陰潛陽,志遠兼去心火
  91. [91]補陰斂陰補血
  92. [92]養心
  93. [93]安神
  94. [94]補腎精血兼平肝,安神
  95. [96]
  96. [95]收氣入腎。《本經疏證》:「五味子能收諸氣入腎,入腎即為五臟六腑之精,腎受而藏之矣。」


    38.吳(十八)診脈細數,左垂尺澤,先天最素薄,真陰未充,當精通年歲,陰氣早泄,使龍相刻燃,津液暗消,有虛怯根萌,藥宜至靜純陰,保養尤為要旨,

    知柏六味去丹澤[96]可參考案25,清虛火宜減丹澤

  97. [97]滋陰潛陽
  98. [98]滋陰潛陽,兼去虛火《景岳全書》:「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謂黃柏能制膀胱命門陰中之火,知母能消肺金製腎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陰,是即所謂滋陰也,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藥也。」
  99. [99]也是補腎固精為主,
  100. [100]補腎
  101. [101]《本草乘雅》:「入腎益肝。入腎為黑。為腎之心藥肝藥,肝之腎藥心藥,心之肝藥腎藥也。」
  102. [102]平肝陽
  103. [103]滋腎益肝
  104. [104]三才加麥冬滋陰,加茯神補陽,所以是陰陽雙補,再有龜板,就是滋陰之功再添
  105. [105]益腎兼清心
  106. [106]補精氣,兼安神
  107. [107]填精補血
  108. [108]補腎陽,益腎陰
  109. [109]強腎固澀,兼清心安神
  110. [110]滋腎填精,益氣養血,升固奇經,通補督脈
  111. [111]補命門,強筋骨,在此可以幫病人舒筋,只是副作用會滑腸
  112. [112]助補腎陰腎陽
  113. [113]補血活血,還能陰中求陽
  114. [114]強筋骨,益腎
  115. [115]就是青囊龍斑丸
  116. [116]行氣亦會耗氣,過虛之人去木香
  117. [117]補腎元,壯腎陽
  118. [118]溫補命門,補腎強腰,壯陽,固精,縮尿
  119. [119]六味去澤加桂心五味子
  120. [120]補腎元,偏補陽方向
  121. [121]溫腎益精強筋骨
  122. [122]通脈補腎
  123. [123]活血通經
  124. [124]溫腎強筋骨
  125. [125]都是平補腎的陰陽
  126. [126]以平補為主,兼強筋骨
  127. [127]《本經疏證》:「茯苓不特能使陰隨陽化,並能使陽藥不至耗陰,陰藥不至抑陽,其斡旋之妙,有非他物所能并者。」
  128. [128]補腎兼潤下
  129. [129]助補腎之外,也能滑腸《本草經疏》:「合而論之,甘寒益血而除熱,其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無疑矣」《本草新編》:「助補腎陰。同熟地、山茱萸、五味子、人參同用,實益算仙丹,誠恐世人不知製法,所以單言桑葉之奇」
  130. [130]三瀉只留茯苓,用肉桂五味子強溫陽力
  131. [131]虛甚去掉行氣藥木香。《得配本草》:「臟腑燥熱,胃氣虛弱,陰虛及氣脫者,禁用」
  132. [132]潤腸補陽
  133. [133]啟水上益
  134. [134]通陰煎用法
  135. [135]佐補腎兼清上
  136. [136]其實就是炙甘草湯,只是炙甘草沒有重用,稱為複脈湯,以補陰液為主。
  137. [137]補腎元以固精
  138. [138]四君益脾
  139. [139]補腎
  140. [140]補腎活血。《藥鑑》:「與白朮、白芍、生地同用,則能滋陰補腎」
  141. [141]開下焦肝脾腎之結
  142. [142]肉桂引火歸源
  143. [143]用的佐助補腎藥
  144. [144]先補脾制膽再說
  145. [145]理中湯的變方。《景岳全書》:「凡脾腎中虛等證,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宜溫潤者,當用理陰,大營之類。欲知調補,當先察此。」
  146. [146]熟地、當歸、乾薑加人參,以滋腎為溫陽為主
  147. [147]主固腎陰,參茯配也能瀉腎火
  148. [148]主補脾腎
  149. [149]補中行氣
  150. [150]《本經疏證》:「白朮茯苓,是導脾家水氣歸,然歸而氣無所行,又必變生別,入以黃耆使由下焦入衛,遍行於一身,猶恐茯既歸,隨小便而盡泄也,故以五味子杜仲監之,使當行者行,當留者留,是則病機治法,全以氣為用,學者可以觸無窮之悟加強分清。」
  151. [151]胃陽不足
  152. [152]去白朮用之後的益智仁的來替,比較溫性來增加食慾
  153. [153]斂肝胃之陰,溫脾燥濕。
  154. [154]補心陰,略潤胃
  155. [155]輕補胃陰。《景岳全書》:「欲用輕清緩補者,此為最當」
  156. [156]使力道集中在中焦,而不太發散
  157. [157]斂腎氣
  158. [158]補肝脾腎三陰
  159. [159]早補腎,晚補脾
  160. [160]好吧!我承認目前還找不到去薑糖的理由
  161. [161]配方在下,健脾補中用
  162. [162]溫腎益陰強筋骨
  163. [163]補腎元
  164. [164]強筋骨,兼補腎
  165. [165]就是臍帶
  166. [166]就是金匱腎氣丸
  167. [167]脾腎雙補丸,出處很多,就是四君子和六味丸的加減合方
  168. [168]補中,視為治喘多,因沒有蓯蓉為之使
  169. [169]健脾化滯
  170. [170]都是補腎,適合早上服用。
  171. [171]脾腎雙補,以腎為主
  172. [172]補脾胃
  173. [173]都是澀腸止瀉
  174. [174]除了澀腸止瀉,也能緩木克土之痛
  175. [175]引藥入胃
  176. [176]滋腎陰為主
  177. [177]就是生脈散,生津止咳,補氣生陰
  178. [178]雖然都是固腎藥,也都能順便補到脾胃
  179. [179]是真陰虛,厥陽犯胃的可能脈象。張錫純:「左脈弦硬、有力、長。見於下元虛損,肝腎陰虧,陰虛不能潛陽,肝膽急火炎起,或肝火與肝氣相並,沖激胃腑,致胃氣不得下行,或沖氣因虛上衝,並迫胃氣上逆,吐血,咳逆」
  180. [180]都能滋陰清熱
  181. [181]滋腎益肝
  182. [182]調補胃陰
  183. [183]潤陰略提陽氣
  184. [184]潤中上焦之陰
  185. [185]潤肺胃之陰,去半夏以加強潤性
  186. [186]略補脾腎
  187. [187]都是安神潤心的藥
  188. [188]桂枝湯加當歸茯神牡蠣,調營養血兼安神
  189. [189]同上案
  190. [190]參歸益氣血,桂芍調營血
  191. [191]同上案,建中調營
  192. [192]大小建中湯合方
  193. [193]陽氣滯躓於下焦血分。《本經疏證》:「陽氣躓於上焦血分,則呼吸迫促,為咳逆上氣;陽邪躓於營衛血分,則經脈爭道,寒熱洗洗在皮膚中;陽氣躓於下焦血分,則血海不安,漏下絕子中風中惡客氣虛冷,皆氣為血撓之所致也。」
  194. [194]開陰結以助當歸活血
  195. [195]滋腎,清心,略加化瘀
  196. [196]不助精氣行三焦,省下資源給心營
  197. [197]白芍能斂上焦陰,破下焦陰,所以是營陰入心,使脾氣易入心化赤,再藏於血
  198. [198]清心熱,補心腎之陰,
  199. [199]《本經逢原》:「丹參氣平而降,心與包絡血分藥也。」
  200. [200]個人覺得只是因為中焦不起的話,清上補下都是沒用的
  201. [201]潤肺胃之陰
  202. [202]如作者說的,培中固下
  203. [203]補益心脾
  204. [204]申陽氣,補胃氣,人參不用茯苓加強,因為是補而加強食慾,而不是通腑在用
  205. [205]同上案
  206. [206]補中以議後治
  207. [207]加強建中
  208. [208]補中並斂於腎
  209. [209]補中益氣湯,緩合氣虛造成的寒熱症狀
  210. [210]補血健脾
  211. [211]戊己湯通常是指芍藥甘草湯,沒有白朮可去,所以我不知道怎解。
  212. [212]以人參補元氣代飴糖補中
  213. [213]補腎元,斂腎精,再加五味子納氣平喘
  214. [214]之前用八味丸先拉回陽氣,現在用較溫的方式平補陰陽
  215. [215]肝腎,就是血瘀脅痛,仲景是用旋複花湯,葉天士再用桃歸蔞皮加強行氣化瘀。
  216. [216]蓯蓉和五味子配能更有利補腎。《得配本草》:蓯蓉為之使
  217. [217]補氣血,強筋骨,
  218. [218]入手足厥陰行血,推氣以貫四肢
  219. [219]補胃伸陽
  220. [220]也是補胃伸陽,只是用參茯加強通胃陽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