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胸痺)+註

1.浦,中陽困頓濁陰凝冱,胃痛徹背,午後為甚,即不嗜飲食,亦是陽傷,溫通陽氣,在所必施。(胸脘清陽不運)

薤白(三錢)[1],半夏(三錢)[2],茯苓(五錢)[3],乾薑(一錢)[4],桂枝(五分)[5]


2.華(四六),因勞,胸痺,陽傷,清氣不運,仲景每以辛滑微通其陽。

薤白,栝蔞皮,茯苓,桂枝,生薑[6]


3.王,胸前附骨板痛,甚至呼吸不通,必捶背稍緩,病來迅速,莫曉其因,議從仲景胸痺症,乃清陽失展,主以辛滑。

薤白[7]、川桂枝尖[8]、半夏[9]、生薑、加白酒[10]一杯同煎。


4.謝,沖氣至脘則痛,散漫高突,氣聚如瘕[11],由乎過勞傷陽。

薤白[12]、桂枝、茯苓[13]、甘草,臨服沖入白酒一小杯。


5.某(六五),脈弦,胸脘痺痛欲嘔,便結,此清陽失曠,氣機不降,久延怕成噎格。

薤白(三錢)[14]、杏仁(三錢)[15]、半夏(三錢)[16]、薑汁(七分)、濃朴(一錢)、枳實(五分)[17]


6.徐(六一),胸痺因怒而致,痰氣凝結。

土栝蔞[18],半夏[19],薤白[20],桂枝,茯苓[21],生薑


7.王(五七) 氣逆自左升,胸脘阻痺,僅飲米湯,形質不得下咽,此屬胸痺,宗仲景法,

栝蔞薤白湯[22]

又,脈沉如伏,痞脹格拒,在脘膈上部,病患述氣壅,自左覺熱,凡木郁達之,火鬱發之,患在上宜吐之。

巴豆霜(一分製)、川貝母(三分)、桔梗(二分)[23],為細末服,吐後,服涼水即止之。


8.某(二六) 肺衛窒痺,胸膈痺痛,咳嗆痰粘,苦辛開鬱為主,當戒腥 。

栝蔞皮[24],炒桃仁[25],冬瓜子[26],苦桔梗[27],紫菀[28],川貝母[29]


9.華,陽氣微弱,胸痺[30]

苓桂朮甘湯[31]


10.某(二十) 脈弦,色鮮明,吞酸胸痺,大便不爽,此痰飲凝冱,清陽失曠,氣機不利,法當溫通陽氣為主。

薤白[32],杏仁,茯苓[33],半夏,濃朴[34],薑汁


11.某(三八) 氣阻胸痛。

鮮枇杷葉[35],半夏[36],杏仁,桔梗[37],橘紅[38],薑汁


12.某,脈沉,短氣咳甚,嘔吐飲食,便溏瀉[39],乃寒濕鬱痺,胸痺如,無非清陽少旋[40]。(寒濕鬱痺)

小半夏湯[41]加薑汁[42]


13.王(三三) 始於胸痺,六七年來,發必嘔吐甜水黃濁,七八日後漸安,自述病發秋月,意謂新涼天降。郁折生陽,甘味色黃,都因中焦脾胃主病,仿內經辛以勝甘論。(脾胃陽虛)

半夏,淡乾薑[43],杏仁,茯苓[44],濃朴[45],草蔻[46],薑汁法丸。


14.某,痛久入血絡,胸痺引痛。(血絡痺痛)

炒桃仁[47],延胡[48],川楝子[49],木防己[50],川桂枝[51],青蔥管


胸痺與胸痞不同,胸痞有暴寒鬱結於胸者,有火鬱於中者,有寒熱互郁者,有氣實填胸而痞者,有氣衰而成虛痞者,亦有肺胃津液枯澀,因燥而痞者,亦有上焦濕濁彌漫而痞者。

若夫胸痺,則但因胸中陽虛不運,久而成痺,內經未曾詳言,惟金匱立方,俱用辛滑溫通,所云寸口脈沉而遲,陽微陰弦,是知但有寒症,而無熱症矣。先生宗之加減而治,亦惟流運上焦清陽為主,莫與胸痞結胸噎膈痰食等症混治,斯得之矣。(華玉堂)

徐評,此即俗名心頭痛也。病有數種,偶然卒得者,不外仲景栝蔞薤白湯,其餘諸種,各有治法,非一煎劑所能必愈也。案中俱不能見及。

  1. [1]溫中,散結氣。《本經逢原》:「專用以泄胸中痺氣也」
  2. [2]降胸膈氣機,去痰
  3. [3]開胸痺,是茯苓杏仁甘草湯思路,《本草崇原》:「茯苓,本松木之精華,藉土氣以結成,故氣味甘平,有土位中央而樞機旋轉之功。稟木氣而樞轉,則胸脅之逆氣可治也。稟土氣而安五臟,則憂恚驚恐悸之邪可平也。裡氣不和,則心下結痛。表氣不和,則為寒為熱。氣鬱於上,上而不下,則煩咳逆,口焦舌乾。氣逆於下,交通不表,則小便不利。茯苓位於中土,靈氣上薈,主內外旋轉,上下交通,故皆治之。久服安肝藏之魂,以養心藏之神。」
  4. [4]溫中以助化痰
  5. [5]佐助溫陽化氣
  6. [6]栝蔞薤白桂枝湯加茯苓,通胸陽,佐茯苓結胸脅逆氣
  7. [7]溫中散結
  8. [8]溫陽通絡
  9. [9]降胸膈逆氣
  10. [10]溫胸陽
  11. [11]氣滯幾乎快成實了
  12. [12]通陽散結
  13. [13]伸中陽,解逆氣
  14. [14]通陽散結
  15. [15]《本經疏證》:「茯苓杏仁甘草湯中用杏仁,乃為茯苓旁搜溢入之飲。」《本草思辨錄》:「茯苓淡滲散結,是有形之飲。杏仁苦溫下降,是無形之氣。二者合而痺者斯開,塞者斯通。」,但此處沒有和茯苓配,我的理解是幫助便結在用的,獨用杏仁的話,也有開胸逆的功能。只是不甚強,但和厚朴、枳實一橫一直,可以作為佐助藥理胸膈氣機。《本草思辨錄》:「杏仁直降橫擴,雖同無狠力,有藉於他藥,而以二者權之,直降之力,差優於橫擴。」
  16. [16]降胸膈逆氣
  17. [17]一橫一直,理胸膈氣機,因為半夏杏仁縱向理氣較強,所以枳實只用五分。
  18. [18]開胸降痰又性潤,當然這麼全面的藥,大概只能佐助。《本草綱目》:「仲景治胸痺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胸滿痛,皆用蔞實。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
  19. [19]理胸膈逆氣,兼化痰結
  20. [20]通陽散結
  21. [21]伸中陽,解逆氣
  22. [22]不管是+桂枝、+半夏、+白酒,都是通胸陽用,沒有寫到痰氣,所以筆者推測是典型的栝蔞薤白白酒湯。
  23. [23]就是三物小白散,用吐的方法來去痰飲的方子
  24. [24]寬胸開胸降痰又兼潤
  25. [25]化血瘀,解胸痺,其實整個方子就是葦莖湯加減,開胸痺,排肺膿
  26. [26]排肺飲,因為痰粘,概念上近於肺膿
  27. [27]也是排肺部痰飲
  28. [28]去胸中結氣。《本草乘雅》:當有五色,取色紫、味苦者,以治胸中寒熱結氣。胸中,肺部也。肺中有火,外發而為痿躄,內鬱而為咳喘,及肺熱葉焦,致五藏不安者。用其色以行肺用,用其氣以散肺結,用其味以順火性,倘無結氣而用之。過泄肺氣矣。只有肺實證比較適合用此藥。《景岳全書》:「惟肺實氣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乃可用之」
  29. [29]和桔梗配化燥痰,也都能散結解毒,以助排膿
  30. [30]是虛型,而非實寒的胸痺
  31. [31]溫如茯桂朮甘湯就夠了
  32. [32]通陽散結
  33. [33]一化飲,一降氣,合作去胸痺《本草思辨錄》:「茯苓淡滲散結,是有形之飲。杏仁苦溫下降,是無形之氣。二者合而痺者斯開,塞者斯通。」
  34. [34]一降,一橫,行氣化飲
  35. [35]降肺胃之氣
  36. [36]降氣,且辛開散氣
  37. [37]一降一升,理肺氣,也理胸膈之氣
  38. [38]理肺氣
  39. [39]脾胃症狀都有,所以寒濕內生是合理的
  40. [40]雖然可以建中,但要去胸痺,先用小半夏湯就行
  41. [41]化痰飲
  42. [42]增加去寒力
  43. [43]辛開降氣化痰
  44. [44]搜飲利水
  45. [45]行氣化痰
  46. [46]溫中化濕
  47. [47]化血瘀結胸
  48. [48]入肝化瘀。《本經逢原》:「當歸、芍藥,調腹中血虛痛;延胡、五靈,治胸腹血滯痛」
  49. [49]和延胡索配合就是金鈴子散,強力行氣止痛藥,治心腹脇肋諸痛,
  50. [50]從上焦血分除濕,使已化之血能成飲走下
  51. [51]助防已化飲,助血藥通絡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