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眩暈)+註

1.徐,脈左浮弦數[1],痰多,脘中不爽[2],煩則火升眩暈[3],靜坐神識稍安,議少陽陽明[4]同治法。(痰火)

用藥:羚羊角[5]、連翹[6]廣皮白、半夏曲[7]黑山梔、香豆豉[8]


2.某,痰火風在上[9],舌乾[10]頭眩[11]

用藥:天麻、鉤藤[12]、菊花[13]橘紅、半夏曲、茯苓[14]、山梔[15]、花粉[16]


3.某,酒客中虛,痰暈[17]

用藥:二陳加朮[18]、白蒺藜[19]鉤藤、天麻[20]


4.江(五十),脈弦動[21],眩暈痰多[22],胸痺窒塞[23],此清陽少旋,內風日沸,當春地氣上升,最慮風痱[24](內風挾痰)

用藥:明天麻[25]、白蒺藜[26]、桂枝[27]半夏、橘紅、茯苓、苡仁、炙草[28]

又 頭額悶脹,痰多作眩

用藥:外台茯苓飲[29]加羚羊角桂枝竹瀝薑汁法丸[30]


5.吳(四五),診脈芤弱[31],痰多眩暈[32],心神過勞[33],陽升風動,不可過飲助升[34],治痰須健中,熄風可緩暈。

用藥:九蒸白朮[35]、炒杞子[36]、白蒺藜[37]、茯苓[38]、菊花炭[39]


6.周,內風挾痰眩暈[40],吐出清水[41]

半夏、茯苓、廣皮[42]天麻、鉤藤、菊花[43]


7.張,肝風內沸,劫爍津液[44],頭暈[45],喉舌乾涸[46]。(肝風)

用藥:大生地[47]、天冬[48]、麥冬[49]、萸肉[50]、阿膠[51]、生白芍[52]


8.陳,肝風動逆不熄,頭暈

用藥:九製首烏(四兩)[53]、甘菊炭(一兩)[54]、杞子(二兩)[55]、桑椹子(二兩)[56]、黑芝麻(二兩)[57]、巨勝子(一兩半)[58]、牛膝(一兩半)[59]、茯神(二兩)[60]、青果汁法丸。


9.洪(四十),內風逆,頭暈。[61]

用藥:經霜桑葉(一錢)、炒黃甘菊花炭(一錢)[62]、生左牡蠣(三錢)[63] 黑豆皮(三錢)[64]、徽州黑芝麻(二錢)[65] 、茯神(一錢半)[66]


10.某,兩寸脈浮大[67],氣火上升,頭眩,甚則欲嘔吐,厥陰上干[68],久則陽明失降,土被木克,脾胃俱傷。 先當鎮肝陽

用藥:製首烏、豆皮、炒杞子、天冬[69]、柏子仁[70]、紫石英[71]、茯神[72]、南棗[73]


11.某,操持驚恐[74],相火肝風上竄,目跳頭暈[75],陰弱欲遺[76],脈左弦勁,右小平[77]

用藥:生地、白芍、丹皮[78]鉤藤、天麻[79]白蒺藜、黃菊花[80]、橘紅[81]


12.王(六三),辛甘寒,眩暈已緩[82],此絡脈中熱[83],陽氣變現[84],內風上冒,是根本虛在下,熱化內風在上,上實下虛,先清標恙。(絡熱)

羚羊角[85]、元參心[86]、鮮生地[87]、連翹心[88]、鬱金[89]、石菖蒲[90]
又 照前方去菖蒲鬱金加川貝花粉[91]


13.某(二四)

暈厥,煩勞即發,此水虧不能涵木[92],厥陽化風鼓動,煩勞陽升,病斯發矣。據述幼年即然,藥餌恐難杜絕。(陰虛陽升)

熟地(四兩)[93]龜版(三兩) 牡蠣(三兩)[94]、天冬(一兩半) 萸肉(二兩)[95] 五味(一兩)[96] 茯神(二兩)[97]牛膝(一兩半)[98]、遠志(七錢)[99]、靈磁石(一兩)[100]


14.田(二七),煩勞,陽氣大動,變化內風,直冒清空,遂為眩暈,能食膚充,病不在乎中上[101],以介類沉潛真陽,鹹酸之味為宜。
用藥:淡菜膠、龜版膠、阿膠、熟地、萸肉、茯苓、川斛、建蓮、山藥漿丸[102]


15.嚴(四五),營虛,內風逆,心悸頭暈。[103](營血虛)

用藥:炒杞子、柏子仁、三角胡麻[104]、川斛[105]、生左牡蠣、冬桑葉[106]


16.李(七三),高年頗得納穀安寢,春夏以來,頭暈[107],跗腫[108],不能健步[109],此上實下虛,腎氣衰,不主攝納,肝風動,清竅漸蒙。大凡腎宜溫,肝宜涼,溫納佐涼,乃複方之劑。(下虛)

附都氣[110]加車前[111]淡天冬建蓮丸[112]


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為六陽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竅,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膽之風陽上冒耳。甚則有昏厥跌仆之虞,其症有夾痰,夾火,中虛,下虛,治膽,治胃,治肝之分,火盛者,先生用羚羊山梔連翹花粉元參鮮生地丹皮桑葉,以清泄上焦竅絡之熱,此先從膽治也。痰多者必理陽明,消痰如竹瀝薑汁,菖蒲橘紅,二陳湯之類,中虛則兼用人參,外台茯苓飲是也。下虛者,必從肝治,補腎滋肝,育陰潛陽,鎮攝之治是也。至於天麻鉤藤菊花之屬,皆系熄風之品,可隨症加入,此症之原,本之肝風,當與肝風中風頭風門合而參之。(華岫云)

徐評:眩暈清火養肝,固為正治。但陽氣上升,至於身體不能自主,此非浮火之比,古人必用金石鎮墜之品,此則先生所未及知也。憶余初至郡中治病,是時喜用唐人方,先生見之,謂人曰,有吳江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頗有心思。但藥味甚雜,此乃無師傳授之故,以後先生得宋板外台秘要讀之,複謂人曰,我前謂徐生立方無本,誰知俱出外台,可知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先生之服善如此,猶見古風,所謂藥味雜,即指金石品也。因附記於此。

  1. [1]左弦數應是肝膽有熱,浮有可能是熱盛造成的,因為本證沒有表證
  2. [2]病人有有形之痰加上脘中不爽,但沒有脾虛,可能是肝火灼津造成的熱痰
  3. [3]肝陽易動
  4. [4]清肝膽火氣,去胃中積痰
  5. [5]平肝火,治肝陽上亢
  6. [6]雖然主清心火,但也兼清少陽之火及陽明濕熱,很合病人需要
  7. [7]去痰
  8. [8]梔子豉湯,去胸中鬱熱,陽明熱證的典型用藥
  9. [9]我把它理解為肝火夾痰,而肝火痰火都能生風
  10. [10]火盛舌乾
  11. [11]痰火及肝陽上擾
  12. [12]平肝息風
  13. [13]除了去風,還能疏肝
  14. [14]二陳湯組合,去痰
  15. [15]沒有和豆豉配,所以在此應該是用來主清肝火
  16. [16]不但能去痰清熱,還能潤上焦止渴,這是對應口乾的症狀加的藥
  17. [17]中虛生痰,因痰致暈
  18. [18]二陳去痰,加朮更補中虛
  19. [19]和菊花功能很像,但疏肝強去風弱,和菊花相反
  20. [20]平肝息風
  21. [21]虛風內動甚的脈象
  22. [22]痰濁上擾
  23. [23]痰阻中胸中而氣滯
  24. [24]虛風內動的情況愈強,中風偏癱(也就是風痱)的機會就愈高
  25. [25]平肝息風,以上的醫案都有配鉤藤,怎麼這回不用了呢?我的理解是鉤藤性寒能清熱,但此病人是虛風內動並無熱象,用平性的天麻就夠了。
  26. [26]主疏肝、兼去風
  27. [27]要去痰可以用溫性的桂枝助痰化氣,當然這要在病人沒有熱象的情形下,這個病人就可以
  28. [28]二陳湯加薏苡仁,加強去痰濕之力
  29. [29]四君子加陳皮、枳實,因為痰濁已經上犯,陳皮枳實可以加強行氣及下痰氣
  30. [30]竹瀝是強力去痰藥,但性寒,用桂枝除了幫助化痰,還可以佐制竹瀝的寒性,羚羊角在我的理解為清頭面肝膽經絡的痰火(不過歷代醫家只有張景岳說過羚羊角可以去痰火),病人沒有熱象,所以視薑汁除了使藥為用,亦為羚羊角的佐制藥
  31. [31]可能是亡血,可能是陰虧,都可能和內風有關係
  32. [32]風痰上擾
  33. [33]過思傷脾
  34. [34]多喝水雖然易使水飲堆積,但不至於助陽,我的理解是不能過度喝酒比較合理
  35. [35]治痰須健中
  36. [36]滋補肝腎
  37. [37]主疏肝,兼去風,也有一點補肝腎的功能
  38. [38]合白朮去痰健中
  39. [39]主去風,兼疏肝,和蒺藜互補不足
  40. [40]脾虛生痰致眩,內因性的風動
  41. [41]痰濕傷脾,不能上輸下布
  42. [42]二陳湯去痰
  43. [43]葉天士的常用熄風平肝配伍,這次怎麼不去鉤藤了?…我也想不到理由XD
  44. [44]我解讀為外有肝風,內有火熱傷陰的現象
  45. [45]肝陽化風
  46. [46]有舌乾表示陰液虧是最重要的事,是本,而陽升和風動都是標,直接大補陰血
  47. [47]補陰涼血
  48. [48]補腎陰
  49. [49]用來潤上焦解渴
  50. [50]補肝陰
  51. [51]沒有補陰的效果,但能助陰化血,又能助血歸於肝,對肝腎陰虧還是很有效的
  52. [52]破陰結用以生血,也整合陰液資源兼柔肝
  53. [53]補肝腎
  54. [54]就是菊花,並非菊花炒炭,因為炒炭是治咳血的,菊花可以去風熱,平肝息風才是此證合理的用藥
  55. [55]平補腎
  56. [56]滋陰補血,雖然效少,但多用還是有效的
  57. [57]潤腎補腎
  58. [58]就是胡麻,也就是白芝麻,也用來潤腎補腎的
  59. [59]補肝腎、強筋骨,但我願意理解為引火下行。《醫學衷中參西錄》「重用牛膝引其氣血下行,並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
  60. [60]《開寶本草》:療風眩、風虛、五勞、七傷
  61. [61]我猜應該是單純的頭暈,中醫的眩暈幾乎都從風症考慮,沒有其他明顯症狀就,就只症狀治療,用藥也是保守的補肝腎平肝去風藥,沒有下重手
  62. [62]功用類似,都是疏肝去風
  63. [63]滋陰兼平肝
  64. [64]不是火鍋料的豆皮,是黑豆的皮,用來滋補肝腎的
  65. [65]也是滋補肝腎用
  66. [66]《開寶本草》:療風眩、風虛、五勞、七傷
  67. [67]上盛下虛之象
  68. [68]肝陽上犯
  69. [69]都是補肝腎之陰
  70. [70]《景岳全書》說它「潤心肺,養肝脾,滋腎燥」,都很合用,而且安神的功能也能和石英配合鎮心
  71. [71]重鎮安神
  72. [72]療風眩,從醫案常用度來看,是葉天士很喜歡用的藥之一
  73. [73]為何不用紅棗呢?因為紅棗補脾多,南棗益腎多
  74. [74]情志已受影響,以方測病機的話,就是營血不足,虛火擾心造成的
  75. [75]陰不足,陽動甚
  76. [76]雖然我不知道欲遺什麼,不過陰弱就是很強的證據了
  77. [77]左部血分拘急甚,右主氣,狀況還行,所以血分藥要用得猛一點
  78. [78]犀角地黃湯去犀角,助生營陰而平相火
  79. [79]平息肝風
  80. [80]作者常用的疏肝去風藥對
  81. [81]橘紅味苦清心,也可算是情志用藥,雖然這種用法不常見,但本草都是有記載的,而且此病人沒有明顯的熱象,或許去犀角,用橘皮少許清心是作者的意圖
  82. [82]辛甘寒類藥物(例如石膏)用後,眩暈有緩
  83. [83]我想是心包絡中有熱,是表示內有伏火造成的熱盛動風,病位以心營為主
  84. [84]無形的陽氣轉化為有形的熱象
  85. [85]清熱息風
  86. [86]清心透營
  87. [87]入營清熱,也兼補陰液
  88. [88]清心熱
  89. [89]清心熱,也能在胸中行氣化瘀,對心熱的宣或透都很有幫助《本草備要》:涼心熱,散肝鬱,下氣破血,行滯氣,亦不損正氣
  90. [90]《本草求真》:入心宣氣通竅,雖然其性為熱,但常和鬱金同用,以入心營通竅
  91. [91]作者沒有寫變化,當然就不知道加減為何意,不過筆者自己推測:菖蒲鬱金清營通竅,是入心經;川貝花粉清熱去痰,是入肺經,兩者都是清上焦之熱,但清心或清肺的熱偏重不同
  92. [92]肝腎陰虧不能制火
  93. [93]補陰補血
  94. [94]滋陰平肝
  95. [95]補肝腎之陰
  96. [96]收斂,整合腎陰資源
  97. [97]安神,兼療風眩
  98. [98]補肝腎兼強身
  99. [99]補腎寧心
  100. [100]遇煩勞即發,那安神寧心也對病情有幫助
  101. [101]情況還算好,用藥以調補為主
  102. [102]一派滋陰潛陽之藥,鎮肝息風藥少用,以養本為主的方子
  103. [103]以方測證來看,應該是營陰血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血虛不能上榮的頭暈和心悸,而且症狀不算嚴重
  104. [104]三藥都能滋補肝腎,慢慢地滋補
  105. [105]可以泛用性地補陰,主補胃陰腎陰,之所以不常用的原因是,它的力道挺弱的
  106. [106]滋陰潛陽
  107. [107]陽虛清陽不升、血虛不上榮、陰虛內風動,都是可能的原因,合併後面的症狀看來,是陰陽兩虛
  108. [108]有腫表示脾陽或腎陽不足
  109. [109]腎陽或腎氣不足證據再加多
  110. [110]都氣丸就是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能助腎納氣,附都氣我猜是再加附子,用以微微生火助陰化陽
  111. [111]有足腫用車前子利水
  112. [112]助補腎陰,且益氣固精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