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淋帶)+註

1.某,溫邪劫陰,帶下火升,胸痞,脈小數。(溫邪傷陰)

生地、阿膠、牡蠣、川斛、小麥、茯苓[1]


2.某,陽明脈虛,手麻足冷身動,帶下如注,用通攝方。(胃虛)

人參、桂枝木、茯苓[2]、桑螵蛸[3]、生杜仲[4]、歸身[5]

又,胸中似冷,熱飲乃爽,照前方去杜仲加白芍炮薑[6]


3.陳(二七),色蒼脈數,是陰不足,心中泛泛,即頭暈腹痛,經水仍來,兼有帶下[7],肝陽內擾,風木乘土,法當酸以和陽,鹹苦堅陰。(風陽乘土)

生白芍、細生地、清阿膠、牡蠣、樗根皮[8]、黃柏[9]

又,烏骨雞,生地,阿膠,牡蠣,天冬,白芍,白薇,杜仲,川斷,湖蓮[10]


4.龔,帶淋日久,脂液垂涸,奇脈俱傷,營衛亦偏,內風自動,則中焦氣奪,浮腫腹膨,為寒為熱矣。暫以鹹緩和陰。(液涸風動)

阿膠,牡蠣,蓯蓉,柏子霜,郁李仁[11]


5.袁,舌光赤,頭脹身熱,帶下如注,此五液走泄,陽浮熱蒸,當用攝劑。若與鹿角霜沙苑,仍是升舉動陽,則無效矣。(陰虛陽浮)

熟地炭,阿膠,芡實,茯苓,湖蓮肉,炒山藥[12]

又 照前方去阿膠山藥加桑螵蛸萸肉炭。


6.吳,崩帶淋漓,陰從下走,暈厥汗出,陽從上冒,逢谷雨暴凶,身中陰陽不相接續,怕延虛脫,戌亥時為劇,肝腎病治。[13]

人參、阿膠,生龍骨,生牡蠣,五味,茯神[14]

又,血液去則臟陰失守,神不內附,致目中妄見,非鬼祟也。當先鎮陽神為主。若驟用陰藥,則有妨胃納矣。

人參,龍骨,五味,茯苓[15],芡實[16],建蓮肉[17]

又,淋帶黃白未淨[18],五更心悸汗出[19]

人參,炒枸杞,五味,茯苓,芡實,湖蓮肉[20]


7.某(二五),脈左細,前用通補,據述痛起,得按痛緩,八脈空虛昭然,舍此補養,恐反增劇矣。(奇脈虛)

當歸,烏賊骨,紫石英,杜仲,杞子,柏子仁,沙苑,茯神[21]


8.某,女科病,多倍於男子,而胎產調經為主要,淋帶瘕泄,奇脈虛空,腰背脊膂牽掣似墜,而熱氣反升於上,從左而起,女人以肝為先天也。醫人不曉八脈之理。但指其虛,剛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經治法,先以震靈丹固之[22],每服一錢五分。

又,淋帶瘕泄,諸液耗,必陰傷,此參附薑桂,劫陰不效,而膠地陰柔,亦不能效,蓋脈隧氣散不攝,陰藥沉降,徒擾其滑耳。必引之收之固之,震靈丹意,通則達下,澀則固下,惟其不受偏寒偏熱,是法效靈矣。後方常用。

人參(一錢)、鹿角霜、(一錢半)、沙苑(一錢半)、桑螵蛸(三錢)、炒杞子(一錢半)、茯神(三錢)、炙草(五分)[23]

人參(二兩隔紙烘研)、麋茸(二兩切烘研)、生菟絲子(二兩研)、淡補骨脂(一兩半炒)、生紫石英(一兩二錢)、生餘糧石(一兩二錢)、茯苓(一兩半)、炒黑小茴(五錢)、炒黑遠志(五錢),晚服妙香三錢。[24]


9.姚(二三) 自乳血耗,脈絡空豁,脊膂椎髀酸,帶下不已,問下部已冷,陰虛及陽,速速斷乳,不致延勞。

人參,鹿角霜,枸杞,桑螵蛸殼,杜仲,茯苓,沙苑,白薇[25]


10.徐(四十) 經漏成帶,下焦畏冷,眩暈,肝臟陽升,八脈空乏。

當歸、炒白芍、炒黑枸杞、杜仲、海螵蛸、炒沙苑[26]


11.楊(三七) 寡居,獨陰,自多愁煩思郁,加以針黹,目注凝神,陽上巔為眩暈,八脈無氣,自帶下下冷。 內風日動,痱疹麻木,常為隱現,以暖下柔劑和其陰陽,可得小效。

製首烏,三角胡麻,枸杞,甘菊花炭[27]用紅棗搗丸早上服四錢。


12.王(二七) 產後漏淋成帶,入暮溺頻不爽,驚恐神呆,骨骱盡痛,是肝腎內損,漸及奇經,不司束固,是產後虛在下,甘辛潤補肝腎,不與燥藥,以腎惡燥,肝忌剛也。

枸杞子(炒黑)、鹿角霜、歸身、菟絲子(炒香)、生杜仲、沙苑子、茯苓、補骨脂(鹽水煎淡)[28]

13.某,少腹拘急,大便燥艱,淋帶赤白,此屬液涸。(陰陽並虛)

肉蓯蓉,枸杞子,河車,當歸,柏子仁,郁李仁[29]

又,淋帶年久,少腹拘急脹痛,溲不爽,大便艱澀,得泄氣則脹寬,食物少納,脘中不降,必撫摩始下,此病久臟陰腑陽皆傷,熱藥難受,以通陽固陰兼之。

(早服)人參 歸身 炒杞子 茯苓 麋茸 河車[30]

暮服震靈丹二十粒。[31]

14.蔣,帶下不止,少腹內踝連痛,至不能伸縮,絡脈不宣,最有結癰綿纏,不可不慮,醫雲肝氣,豈有是理。(血虛脈絡滯痛)

桂枝、生沙苑、遠志、當歸、鹿角霜、杞子、茯苓[32]


帶下者,由濕痰流注於帶脈,而下濁液,故曰帶下,婦女多有之,

  • 赤者屬熱,兼虛兼火治之。
  • 白者屬濕,兼虛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補脾腎兼升提,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最要分辨。

白帶,白濁,白淫三種,三者相似,而迥然各別。

  • 白帶者,時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元虛損也。
  • 白濁者,濁隨小便而來,混濁如泔,此胃中濁氣,滲入膀胱也。
  • 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後,而來亦不多,此男精不攝,滑而自出也。

至於淋症,由腎虛膀胱積熱所致,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小便澀,淋有氣血砂膏勞五者之殊,皆屬濕熱,氣淋為病,小便澀滯,常有餘瀝不盡。血淋為病,遇熱即發,甚則溺血,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砂淋為病,陰莖中有砂石而痛,溺不得卒出,砂出痛止是也。膏淋為病,溺濁如膏,敗精結者為砂,精結散者為膏,又煮海為鹽之義,勞淋遇勞即發,痛引氣沖。大約帶病,惟女子有之,淋濁男女俱有。景岳云:婦人淋帶,其因有六:

  • 一心旌搖,心火不靜而帶下者,先當清火,宜朱砂安神丸,清心蓮子飲之類。若無邪火。但心虛帶下,宜秘元煎,人參丸,茯菟丸之類。
  • 一欲事過度,滑泄不固而帶下者,宜秘元煎,苓朮菟絲丸,濟生固精丸之類。
  • 一人事不暢,精道逆而為濁為帶者,初宜威喜丸,久宜固陰煎之類。
  • 一濕熱下流而為濁帶,脈必滑數,煩渴多熱,宜保陰煎,加味逍遙散。若熱甚兼淋而赤者,宜龍膽瀉肝湯。
  • 一元氣虛而帶下者,宜壽脾煎,七福飲,十全大補湯。若陽氣虛寒,脈微澀,腹痛多寒,宜加薑附,家韭子丸。
  • 一脾腎氣虛下陷多帶者,宜歸脾湯,補中益氣湯之類

以上淋帶辨症論治,仿佛已備,語雲鴛鴦繡出從君看,莫把金針度與人。若求金針暗度,全憑葉案搜尋。(秦天一)

  1. [1]滋陰兼柔肝,茯苓提陰,小麥補心除煩
  2. [2]通胃暖胃
  3. [3]補腎固澀
  4. [4]補腎
  5. [5]略活血以治麻
  6. [6]減少補下焦,加強補中焦
  7. [7]帶下也可能是肝火引起的,病機是肝經鬱火下流,下注任、帶二脈,《景岳全書,婦人規》:「帶下有由肝經怒火之下流者。」
  8. [8]滋陰潛陽
  9. [9]用來清下焦濕熱
  10. [10]滋陰潛陽,補腎固澀
  11. [11]先和肝腎之陰
  12. [12]以滋陰為主的固澀
  13. [13]陰虛肝風,快成脫症了
  14. [14]安神脫固,急補斂陰血
  15. [15]安神益元
  16. [16]平常是拿來固澀,在此是強志安神用。《本經疏證》:「心之志,耳目之聰明,皆陰中之生氣而注於陽者,皆於精中益氣以交陽,則志之強耳之聰目之明,正有不期然而然者,特精盈而氣不能攝之以交於陽者則可,精不足而有是則無益矣。」
  17. [17]補脾腎,又兼固澀,在此養心的用處也用上了
  18. [18]如果黃表示熱的話,就是虛熱造成的苔黃
  19. [19]陰虛造成的心悸汗出
  20. [20]補心腎之陰以固澀
  21. [21]陰陽雙補,以陽為主
  22. [22]和劑局方的方子,大部份都是治標藥,功用是:補脾腎,固衝任,鎮心神,固崩止帶,祛瘀生新
  23. [23]補腎固澀
  24. [24]比上一方多了一些溫陽力
  25. [25]陰陽雙補
  26. [26]補血補陰
  27. [27]暖下柔劑,略平肝陽
  28. [28]潤補肝腎,陰陽兼有
  29. [29]滋腎潤下
  30. [30]早補腎
  31. [31]晚治標
  32. [32]滋腎通絡,但是從方子來看,對帶下的處理不算多,應該是用量比較多,而在此看不出來而已。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