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不食)+註

1.張,脈虛緩,不食不飢,形寒浮腫[1]。(胃陽虛)

人參、生益智、廣皮、半夏曲、茯苓[2]、生白芍[3]、煨薑


2.楊(氏),胃傷惡食,絡虛風動浮腫,先與荷米煎。

人參[4]、新會皮[5]、檀香泥[6]、炒粳米[7]、炒荷葉蒂[8]


3.潘,不飢不食,假寐驚跳,心營熱入[9],胃汁全虧,調攝十日可愈。(胃陰虛)

鮮生地、麥冬[10]、知母、竹葉心[11]、火麻仁[12]、銀花[13]


4.王,熱損胃汁,不欲食穀。

麥冬[14]、蜜炒知母[15]、地骨皮[16]、川貝母、竹葉心[17]、嘉定花粉、生甘草、甜梨皮[18]


5.陸(二一),時病後,脈弦而勁[19],知飢不納[20],胃氣未和,當靜處調養。

鮮省頭草[21]、鮮蓮子[22]、茯神[23]、大麥仁[24]、川斛[25]、炒知母[26]


6.鄭(四三),脈濡無力,唇赤舌乾微眩,不飢不飽,此天暖氣泄,而煩勞再傷陽氣,夫衛外之陽,內應乎胃,胃既逆則不納不飢矣。[27]

炒麥冬[28]、木瓜[29]、烏梅肉[30]、川斛[31]、大麥仁[32]


7.某,風濕氣痺,不飢[33]。(上焦濕熱阻氣)

杏仁、滑石、土蔞皮、連翹、橘紅、鬱金[34]


8.翁(二二),夏季溫熱上受,首先入肺,河間主三焦極是,今世醫者,初用非發散,即消食,散則耗氣,消則劫胃,究竟熱蘊未除,而胃汁與肺氣皆索,故不飢不食不便,上脘似格似阻,酸濁之氣,皆是熱化,病延多日,苦寒難以驟進,先擬開提上焦氣分。

蘇子[35]、杏仁[36]、土栝蔞皮[37]、枇杷葉[38]、黃芩[39]、降香[40]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此百病之大綱也。故諸病若能食者,勢雖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勢雖輕而必致延劇,此理亦人所易曉也。然有當禁食與不當禁食之兩途,如傷寒之邪,傳入陽明之腑,胃有燥熱昏譫者,有乾霍亂之上下不通,或正值吐瀉之際,或痧未達於表,或瘟疫之邪客於募原,或瘧邪交戰之時,或初感六淫之邪,發熱脘悶,邪氣充塞彌漫,嘔惡痞脹不飢,或傷食惡食等症,此雖禁其穀食可也。其餘一切諸症不食者,當責之胃陽虛,胃陰虛,或濕熱阻氣,或命門火衰,其他散見諸門者甚多,要知此症,淡飲淡粥,人皆惡之,或辛或鹹,人所喜也。或其人素好之物,亦可酌而投之,以醒胃氣,惟酸膩甜濁不可進,至於案中治法,一覽可盡,茲不重贅。(華玉堂)

  1. [1]望診斷為陽虛
  2. [2]二陳加人參益智,化飲補中
  3. [3]收胃氣
  4. [4]補中
  5. [5]佐助理氣
  6. [6]《本草備要》:「能引胃氣上升,進飲食,為理氣要藥。」
  7. [7]滋胃陰
  8. [8]《本草備要》:「燒飯合藥,裨助脾胃,而升發陽氣」
  9. [9]由熱象來斷胃陰不足
  10. [10]潤心潤胃
  11. [11]清心除煩
  12. [12]養心陰
  13. [13]清心包熱
  14. [14]潤肺胃
  15. [15]清胃部氣分熱,而且本身就能滋腎,再用蜜炒可以再增加潤性
  16. [16]清虛熱而不傷正,是小力道的知柏。地骨皮非黃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雖入腎而不涼腎,止入腎而涼骨耳。涼腎必至瀉腎而傷胃;涼骨反能益骨而生髓。《本草新編》:「黃柏、知母瀉腎傷胃,故斷不可多用以取敗。地骨皮益腎生髓,不可少用而圖功。欲退陰虛火動、骨蒸勞熱之症,用補陰之藥,加地骨皮或五錢或一兩,始能涼骨中之髓,而去腎中之熱也。」
  17. [17]潤心清心
  18. [18]潤肺清熱
  19. [19]會讓人想到肝火,但因為是病後可以朝陰耗的方向想,又有胃陰不足的症狀,脈症合參就斷為陰虛
  20. [20]胃陽夠,胃陰較弱
  21. [21]視為佩蘭,平常是用來芳香花濕,是小力道的藿香,但在此是醒脾開胃用
  22. [22]蓮心清心,但蓮肉能養脾胃。《本草新編》:「去蓮心,而止用蓮肉,徒能養脾胃,而不益心腎矣。」
  23. [23]啟水上滋
  24. [24]泛用潤燥
  25. [25]益胃陰
  26. [26]生用瀉火力強,炒後擅長滋陰退虛熱
  27. [27]綜合看起來,是胃部陰陽兩虛,是陰損及陽,所以溫胃是標,益胃陰是本
  28. [28]炒過的麥冬以益胃為多
  29. [29]去濕和胃用,而非用來舒筋。好古治腹脹善噫,心下煩痞。《本草經疏》:「無非取其去濕和胃,滋脾益肺,利筋骨,調榮衛,通行收斂,有并行不悖之功也。」
  30. [30]《本經逢原》:「酸收,益津開胃」
  31. [31]益胃陰
  32. [32]潤臟
  33. [33]濕熱阻胃氣
  34. [34]清上焦濕熱
  35. [35]降氣化痰,利上焦之氣。《本經逢原》:「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
  36. [36]宣散上焦
  37. [37]清肺定喘
  38. [38]降氣清肺化痰
  39. [39]清肺熱
  40. [40]代鬱金,可行胸中之行,比鬱金好的地方是還有芳香宣散力,更能透上焦鬱熱,缺點就是貴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