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臨證指南醫案(不寐)+註

1.倪,多痛陽升,陰液無以上注,舌涸赤絳,煩不成寐,當益腎水以製心火。(心火)

鮮生地[1]、元參[2]、麥冬[3]綠豆皮、銀花、竹葉心[4]


2.吳,少陽鬱火,不寐。(膽火)

丹皮[5]、半夏[6],鉤藤[7],桑葉[8]茯苓,橘紅[9]


3.程(氏),上晝氣逆填脘,子夜寤不肯寐,乃陽氣不降,議用溫膽湯,

溫膽去枳實[10]加金斛、滾痰丸二錢五分[11]


4.顧(四四) 須鬢已蒼,面色光亮,操心煩勞,陽上升動,痰飲亦得上溢。靈樞云:陽氣下交入陰,陽蹺脈滿[12],令人得寐,今氣越外泄,陽不入陰,勉飲酒醴,欲其神昏假寐,非調病之法程,凡中年已後,男子下元先損,

早上宜用八味丸[13],晚時用半夏秫米湯[14]。(陽蹺脈虛)


5.某,陽不交陰,夜臥寐躁,小半夏湯[15]


6.趙(氏),嘔吐眩暈,肝胃兩經受病,陽氣不交於陰,陽蹺穴空,寤不肯寐,

靈樞方半夏秫米湯主之。[16]

又,接用人參溫膽湯。[17]


7.某(四二) 脈澀[18],不能充長肌肉,夜寐不適,脾營消索,無以灌溉故耳。當用歸脾湯意溫之。(脾營虛)

嫩黃、于朮[19]茯神、遠志[20]、棗仁[21]、當歸[22]、炙草[23]、桂圓[24]、新會皮[25]


8.某,肝陽不降,夜無寐,進酸棗仁法。(膽液虧陽升虛煩)

棗仁[26]、知母[27]、炙草、茯神[28]、小麥[29]、川芎[30]


9.某,不寐六十日,溫膽諸藥不效,嘔痰不適,明系陽升不降,用金匱酸棗仁湯。

棗仁、知母、茯苓、川芎、炙草[31]


10.陳,陰精走泄,複因洞瀉,重亡津液,致陽暴升,胃逆,食入欲嘔,神識不靜無寐,議酸棗仁湯。

棗仁(五錢)、炙草(五分)、知母(二錢)、茯苓(二錢)[32]


11.某(三三) 寤不成寐,食不甘味, 羸,脈細數澀,陰液內耗,厥陽外越,化火化風,燔燥煽動,此屬陰損。最不易治,姑與仲景酸棗仁湯。

棗仁(炒黑勿研三錢)、知母(一錢半)、雲茯神(三錢)、生甘草(五分)、川芎(五分)[33]


12.田,臟液內耗,心腹熱灼,陽氣不交於陰,陽蹺穴空,令人寤不成寐,靈樞有半夏秫米法。但此病乃損及肝腎,欲求陽和,須介屬之鹹,佐以酸收甘緩,庶幾近理。(肝腎陰虧陽浮)

龜膠、淡菜、熟地、萸肉[34]、黃柏[35]、茯苓[36]五味、遠志[37]

又,鹹苦酸收已效,下焦液枯,須填實肝腎。

龜鹿膠、熟地、蓯蓉、天冬、萸肉、五味、茯苓、羊內腎[38]


不寐之故,雖非一種,總是陽不交陰所致。若因外邪而不寐者,如傷寒瘧疾等暴發,營衛必然窒塞,升降必然失常,愁楚呻吟,日夜難安,當速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內也。若因裡病而不寐者,或焦煩過度,而離宮內燃,從補心丹,及棗仁湯法,或憂勞憤郁,而耗損心脾。宗養心湯,及歸脾湯法,或精不凝神,而龍雷震蕩,當壯水之主,合靜以製動法,或肝血無藏,而魂搖神漾,有鹹補甘緩法,胃病則陽蹺穴滿,有靈樞半夏秫米湯法,膽熱則口苦心煩,前有溫膽湯,先生又用桑葉丹皮山梔等,輕清少陽法,營氣傷極,人參人乳並行,陽浮不攝,七味八味可選,余如因驚宜鎮,因怒宜疏,飲食痰火為實,新產病後為虛也。(邵新甫)

徐評,不寐之因不一,案中十不得一,博考方知。

  1. [1]滋心腎之陰
  2. [2]也是滋心腎之陰,也入心包經清心火,和生地的用法很像,但使用機率不如生地高,筆者的解釋是,和元參相惡的藥比較多,《藥性解》:「惡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反藜蘆」,都是滿常用的藥,所以當作生地的佐助藥或替代藥是比較好的
  3. [3]養心胃之陰
  4. [4]都是清心熱用,之所以用銀花而不用連翹,是因為連翹入手足厥陰清熱,但此病人是手足少陰有熱
  5. [5]清肝膽鬱熱
  6. [6]去三焦鬱痰
  7. [7]清肝膽火
  8. [8]解鬱透熱
  9. [9]助半夏合成二陳湯去痰,但此病人不像有痰啊!我的理解是,沒有加甘草,也不是用陳皮,所以不入中焦,而是清三焦經因鬱而不通的津液
  10. [10]去膽經痰熱,其實也就是部內側的熱(外側是肝經),後面的滾痰丸已能降氣,所以去枳實
  11. [11]大黃、黃芩、礞石、沈香,其實降氣力就很夠了
  12. [12]《內經》:「今厥氣客于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者陽蹻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
  13. [13]溫補下元
  14. [14]秫米可以用糯米代替,出自《內經》:「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15. [15]半夏+生薑,通陽蹺脈的陰陽,因為陽蹺脈和膽經循行很像,我就自行解讀為膽經,而膽熱和腦部的熱象很有關
  16. [16]使陽氣強交於陰,治標
  17. [17]去痰清熱兼固元氣,治本
  18. [18]血少不充,氣少不推,造成澀脈
  19. [19]補氣,並用黃耆推表使肌肉亦可濡養
  20. [20]養心安志
  21. [21]眠睡,養肝血
  22. [22]養肝血,也能養營血
  23. [23]補中,兼調和諸藥
  24. [24]養心氣,補脾氣
  25. [25]助勢用法,也能使氣和血的轉換更有效率
  26. [26]酸棗仁本身就能助眠,除了直接功能外,補肝血的病機也能助血歸於肝,減少肝陽上亢造成失眠
  27. [27]滋腎陰,清腎火,腎火應該指的就是心腎不交的心火,還有一個解釋是《湯液本草》:「煩者肺,躁者腎」,所以知母能除煩助眠
  28. [28]養心安神
  29. [29]《內經》稱小麥為心之穀,善補心氣。常用於心氣不足所致之心神不安
  30. [30]虛火是火乾燒於上,水不濟於下,川芎是拉近陰陽相隔的距離,本經疏證:「芎藭者,所以達隔陰之陽,陽舒而知母遂與離中一陰浹,而安神利水,繼之以奏績」,知母滋陰清熱,是為心腎之交創造外在條件,川芎達隔陰之陽為是為心腎之交創造內在條件,另一個說法是,川芎是活化肝中藏血,藏血能出則心血易生,有助於補心氣
  31. [31]參上案
  32. [32]酸棗仁湯去川芎,可能是因為胃逆,再用川芎會加強肝的升發而犯胃
  33. [33]參案8
  34. [34]補肝腎之陰
  35. [35]助去下焦腎火,《得配本草》:「川柏補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陰火。火清則水得堅凝,不補而補也。蓋陰中邪火,本非命門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
  36. [36]益水上啟
  37. [37]佐助補腎
  38. [38]單純填肝腎,所以專補腎陰,再用五味子收斂集中火力,用茯苓益水上啟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