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我還是在讀書的時候,這個新聞就曾引起過我的注意,讓我意識到有人曾為胃食道逆流而苦,而且是痛苦到想一求解脫的程度,雖然可能只是個特例,卻讓我有個啟發,當病人說自己有胃食道逆流的時候,我不能一味怪他習慣不好,或是飲食不忌,應該第一時間理解病人的痛苦。
胃食道逆流(Gastric Esophagus Reflux Disease, GERD)是很常見的疾病,不只在現代,古時就有很多的醫案和研究,我們先來看看現代醫學的觀點:
定義:
根據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 的定義,指的是:胃中內容物向上逆流至食道、肺、或口咽部造成的症狀
在臨床上,病人通常會有「胃嘈雜」(也就是台語的胃嘈嘈)、「胸痛」、「心灼熱」、「吞酸」等典型症狀,偶爾還是會合併「反胃」、「嘔吐」、「食慾不佳」、「吞嚥困難」等兼症。
以胃部的結構變化來分類,主要有三種表現型,也可以視為慢性變化的三個病程:
- 非侵蝕性逆流(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只有逆流的症狀,但無明顯病理變化
- 侵蝕性食道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食道受到部份侵襲,發炎的表現
- 巴雷斯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由於長期的胃酸刺激,導致食道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由柱狀上皮細胞所取代的病變,這種癌前病變的現象是1950年代由英國外科醫師諾曼·巴雷特最先提出。
▲左(NERD)、中(EE)、右(Barret’s syndrome)分別是胃食道逆流的三種結構變化
盛行率:
根據台灣內科學雜誌的統計,全台灣平均約1.5成的人有食道逆流的困擾,且男性多過女性,胖子多過瘦子,主要原因是男性在大數據上比較不注重飲食健康,他們當然也可以說男人需要應酬,但也因為應酬這個藉口,使得大部份男人更有理由不忌口。
常見的原因有:
- 肥胖:腹壓較高,容易將胃酸往上壓
- 生活壓力:內分泌失調,這個其實用中醫的「肝木克脾土」來解釋更傳神。
- 身為女性:咦!啊剛不是才說男性比較多嗎???其實在同樣的飲食條件下,女性是處於劣勢的,因為女性荷爾蒙有放鬆括約肌的效果,所以同樣在不忌口或生活壓力大的條件下,女性比較容易得到,這個事實也同時證明「溺水的人通常都會游泳」這句話。
- 飲食不忌:胃部在有忙有時閒的情形下,不知道什麼時候分泌胃酸,容易失去調節能力。
- 生活作息:生活作息是健康的根本,這變因是一定要加,但加了也沒人會注意的一條。
除了以上的原因,還有一些其他的致病因子,整理如下:(懶得看的直接看結論)
- ○:代表醫學上確定有影響
- 〤:代表醫學上確定沒有影響
- ?:代表醫學不確定有沒有關係
結論:
- 咖啡和茶vs食道逆流:無實證,就是說醫學上沒有確定的因果關係
- 辛辣食物 vs 食道逆流:無實證,同樣,沒有確定因果關係
- 其他都建議禁止:也就是說,很多彷間的說法都是「寧可信其有」的,犯不著用自己的身體去做實驗。
除了明顯的症狀,還有一些其他症狀,就算本人沒有感到吞酸或灼熱,也有可能是胃酸逆流造成的。
- 吞嚥困難:賁門有傷,或是食物消化不良造成。
- 口水多:胃酸刺激食道,分泌過多液體。
- 打嗝多:賁門不常閉,氣常上出。
- 耳鳴:胃酸逆流傷到耳咽管,影響耳部功能。
治療方式:
第一線:不用藥的治療
- 睡前2~3小時禁食:沒有食道刺激,可以緩解症狀
- 墊高頭部睡覺:用物理方式緩解症狀
- 減重:沒有逆流的話,就不用減了(大誤)
第二線:用藥物輔助
- 制酸劑(Antacid):用來中和胃酸
- 質子幫浦抑制劑(PPI):減少胃酸分泌
- H2受體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藉由結合到壁細胞的H2受體而抑制胃中ECL細胞釋放的組織胺,進而減少胃酸分泌。
- 胃蠕動促進劑(prokinetics):增加胃排空速度,減少食物久積胃部
- 肌肉鬆馳劑(baclofen):減少胃部痙攣,因收縮造成上逆
- 潰瘍保護劑(carafate):防止胃酸傷害消化壁
除了制酸劑,在台灣有一部份的PPI藥物是成藥,可以直接到藥局買的,不過筆者做為一個醫師,在台灣有健保的情形下,建議還是去掛個號確認一下是否合適比較安心。
第三線:手術治療
除了常用的腹腔鏡胃底折疊術(Fundoplication),還有一種叫TIF (Transoral incisionless Fundoplication)的類手術可以選擇。
胃食道逆流的中醫觀點:
在中醫,這個症狀古稱「噯氣」、或是「吞酸」,古人把這個症狀理解為「胃氣上逆」,就是胃部有問題,會用上逆的方式表現,所以有胃氣上逆的病人,也可能同時有「嘔吐」、「呃逆」、「噯噫」等等的表現。所以在治療上都是通因通用,但用藥仍需同中求異,隨症加減,在思路上,是以胃腑為基本展開思考的。
第一層:胃腑本身的問題
常見的胃腑有下面這些問題:
- 胃中伏火:典型的胸口灼熱、胃脘疼痛,是胃中伏火的表現,中醫「辛開苦降之法」很適合用來治療。
常用藥:半夏、黃連。這是醫聖張仲景的典型瀉心法 - 胃氣不降:單純的有胃酸上流的感覺,用降胃氣的方式治療。
常用藥:枇杷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枳實(藥力由輕至重) - 胃陽不足:如果久病容易造成胃陽虛,胃部虛的表現是上逆,而非便軟或腹瀉,那在中醫是脾的問題,所以要補胃陽。
常用藥:人參、茯苓、乾薑(白朮不太適合使用,因為白朮是補脾而非補胃,而且白朮主升,對胃氣上逆的治療會有反效果。) - 胃陰不足:胃陰不足的表現很像胃酸不足的表現,消化不良,食慾不佳,口乾舌燥,酸會逆流不一定是過多的原因,實際上常是胃酸不足造成消化不良,胃才會收縮造成逆流,這一論點和現代醫學也是相符的。
常用藥:麥門冬、玉竹
第二層:他臟的問題
不只考慮胃腑,要再考慮可能有實邪或是考慮其他臟腑的病變造成的問題:
- 實邪阻滯:這和飲食不佳,在胃久留的情況相似,需要先去實邪再治療胃腑,病人常喝酒也容易有痰濕的表現,中焦的實邪有飲、濕、痰、瘀等等,需要另開主題立論。
常用藥:二陳湯 - 肝胃不和:中醫常說的「肝木克脾土」是最常被應用的理論,但肝會犯的土有兩個,分別是脾和胃,會犯哪一個要看哪一個比較虛,會造成胃逆的是逆橫犯胃,造成腹瀉的是肝氣犯脾,脾和胃逆的關係不大,不在此討論範圍。
常用藥:一貫煎、左金丸。(肝脾不和用柴胡制肝,肝胃不和用川楝子制肝) - 心胃鬱熱:有時病人沒有胸痛的感覺,是而胸口鬱悶,需要去胸中鬱熱。
常用藥:梔子豉湯 - 肺胃鬱熱:如果胃酸上逆傷到咽部或上食道,或是上述的巴雷氏症狀,會有上胸口痛甚至灼熱、咽痛、或是咳嗽的症狀,這時考慮的就不能只是胃了,肺也要考慮進去。
常用藥為:杏仁、桔梗、黃芩、陳皮、鬱金
中醫在治療胃腸慢性病上的價值愈來愈明顯,一方面現代人飲食難以自理,當然就難以自主,求醫有時自然就難以避免,除了用西藥之外,用中藥也是另一個十分可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