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個診所,突然間多了一些自費的病人,在短時間內就有了打臉的機會,其實打臉是追求真理的一個過程,是痛並快樂著的一種體會,終於,臨床完整三年經驗,才換來第二次打臉的機會。
我之前一直以為,遠端取穴可以處理任何的問題,不管什麼問題,我就是有辨法從遠端破解,當然這也是我最自豪的地方,直到最近治病時卡關了,才發覺患處取穴的好處,原來之前的自大,只是因為沒有時間看清楚問題,更沒有機會解決問題。
總結三年的經驗,我將治療肌肉模型定為「牛排模型」
一般人的腠理就像新鮮的生牛肉,豐有彈性且筋和肉合作無間,合而為一,不容易發覺它們的差別。
但煮過的肉就不一樣了,根據火候的不同,會煎出不一樣的牛肉型態,五分熟、七分熟、都是形容熟度的一種方式,而且這還是在廚師精心烹調下才有的情形,但實際上情形變化萬千,有時外熟裡生、裡熟外生、左熟右生、肉熟筋不熟、部份沾黏、或是久煮過老。
對應到人體的腠理的話,熟肉就像不健康的肌肉,人體因為不同的工作型態或使力方式,或是先天體質,就是會造成肌肉有時像熟肉一樣沒有彈性,而針灸治療的過程,就是使熟肉復生的過程,讓肌肉再次得到復生的機會,恢復原有的彈性。
但說是這麼說,什麼肌肉用什麼穴位,穴位要取多深,這肉質偏熟的地方在肌肉的哪一側,哪一層,甚至是哪一條肌纖維,都是需要專業功力才能定位的。
而我卡關的地方就是「筋膜」,也就是吃牛排時能加強口感,但切時常常連絲的白色部份,我的經驗告訴我,遠端取穴對肌肉的「熟轉生」效果比近端好,而且好很多,但是要處理筋膜的不連續性,還是精準地用針在患處導引的效果最快。
我的角色其實和木雕師很像,只是我處理的是人體,是一種動態的雕刻,將已經過度使用的「熟肉」再次復生,彈性已乏的筋膜恢復韌性。
我的經驗還告訴我,肌肉的健康度並不是七分熟就比五分熟難救,短時間的過度使用肌肉,可能會有「偽七分熟」的假象,治療的效果還是取決於個人的恢復力,有些人就是有當下恢復的能力,有些人的病程就是會長一點。
最近收入比較多了,所以牛排吃得兇一點,然後,這個心得文就誕生了,牛排之於我,好比蘋果之於牛頓啊!所以…再來一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