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出處:

《傷寒論‧瘥後勞復食復陰陽易病篇》第360條:「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用法:病後熱不易退,糖尿病氣陰兩虛調理,中暑(夾濕的不太適合),肺炎

  • 君:石膏16[1]、竹葉[2]
  • 臣:人參[3]、麥冬[4]
  • 佐:半夏[5]
  • 使: 甘草[6]、粳米[7]
  1. [1]此證不是身體自產的虛熱,而是客熱耗氣傷陰造成的,所以不用清虛藥的藥,而是配補氣陰的人參麥冬,去熱還是首要的,所以以石膏為君,那為何不加配常用的知母呢?雖為客熱,但畢竟是餘熱,單用一味藥就行。那為何不單用知母呢?因為知母偏清虛熱,補腎陰,都不是此證的病人(氣分熱,胃陰虛)需要的,取石膏比較適合。還有一點,知母比較苦寒傷胃,大病後胃氣也不強,不適合太傷胃的藥
  2. [2]火的燃燒需氧(類似氣)需油(類似陰),單純地補氣陰會使火更大,在火不大的情形上,竹葉能拉開助火之物和火本身的距離。本經疏證:「強陽既未全衰於中,微陰不能無擾於上,徒以石膏、人參、半夏、麥門冬、粳米、甘草安其中,又恐其陰隨寒藥入內,不如以柔潤者、和陽輕清者散陰之為愈,蓋正旺之陽與方衰之陽,原自有別,非若白虎湯證可徑情直行也」
  3. [3]補氣生津。長城以北(中焦以上)在作戰時的後勤和穩定,都可以用人參打底(如半夏瀉心湯),長城以南(下焦)的好戰之將(如附子),可以用人參制約。
  4. [4]此證的病人尚有氣虛及胃火,胃火會消耗胃陰,麥冬除了補胃陰,還能提胃陰補心氣,間接型的氣陰雙補,還有一個功用是佐制半夏,半夏過辛,麥冬過潤,當其溫潤相消、寒熱相抵,藥性互相制約後(剛好都功在上焦,能相抵),就只剩降逆和補氣陰的功用,這個配伍有雙向去性取用的思路。
  5. [5]除了輔助用來降逆,還有佐制麥門冬之功,本方雖主為清熱,但清潤之藥亦多,半夏用其辛味防清潤過度,去可能之濕痰,本經疏證:「半夏合乎溫燥隊中,見煩則不用,見渴則不用,合於清潤隊中,偏為煩與渴之良劑。為剛劑中鋒銳,柔劑中斷制。
  6. [6]調合諸藥,潤化藥性
  7. [7]粳米能益氣、除煩、止瀉,後下(煮少)益氣,先下(煮多)止洩,在此是取益氣之功,但在白虎湯(同熟)中是取其除煩,同樣的配伍,不同量及不同煮法,其功用不同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