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白扁豆

性味:甘;微溫

一、補脾止瀉

單就這一味功能來看,和白朮很像,但白朮的止瀉力沒有這麼強,而且白朮可以單用,扁豆卻需要和健脾藥配伍才好,獨用多了反而易造成壅滯[1],並且最好是脾虛的狀況用,有腹痛或腹悶等濕困氣滯的都不太適合[2],代表方是參苓白朮散、六神散

二、消暑化濕

因為可以補脾止瀉,對於暑濕造成的泄瀉就很有用,還不只是病機上有對應,它真的可以消暑濕[3],代表方是香薷飲

三、益胃陰

這個功能在歷在本草都沒有找到證據,但在葉天士的醫案中處處是證據,葉天士常常用扁豆和一堆補胃陰的藥配伍,醫案比比皆是,都是用來益胃陰的,絕對不是單一事件的特例,所以筆者還是要寫出來,代表方是沙參麥冬湯。

  1. [1]《藥性解》:「扁豆性味皆與脾家相得,宜獨入之。然此劑最為泥膈,惟入健脾藥中,則能補脾。若單食多食,極能壅氣傷脾,《本草》稱其下氣,恐非。」
  2. [2]《本草思辨錄》:「扁豆花白實白,實間藏芽處,別有一條,其形如眉,格外潔白,且白露後實更繁衍,蓋得金氣之最多者。凡豆皆甘而入脾,故能於夏令濕盛脾弱之時,布清肅之令,復敦阜之氣。此《千金》與《局方》治霍亂所以用實也。然其補脾之力極厚,必得脾受濕困而不腹痛不鬱悶者,方與之宜。」
  3. [3]《本草分經》:「甘,平,中和輕清。緩補,調脾和胃,通利三焦,降濁升清,除濕。能消脾胃之暑,專治中宮之病。炒則微溫,多食壅氣。」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