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甘草瀉心湯《傷寒論》

出處:

《傷寒論》:「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榖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金匱要略》:「狐蜮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蜮,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

配伍:

  • 君:甘草[1]、半夏[2]
  • 臣:黃芩[3]、乾薑[4]人參[5]
  • 佐:黃連[6]
  • 使:大棗[7]
  1. [1]正氣突然被傷,用甘草和中緩急。可以參考成無己的說法:「汗後胃虛,是外傷陽氣,故於瀉心湯加生薑;下後胃虛,是內損陰氣,故於瀉心湯加甘草。是知甘草補胃,為補胃中之陰矣。」
  2. [2]降氣止逆
  3. [3]和半夏在近賁門處辛開苦降
  4. [4]守中
  5. [5]為和解提供能量,有一說甘草瀉心湯去人參,而且港香蘭的成方也得確沒有加,以科中的方便性來說,還是半夏瀉心湯加重甘草最好用
  6. [6]和半夏在胃部辛開苦降
  7. [7]固心腹不正之氣。《本疏疏證》:「棗固主心腹不正之氣者也,欲其外行,恐其太洩越,則以棗輔散發之物,使循經由軌,潛行暗達,無一往無前之決裂。欲其內守,恐其太凝滯,則以棗輔補益之品,使展布灑陳,不遺不濫,無壅淤泛濫之積弊,此棗之所以為棗,與他緩中補益之藥不同者也。雖然棗之為棗,其功遂盡於此哉!上吐下利,倉皇奔迫,得此則守其津液之外馳(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