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方歌:
炙甘草湯參桂薑
地麥麻仁棗膠襄
後人論註:
心動悸者,謂心下築築,惕惕然動而不自安也。若因汗下者,多虛;不因汗下者,多熱。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屬飲;厥而不利者,屬寒。今病傷寒,不因汗下而心動悸,又無飲熱寒虛之證,但據結代不足之陰脈,即主以炙甘草湯者,以其人平日血氣衰微,不任寒邪,故脈不能續行也。此時雖有傷寒之表未罷,亦在所不顧,總以補中、生血、復脈為急,通行榮衛為主也。
- [1]補血補陰,在此的作用主要是快速生血復脈,所以用比較不滋膩,藥效較快的生地,只有生血的原料具備了,接下來的藥物才能發揮作用。↩
- [2]大補元氣,照生脈散的思路,可以強心復脈,此方沒有和茯苓的使藥配伍,說明主要用人參補心為主,補胃為次↩
- [3]提胃陰養心陰,潤澤心肺,以通脈道,和人參配伍使用更佳。《衍義》:「治心肺虛熱及虛勞。麥門冬、地黃、麻仁、阿膠,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二門冬、五味子、枸杞子,同為生脈之劑。」↩
- [4]主要用來補血,但其補血方式是助陰化血,在本體養分不足(陰)的情形下,是沒辦法化血的,所以阿膠和生地配伍時,補陰血的功能才能有效發揮↩
- [5]棗草除了能補中焦,增加氣血入心以化血的能力,炙甘草調和諸藥的功效還是有的↩
- [6]溫通經脈,布陽氣,也能強心陽,用量不大,可以視為強心之用,將已復之脈更有效地打入各臟腑↩
- [7]和地黃都能拔地力,地黃善宣陰津於陰分,麻仁善宣陰津於陽分也,所以除了補陰,火麻仁也和桂枝類似能加強布陽的力量。《本經疏證》「麻仁在炙甘草湯為人參、麥冬、地黃之先聲,以其氣鍾於至陽,易入上焦,引亢陽為生陽,人參繼之為鼓元氣之<韋備>」,麥冬繼之以生胃脈之絕,地黃繼之以行脈中之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