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瀉黃散《小兒藥證直訣》

用法:清脾熱,用來治療因脾胃有熱造成的口糜或口臭

配伍:

  • 君:梔子0.7、石膏0.4[1]
  • 臣:防風[2]、甘草0.7[3]
  • 佐:藿香0.5[4]
  • 使:炙甘草0.7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諸方》

治脾熱弄舌。

藿香葉(七錢) 山梔子仁(一錢) 石膏(五錢) 甘草(三兩) 防風(四兩去蘆切焙)

上銼,同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

學海案:「聚珍本」山梔仁一兩,甘草三兩云一作三分。方後有附論石膏文云,南方以寒水石為石膏,以石膏為寒水石,正與京師相反,乃大誤也。蓋石膏潔白,堅硬有牆壁,而寒水石則軟爛,以手可碎,外維青黑,中有細文,方書中寒水石則火鍛用之。石膏則堅硬不可入火,如白虎湯用石膏,則能解肌熱,破痰,治頭痛。若用寒水石則誤矣。又有一等,堅白全類石膏,而方敲之,亦皆成方者,名方解石也,可代石膏用之。南人有不信此說者,季忠嘗相與同就京師大藥肆中,買石膏、寒水石、方解石三種,又同詣惠民和劑局,及訪諸國醫詢之,皆合此說,乃信季忠頃編《保生信效方》,已為辨論,恐小兒尤不可誤,故復見於此。

  1. [1]清氣熱
  2. [2]用來引藥入脾胃,是痛瀉要方的思路。《本經逢原》:「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蓋於土中瀉木也。」,至於為何用量這麼大,我只能理解為它並不是專門的藥引,還因為口糜也是皮膚病的表現之一,用防風潤表可以兼顧
  3. [3]佐清熱
  4. [4]在病機上是芳香化濕又是微溫,並不適合用來清胃熱,但是它有功能非常重要,就是除口臭,所以一定要用,再加上用量不多,微溫的特性就暫時無視《得配本草》:「辛、甘,微溫。入足太陰、陽明經氣血。溫中快氣,理脾和胃,為吐逆要藥,治上中二焦邪氣壅滯,霍亂吐瀉。心腹絞痛,去惡氣,療水毒,除飲酒口臭。」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