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悸
王(左) 陰虛夾痰,膽胃失降,肝陽暗動。每至將寐,輒作驚惕。擬介類以鎮肝潛陽。
炙龜板(五錢) 煅磁石(三錢) 茯神(三錢) 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生牡蠣(四錢) 煅龍齒(三錢) 黑豆衣(三錢) 薄橘紅(一錢) 金器(一件懸煎)
某 上年眩暈心跳,甚至心氣昏糊,經壯水涵木而化肝熱,諸恙較前大退。惟心悸仍未霍全,時覺膽怯。肝膽皆木也,肝木上升,膽木下降,是為和平。惟肝升太過,則膽降不及,膽木漂拔,自然氣餒,膽病、實肝病也。經云、虛則補其母。木之母,水也。所以降膽必先熄肝,熄肝必先滋腎。
炙龜板(十二兩) 炒棗仁(三兩) 朱茯神(三兩) 丹皮(二兩) 石決明(五兩) 女貞子(酒蒸三兩) 潼沙苑(酒炒三兩) 白歸身(酒炒二兩) 炒萸肉(一兩五錢) 炙鱉甲(十兩) 生山藥(三兩) 柏子霜(三兩) 奎黨參(五兩) 遠志肉(六錢) 大生地(六兩) 熟地(二兩) 煅磁石(四兩) 肥玉竹(三兩) 杭白芍(酒炒三兩) 生於術(一兩五錢木香二錢煎汁收入) 辰天冬(二兩) 辰麥冬(三兩) 杜仲(三兩) 西洋參(一兩) 生甘草(七錢) 干橘葉(一兩) 龍眼肉(三兩)
以清阿膠四兩酒化收膏,每晨服一調羹,開水沖化。
楊(媼) 心悸跳蕩,時為不寐,偏左頭痛,腰股作酸。脈弦尺澀。陽升不熄。擬熄肝寧神。
朱茯神(三錢) 煅龍齒(三錢) 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黑豆衣(三錢) 炒棗仁(二錢) 夜交藤(三錢) 柏子霜(三錢) 滁菊花(三錢) 天王補心丹(三錢先服另五錢包煎)
經(左) 精水不足,肝腸上升,頭暈有時噁心,寐中往往驚跳。宜育陰熄肝。
大生地(四錢) 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鉤鉤(三錢) 滁菊花(一錢五分) 朱茯神(三錢) 黑豆衣(三錢) 生牡蠣(五錢) 白蒺藜(三錢) 丹皮(二錢) 金器(一件懸煎)
二診 育陰熄肝,陽升不熄,頭疼耳痛震鳴,寐中驚跳,溲後輒帶精濁。腎陰不足。欲制其陽,當育其陰。
大生地(四錢) 生牡蠣(五錢) 粉丹皮(二錢) 黑豆衣(三錢) 生龜板(四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生山藥(三錢) 女貞子(酒蒸三錢) 潼沙苑(鹽水炒三錢) 茯神(三錢) 蓮鬚(一錢)
三診 素體濕盛,陰膩之藥,不能任受。頭痛耳鳴,寐中驚跳。既不能壯水和陽,宜清泄甲木。
桑葉(一錢) 滁菊花(二錢) 白蒺藜(鹽水炒三錢) 女貞子(三錢酒蒸) 製半夏(一錢五分) 丹皮(二錢) 橘白(一錢) 白茯苓(三錢) 黑豆衣(三錢) 石決明(四錢) 穀芽(檀香汁炒二錢)
嚴(右) 風陽不平,心悸多恐,乙木過升,甲木不降也。
阿膠珠(二錢) 辰麥冬(三錢) 炒棗仁(二錢) 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女貞子(三錢酒蒸) 鉤鉤(三錢) 辰茯神(三錢) 黑豆衣(三錢) 柏子霜(三錢)
居(左) 驚動膽木,神情擾亂,幸而循止。脈形左大。肝火尚未平靖。重以鎮之,清以泄之。
桑葉 山梔 炒棗仁 白芍 白蒺藜 煅龍齒 丹皮 鉤鉤 朱茯神 石決明 金器 天王補心丹
(原注)病由半夜睡中,經人喚醒變驚而起。
某 胸中如阻,時或恐怖。此痰阻胃中。
溫膽湯加炒栝蔞白蒺藜蛤殼石決明薑汁竹瀝。不愈加濂珠辰砂血珀三味,研末調服。
某 每至睡醒,輒作驚跳,甚則神情迷鈍,良久方清。風痰交熾也。
導痰湯去甘草,加竹茹茯神白蒺藜殭蠶明天麻蛤粉。
某 脈症相安,然陽氣仍復上升,皆由木失滋涵。再滋腎養肝,寧神熄木。
阿膠(二錢) 夜交藤(四錢) 黑豆衣(三錢) 炒棗仁(二錢) 煅龍齒(三錢) 酒炒女貞子(三錢) 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滁菊花(一錢五分) 海蛤粉(三錢) 淮小麥(五錢) 糯稻根(五錢) 天王補心丹(三錢晨服四錢包煎)
二診 寐得稍安,飲食如常。育陰熄肝,再望應手。
阿膠珠(三錢) 朱茯神(三錢) 夜交藤(三錢) 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 酒炒女貞子(三錢) 炒棗仁(二錢) 煅青龍齒(三錢) 柏子霜(三錢) 淮小麥(五錢) 金器(一件)
三診 腰為腎府,腿股為奇脈所轄,腰股作酸,腎虛已著。厥陰之脈上額交巔,肝用在左而主血,偏左頭痛,血虛木旺,亦屬顯然。心悸跳蕩,時為不寐,水虧風陽撼擾,所謂曲直動搖,風之象也。滋腎水以熄風,治之定理。
生熟地 粉歸身 滁菊花 肥玉竹 奎黨參 酒炒杭白芍 潼沙苑(鹽水炒) 澤瀉 柏子霜 辰麥冬 生於術 生甘草 黑豆衣 西洋參 朱茯神 川石斛 炒棗仁 煅龍齒 夜交藤 厚杜仲 甘杞子 生山藥 煅磁石 粉丹皮 石決明 酒炒女貞子 菟絲子(鹽水炒) 清阿膠(四兩) 龜板膠(三兩) 鹿角膠(一兩)
以三膠溶化收膏,每晨服七八錢,開水化服。
不寐(附多寐)
1.沈(右),便泄稍減,土中之木稍泄,而肝木究未疏和,左脈沉弦[1],腹仍㽲痛[2]。木旺則胃土失降,胸脘窒悶[3]。入夜不寐,所謂胃不和則寐不安也。
杭白芍(二錢防風一錢煎汁炒),制香附[4],炒透半夏曲,炒枳殼[5],木瓜皮[6],廣木香[7],廣皮,白蒺藜[8],辰茯神[9]
2.邵(右),脘腹脹滿,面浮肌腫,寤難成寐。木旺脾虛,濕隨氣溢。擬調氣運濕,寧神熄肝。
大腹皮,茯苓皮,砂仁,生薏仁(三錢),上廣皮[10],金鈴子,香附[11],冬瓜子(四錢炒)[12],炙內金(一錢五分)[13],炒棗仁(二錢)[14]
又,脘腹脹滿稍舒,面浮較退,而氣從上衝,則神煩不寐,口渴舌燥。沖氣上逆。再育陰養肝。
阿膠珠(三錢),煅磁石(三錢),炙生地(四錢),朱茯神(三錢)[15],干橘葉(一錢五分),白芍(二錢土炒),香附(二錢醋炒)[16],雞子黃(一枚調沖)[17],川雅連(三分)[18]
又,氣火稍平,逆氣上衝大減,寐亦略安,脘腹略覺寬舒。再育陰以平氣火,參泄木調氣。
阿膠珠(三錢)[19],川雅連(三分淡吳萸七粒同炒)[20],炙生地(四錢)[21],炒棗仁(二錢)[22],金鈴子(一錢五分),香附(二錢醋炒),白芍(一錢五分土炒)[23],橘葉(一錢五分)[24],朱茯神(三錢)[25],雞子黃(一枚調沖)[26]
3.李(左),抱痛西河[27],木失條達,肝胃不協。由噯噫泛酸而致咽中如阻,寤不成寐,心煩火升作厥。陽神擾攘。擬寧神熄肝參以化痰。
竹瀝半夏(二錢)[28],橘紅(一錢)[29],煅龍齒(三錢)[30],枳實(一錢)[31],茯苓神(各三錢)[32],酸棗仁(二錢川連二分煎汁炒)[33],竹茹(一錢),陳膽星(七分)[34],黑山梔(三錢)[35],夜交藤(四錢)[36],竹瀝(七錢)[37],薑汁(少許)
又,化痰寧神,仍難安寐,咽中如阻,氣撐噯噫,頻轉矢氣。陽升不熄,脾胃氣弱。擬扶土抑木,育陰寧神。
奎黨參(三錢)[38],大熟地(砂仁炙四錢)[39],朱茯神(三錢)[40],煅龍齒(三錢)[41],杭白芍(一錢五分)[42],法半夏(一錢五分)[43],炙黑草(五分)[44],炒棗仁(二錢)[45],遠志肉(五分)[46],夜交藤(三錢)[47],橘紅(一錢)[48]
4.翁(左),心腎兩虛,神不守舍,多夢紛紜[49]。每至暮夜,溲數且多[50]。宜從心腎並調。[51]
炙龜板(五錢)[52],茯苓神(各二錢)[53],石菖蒲(二分)[54],黨參(三錢)[55],煅龍骨(三錢)[56],炙螵蛸(三錢)[57],白歸身(酒炒二錢)[58],遠志肉(五分)[59],炒棗仁(二錢),柏子霜(三錢),龍眼肉(四枚)[60]
5.右,經云、陽入於陰則寐,陰出之陽則寤。胃有濕痰,甲木不降,肝陽暗動,將寐之際,體輒跳動,以陽入於陰,而膽陽不降,致陽欲入而不能遽入也。痰在肝胃。擬化痰通降,陽氣自潛入陰中。
製半夏[61],炒枳實[62],茯苓神[63],白蒺藜[64],澤瀉[65],橘紅,陳膽星[66],海蛤殼[67],白殭蠶[68],薑汁
6.左,痰飲客於膽府。自汗不能眠[69]。
製半夏,川連,乾薑[70],炒秫米[71],遠志肉[72],炒棗仁[73]
7.右,痰火不寐。前意出入,以覘動靜。
粉丹皮,黑山梔,羚羊片[74],炒枳實[75],天竺黃,上廣皮,陳膽星[76],雲茯苓,製半夏,炒竹茹[77]
8.經蓮山太守,體豐於外,氣瘠於內,氣弱則脾土少運,生濕生痰。痰生於脾,貯於胃,胃為中樞,升降陰陽,於此交通。心火俯宅坎中,腎水上注離內,此坎離之既濟也。水火不濟,不能成寐,人盡知之。不知水火之不濟,非水火之不欲濟也,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樞是也。肝木左升,膽木右降,兩相配合。今中虛挾痰,則胃土少降,膽木不能飛渡中樞而從下行,於是肝木升多,膽木降少,肝升太過矣。太過而不生風、不鼓動陽氣也得乎。膽木升浮,上為耳聾等症。病緒雖繁,不越氣虛挾痰也。脈左弱緩大[78],右關帶滑[79]。問與切亦屬相符。治法當務其要,不寐是也。經云、胃不和則臥不安。古聖於不寐之病,不曰心腎,獨曰胃不和,豈無意哉。中樞之論,非臆說也。明者當能察之。
臺參鬚[80],炒枳實[81],甜廣皮[82],煅牡蠣[83],晚蠶砂[84],茯苓神[85],炒竹茹[86],炒棗仁[87],煅龍齒[88],白蒺藜[89],上濂珠(三分)[90],西血珀(二分)[91],川貝母(一錢五分三味研末蜜水調服)[92]
9.左,心、火也,居於上腎水也,居於下。火炎上,水吸之而下行。水淪下,火挈之而上溉。心腎兩虧,水不能吸火下行,而紛紜多夢。火不能挈水上溉,而精輒自出。再交心腎。
朱茯苓[93],炒棗仁[94],左牡蠣(鹽水炒)[95],柏子霜[96],塊辰砂[97],煅龍骨[98],潼沙苑[99],珍珠母[100],天王補心丹(晨服三錢)[101]
又,驚動膽木,致乙木上升[102],甲木[103]不降。一身之氣,升多降少,則離火不能下行,自致坎水不能上承,離不中虛,坎不中滿,是為未濟,未有水火不濟而能安寐者。風陽既盛,所有濕痰,鼓擊上行,襲入脾絡,言語謇澀,以脾脈散舌下故也。前法兼化風痰。
臺參鬚,炒棗仁,遠志肉,白蒺藜,茯苓神,煅龍齒,大麥冬,廣橘紅[104],九節菖蒲[105],白殭蠶[106],淮小麥[107],金器(懸煎)[108]
10.龍宗師,人有陽氣,陰之使也。人有陰氣,陽之守也。故陽氣常升,水吸之而下行,陽氣無炎上之憂。陰氣常降,陽挈之而上升,陰氣無下泄之患。心為離火,腎為坎水,離在上而坎在下,離抱坎而中虛,坎承離而中滿,太過者病,不及者亦病,陰陽配合,本不得一毫偏勝於其間也。薑附過劑以耗陰氣,則在下之水,不克吸陽以下行,病遂以不寐始。陽勝於陰,由此而基。夫陽乃火之屬,容易化風,經謂風善行而數變,陽之性毋乃類是。陰傷不能制伏其陽,致陽氣遊行背部及腹,時有熱氣注射,而熱卻不甚,但覺溫溫液液。以陽鄰於火,而究非火也,故曰背為陽,腹為陰,以陽從陽,背熱宜也。而涉於腹也何居,則以陰弱而陽乘之也。惟逢得寐,其熱暫平,以水火既濟,陰陽相紐,足以收其散越也。若陽氣久亢無制,從陽化風,恐貽痱中之憂。差喜右脈濡緩,左寸關雖弦大,左尺細微,沉候有神,乃陰氣足以內守之徵。歷進育陰酸收之品,所見甚高。惟是花甲之年,腎經之水,能保不虛,已屬不易,何易言盈。況陽之有餘,即是陰之不足,以酸收之,陽雖暫斂,未必常能潛伏。茲擬前人取氣不取味之法,專以水介至陰之屬,吸引陽氣下行,使升降各得其常,病當循愈。特春升雷且發聲之際,勢難遽奏全功,一陰來復,當占勿藥也。
玳瑁,珍珠母,龜甲心,炙鱉甲,海蛤粉[109],煅牡蠣,煅龍齒[110],白芍,女貞子[111],朱茯神,澤瀉[112]
復診,昨引陽氣下行,原欲其陽伏陰中,而成既濟。乃地氣升發,昨為驚蟄,陽氣正在勃動,晚間依然未睡,胸中不舒,稍稍咳痰,頓覺爽適,陽氣兩晝一夜未潛,右寸關脈頓洪大,沉取甚滑。夫以陽升之故,脈象遽隨之而大,此陽系是虛陽無疑。而關部獨滑,滑則為痰,蓋津液為陽氣所煉,凝成膠濁,胃中有痰,一定之理。心在上,腎在下,上下相交,惟胃中為交通之路,然後可以接合。今潛之而未能潛,必以交通之路,有所窒礙。擬從前意兼泄痰熱,通其道以成水火既濟之功。
玳瑁,煅龍齒,珍珠母,羚羊片,海蛤粉[113],栝蔞皮,川貝母[114],夜合花[115],膽星,製半夏,焦秫米,竹瀝[116]
11.某,衛氣行於陽則寤,行於陰則寐。寐少寤多,衛之氣偏於陽分,不入於陰,陰虛不能戀陽,陽不下潛。舍補陰別無他法。
黑歸脾湯[117]加龜板[118]製半夏秫米[119],另服磁朱丸[120]。
12.郁(左),夜不成寐,脈細左關微弦右關帶滑。心、離火也,腎、坎水也,離在上,坎在下,上下交通,其樞在胃,胃中為濕痰所據,則坎離相交之道路阻梗,遂致水火不能相媾,所有濕痰,悉借肝火而鼓動。欲媾陰陽,當通胃府,欲通胃府,當化濕痰,特黏膩之物,斷難立予蕩除,探手成功耳。
製半夏,廣皮,枳實,煅龍齒,知母,茯苓,白蒺藜,竹茹[121],上徭桂(二分)[122],川雅連(四分二味研細飯糊為丸開水先下)[123]
復診,驚動膽木,甲木漂拔,乙木過升,致陽氣有升無降。日久不寐,脈弦膚腫,經所謂熱勝則腫也。升降乖違,而欲其水火相濟也得乎。擬專降膽木,使升降各得其常。
製半夏,廣皮,茯苓,枳實,竹茹,辰砂,天竹黃[124],珍珠母,煅龍齒,煅磁石[125]
另濂珠二分,辰砂一分,川貝三分,三味研末調服。[126]
13.孫(左),脾腎兩虛,飲食生痰,痰阻為喘者久。茲值春升之際,痰憑木火之勢而化為熱,以致竟夜不能交睫。脈左尺不藏[127],苔黃舌紅,龍相亦動。擬潛陽和陽,參以苦泄。
川雅連(酸棗仁同炒),製半夏,竹茹(鹽水炒),炒枳實[128],知母[129],茯苓神[130],上濂珠(三分)[131],川貝母(五分二味研末調服)[132]
14.廉(右),膽胃不降,水火不能交合。不寐眩暈,足膝軟弱。下虛上實,圖治不易。
人參鬚,茯苓神[133],炒牛膝,金毛脊,杜仲[134],煅龍齒[135],炒竹茹,製半夏,枳實,廣皮[136],煨天麻[137],夜交藤[138]
又,陽氣時升時降,不寐時重時輕。法不外乎交合水火,熄肝化痰。
人參鬚,砂仁,炒棗仁,茯苓神,鉤藤,炒枳實,橘皮,煅龍齒,製半夏,天麻,上徭桂,川連[139](二味研末飯丸)
15.某,體豐多濕,濕土生痰,痰盛則水火之升降被阻而為不寐也。
製半夏(三錢),橘皮(一錢),炒竹茹(一錢),煅龍齒(三錢),焦秫米(二錢),枳實(一錢)[140],茯苓神(辰砂拌各二錢),夜合花(三錢),遠志(甘草湯拌炒五分)[141]
16.楊(左),腎水不足,耳常虛鳴,寤難成寐,痰多欲咳,行動氣輒上逆。腎虛水火不能相濟,火越於上,煉液成痰,所以痰多而欲咳也。擬升降水火,兼化痰熱。
朱茯神,夜交藤,川貝母[142],冬瓜子[143],炒棗仁,煅龍齒[144],海蛤粉[145],天花粉[146],天王補心丹(五錢絹包入煎三錢開水先服)[147]
又,寐得稍安,耳鳴腰背痠楚,稍涉勞勩,遺精復發,多思妄慮。皆由腎水不足,肝木上升太過,膽木決斷無權。擬滋腎養肝,交合心腎。
生龜板(六錢),茯神(三錢)[148],煅龍齒(三錢)[149],厚杜仲(三錢)[150],沙苑(鹽水炒三錢)[151],穭豆衣(三錢)[152],大生地(四錢)[153],炒棗仁(二錢)[154],生牡蠣(六錢)[155],川貝母(二錢)[156]
又,陰虛氣弱,氣不運旋。陰柔之藥,尚覺呆滯,宜以退為進[157]。
大生地(砂仁炙四錢)[158],新會皮(一錢)[159],炒棗仁(二錢)[160],杭白芍(一錢五分)[161],潼沙苑(三錢)[162],生山藥(三錢)[163],茯苓神(各二錢)[164],沉香曲(二錢炒)[165],厚杜仲(三錢)[166],生熟穀芽(檀香湯炒各一錢五分)[167]
又,滋水寧神,脈症相安。前法擴充之。
大生地(砂仁炙四錢),潼沙苑(鹽水炒三錢),製半夏(一錢五分),茯神(三錢),生牡蠣(四錢),柏子霜(二錢),炙龜板(四錢),炒棗仁(二錢),甘杞子(三錢),厚杜仲(三錢),杭白芍(一錢五分酒炒),上廣皮(一錢),女貞子(三錢酒蒸)[168]
又,神能守舍,而肺感風邪,咳雖不甚,咽癢痰出不爽[169]。藥宜以退為進[170]。
杏仁泥(三錢)、桔梗(八分)[171],川貝母(二錢)[172],池菊花(一錢五分),桑葉(一錢)[173],橘紅(一錢)[174],冬瓜子(三錢)[175],茯苓(三錢)[176],生梨肉(一兩)[177],枇杷葉(四片)[178]
17.某,大病之後,元氣未復。茲以驚動肝膽,心悸少寐。脈細左弦。宜寧神以潛陽氣。
人參鬚(另煎沖一錢)[179],于朮炭(一錢五分)[180],炒棗仁(二錢)[181],茯苓(重辰砂拌三錢)[182],白歸身(二錢)[183],煅龍齒(三錢)[184],川斷肉(三錢),炒牛膝(三錢),厚杜仲(三錢)[185],炒白芍(一錢五分)[186],橘皮絡(各一錢)[187]
18.左,身發㾦疹[188],竟夜不能交睫。此痰濕熱蘊於胃中,胃不和則臥不安。
煅龍齒[189],山梔,丹皮[190],竹茹,製半夏[191],殭蠶[192],赤白苓[193],地骨皮,知母[194],炒棗仁[195],廣皮[196]
19.周(左),腎本封藏不固,秋冬收藏之令,陰氣不能收攝,輒痰多咳嗽。茲以外感濕熱之後,痰多咳甚,寤難成寐。脈象弦滑。此由病後濕化為痰,痰在胃中,則膽寒肝熱。擬化痰寧神。
製半夏(一錢五分),炒竹茹(一錢五分),白茯苓(三錢),廣橘紅(一錢),炒枳實(一錢)[197],夜交藤(四錢)[198],陳膽星(六分),竹瀝(七錢)[199],炒棗仁(二錢)[200],炒蘇子(三錢)[201],薑汁(少許)
又,化痰和中,以溫膽氣,寐得稍安,痰亦略少。再降膽胃而蠲痰飲。
陳膽星(四分),炒枳實(一錢),炒蘇子(三錢),廣橘紅(一錢),雲茯苓(三錢),旋覆花(二錢絹包),炒棗仁(二錢),炒于朮(一錢五分),炒竹茹(一錢五分),製半夏(一錢五分),遠志肉(五分)[202]
20.楊(左),陽升不潛,介類所以潛陽,升水即以降火,投劑之後,竟能安睡。腎為封藏之本,腠理不密,動輒多汗。偶或遺泄,即發腰痛,以腰為腎府也。惡寒兩足尤甚。陽甚於內,逼陰於外,自覺汗者,非真汗也。自幼頭痛目疾,稟先不足。久坐尾閭作痛,尾閭為督脈起處,腎虛則空及奇脈,亦屬定理。但痰濕素盛,宜從陰柔藥中,參以和平蠲飲。
大熟地(八兩),大生地(四兩),炙綿耆(三兩),奎黨參(三兩),炒于朮(二兩),白茯苓(三兩),潼沙苑(鹽水炒二兩),厚杜仲(二兩),生山藥(一兩),金毛脊(去毛切二兩),女貞子(一兩酒炒),甘杞子(二兩)[203],白歸身(一兩酒炒),杭白芍(三兩酒炒),海蛤粉(三兩包),甜廣皮(一兩),生鱉甲(十兩),雞頭子(一兩),煅龍齒(二兩),生牡蠣(八兩),粉丹皮(一兩)[204],夜交藤(二兩)[205],製半夏(一兩五錢)[206],川貝母(一兩)[207],棗仁(炒研一兩)[208],
以清阿膠三兩,龜板膠六兩[209],酒化收膏。
21.黃(左),頭目昏蒙,噁心胃鈍。連宵不寐陽升不平,胃土失和。治以和胃熄肝。
製半夏(一錢五分),上廣皮(一錢),炒秫米(二錢包),茯苓神(各二錢),炒竹茹(一錢),煅龍齒(三錢),白蒺藜(三錢),炒棗仁(二錢),夜交藤(四錢)[210]
又,寤不成寐,頭目昏蒙。皆由真水不足,水不濟火。前法再擴充之。
炒棗仁,辰茯神,杞子,柏子霜,辰麥冬,珍珠母,辰燈心[211]
又,寐得稍安,而水火不易交接。再參升降水火法。
朱茯神(三錢),夜交藤(四錢),川雅連(三分),焦秫米(二錢),辰燈心(三分),炒棗仁(二錢),煅龍齒(三錢),上徭桂(去粗皮研後入一分五釐),製半夏(一錢五分)[212]
22.李(左),向有肝陽,茲以情志拂逆,更兼一陽來復,肝陽上升,連宵不寐。症屬內因,急宜開展襟懷,以遂其肝木條達之性。
棗仁(炒研二錢),煅龍齒(一錢),朱茯神(三錢),柏子仁(三錢去油)[213],白芍(一錢五分),石決明(四錢),夜交藤(四錢)[214],甘草(三分),硃砂安神丸(三錢開水先下)[215]
二診,上升之陽漸平,寤得成寐。然肝體已虛,再從下柔養。
龜板,白芍,生熟草,黑豆衣,夜交藤,生地,茯神,女貞子,粉丹皮,穀芽[216]
23.朱(左),鹹寒育陰,苦泄降火,連宵得寐,遺泄未來。藥既應手,宜再擴充。
棗仁(膽汁炒二錢),煅龍齒(四錢),龜甲心(炙先煎六錢),珍珠母(醋煅),半夏(膽汁炒二錢),生牡蠣(四錢),丹皮(二錢),桑葉(七分),百合心(辰砂拌四錢)[217],硃砂安神丸(二錢開水先下)[218]
24.王(右),隔宿之事,尚能記憶,神不昏也。神既不昏,而終日酣眠,呼之不應,斷無如此睡狀也。面青,脈左大,舌無華。此中氣無權,陽氣盡從上冒,則腎陰不能上交,陽氣浮而少陰病矣。金匱惟少陰有但欲寐之條,茲用桂枝湯以和陽,參介類潛伏,但陰不與陽交,陽不與陰接,再進一層,即是陰陽脫離之局,可憂者在此。
桂枝(七分),杭白芍(三錢炙甘草三分煎汁拌炒),煅龍齒(三錢),左牡蠣(七錢),製半夏(二錢),老生薑(二片),大棗(二枚)[219]
二診,矇昧稍清,面青較退,左脈稍斂,而仍神迷如睡,時帶錯語。陽氣上冒未平,煉液成痰,神機愈蔽。擬潛陽之中,參開鬱化痰,必得績效,方能許治。
桂枝(三分白芍一錢五分同炒),左牡蠣(一兩),煅龍骨(三錢)[220],鬱金(五分磨沖),香附(研一錢五分)[221],炒範志曲(一錢五分)[222],茯苓(五錢)[223],炒枳實(一錢)[224],橘紅(一錢)[225],淮小麥(七錢)[226]
三診,陽氣稍潛,上則耳鳴大減,下則大便通行,坎離稍濟,矇昧略清,面色青晦稍退,舌稍華澤。惟中脘尚覺作痛,右關脈稍覺沉實。中虛宿垢未清,陰陽稍通,坎離仍未互抱。擬從陽引陰,從陰引陽,仍參磨滯之品,合於胃府以通為降之旨。
人參鬚(另煎沖四分),橘紅(一錢),鬱金(五分磨沖),炒範志曲(一錢五分),枳實(五分磨沖),生香附(一錢五分研),牡蠣(一兩),茯苓(三錢),製半夏(二錢),煅龍骨(三錢),孔聖枕中丹(三錢先服)[227]
四診,矇混迷睡大退,目光漸覺靈動,面色青晦亦漸轉華。其為陽氣上冒,不能下交於陰,致少陰之氣不能上承,確然可見。中脘拒按已化,雖屬積滯下行,未始非土中之木得泄而然也。惟遍身作痛,良由營血失於涵養,肝風入於筋絡。再用參歸桂枝湯出入,仍參介類潛陽。
人參鬚(另煎沖八分)[228],川桂枝(三分)[229],橘絡(紅花湯拌炒一錢)[230],煅龍齒(三錢)[231],左秦艽(一錢五分)[232],白芍(一錢五分)[233],煅牡蠣(八錢)[234],桑寄生(三錢炒)[235],當歸(二錢炒)[236],孔聖枕中丹(三錢開水送下先服)[237]
五診,矇昧已退,胃亦略起。然言語間有錯雜,心中懊煩。當屬陽氣撼擾,再參寧神。
云茯神(三錢)[238],辰砂(三錢包)[239],白蒺藜(去刺炒三錢)[240],棗仁(炒打二錢)[241],制香附(二錢)[242],縮砂仁(研後入七分)[243],石決明(四錢)[244],龍骨(炒打三錢)[245],白芍(一錢五分與桂枝三分同炒)[246],人參鬚(五分)[247],龍眼肉(四個)[248],左牡蠣(五錢)[249]
六診,神氣漸得如常,胃亦漸醒,浮冒之陽既得下潛,所以大便不攻自下者屢矣。但遍體作痛[250],是血虛風行入絡。宜養血和絡,所謂治風先治血也。
川桂枝(四分),白芍(一錢五分炙甘草三分煎汁拌炒)[251],白蒺藜(去刺炒三錢)[252],人參鬚(另煎沖七分)[253],桑寄生(三錢酒炒)[254],川斷肉(三錢)[255],炒秦艽(一錢五分)[256],橘紅(一錢紅花湯炒)[257],全當歸(三錢酒炒)[258],桑枝(七錢酒炒),絲瓜絡(二錢酒炒)[259]
七診,大便甚艱,究之不攻而能暢解,肝火得以下行,面色已轉神漸靈慧。惟腹中作痛,遍體痠疼。絡中為風所阻,肝氣亦未疏和。再養其體,勿疏其用。
白歸身(三錢),炒杞子(三錢),潼沙苑(三錢),香附(二錢醋炒),金鈴子(一錢五分),杭白芍(二錢酒炒),青皮(一錢醋炒)[260],火麻仁(二錢)[261],整砂仁(七分後入)[262],桑寄生(三錢)[263]
服二帖後去青皮歸身[264],加棗仁二錢,辰茯神三錢,煅龍齒四錢,夜交藤四錢[265]
汗
1.曹子藩 六脈濡細,而模糊不爽,舌苔薄白,中心帶黃,而頗覺黏膩稍一動作,輒易汗出。若果陽虛,何得酬應紛繁,不存畏葸。豈衛外之陽,與運用之陽,一而二耶。無此理也。所以然者,汗為心液,液貴收藏。今體中之濕有餘,兼復嗜飲,酒性升熱,遂致胃中之濕熱熏蒸,迫液外泄,汗出過多,實不在自汗盜汗之例。如護衛其陽,固表益氣,則濕不能泄。若斂攝其陰,壯水益腎,則濕滯不行。兩者皆足以生他變也。治汗之法,惟祛其熱不使熏蒸,兼引導其濕熱下行,使熏蒸於胃者,從膀胱而滲泄,則不止其汗而汗自止矣。
地骨皮(三錢桂枝三分煎汁收入)[266],滑石(四錢)[267],茯苓(四錢),澤瀉(一錢五分),豬苓(二錢)[268],枇杷葉(四片去毛)[269],浮小麥(一兩煎湯代水)[270]
02.梁(左) 疊進黃耆建中湯,咳嗽盜汗俱減。然痰澀不爽,每至半飢,其咳即甚,形體惡寒,脈象細弱。陰傷及陽,以甘藥補中。
炙綿耆(三錢),生甘草(七分) 甜杏仁(三錢),茯苓(三錢) 橘紅(一錢),奎黨參(三錢) 淮小麥(五錢),胡桃肉(一枚),南棗(四枚)[271]
二診 吐血之後,陰傷及陽,盜汗雖止,而形體惡寒,咽中如阻,即欲嗆咳,胃納不起。投以建中,中氣仍然不振,脈象細弱。良由陰陽並虛,少陰之脈貫喉,中氣下根於腎,所以腎陰虛而咽中不舒胃氣不振也。湯丸並進,上下分治。
炙綿耆(三錢) 炙黑草(四分) 菟絲子(鹽水炒三錢)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奎黨參(三錢) 白茯苓(三錢) 炒萸肉(二錢) 都氣丸(四錢二次服)[272]
三診 久虛不復,稍飢則咳甚,胃氣不能振作。擬以麥門冬湯養其肺胃,仍以丸藥入下,以攝腎陰。
臺參鬚(一錢) 青鹽半夏(一錢)海蛤粉(三錢) 車前子(鹽水炒二錢) 大麥冬(三錢) 生熟草(各二分) 白茯苓(三錢) 牛膝(鹽水炒三錢) 左歸丸(三錢先服)[273]
四診 脈細弱少神,咳甚不減,痰多白膩。食入運化遲鈍。陰傷及陽,肺脾腎俱損。再攝其下。
桂枝(四分) 巴戟肉(三錢) 車前子(二錢) 五味子(三分) 左歸丸(三錢先服) 茯苓(三錢) 牛膝(三錢) 菟絲子(三錢) 炙草(四分二味另服)[274]
03.張 向有肝氣,腹時脹滿。春升之際,更起嗆咳,痰黏而稠,寐則泠泠汗出。脈數細弦。肝藏之氣,逆犯太陰,肺為水之上源,恐水源失化,而入損門。
阿膠 東白芍 牡蠣 玉竹 生草 蛤黛散 川貝母 碧桃干 淮小麥 南棗 枇杷葉[275]
二診 養肝保肺,固表和陽,咳嗽減疏,盜汗大退。的是肝木衝突之餘,木叩金鳴,陽不固攝。效方擴充。
肥玉竹 川貝母 生白芍 青蛤散 生甘草 阿膠 生地 牡蠣 南棗 淮小麥 炙枇杷葉[276]
三診 咳嗽盜汗俱減,脈仍細數。陰虛不復。效方進退再期應手。
大生地 杭白芍 蛤黛散 肥玉竹 煅牡蠣 阿膠珠 川貝母 大麥冬 淮小麥 南棗 枇杷葉(蜜炙)[277]
04.右 潛陽寧神,轟熱盜汗猶然不退,手指帶腫,口燥欲飲。適在經前,乳房作痛。脈數而弦。陽氣不收。再育陰瀉火固表。
生于術 柏子仁 煅牡蠣 麻黃根(四分) 法半夏 炙五味 炒棗仁 北沙參 浮小麥(一兩煎湯代水) 當歸六黃丸
05.陳(左) 伏暑之後,濕邪久戀,熏蒸陽明,汗出不止,遺泄頻來。亦屬濕擾精宮耳。
地骨皮(三錢桂枝三分煎汁拌) 赤茯苓 生米仁 建澤瀉 滑石塊 沉香曲 木豬苓 淡黃芩 川萆薢 製半夏 川通草 上廣皮 淮小麥(一兩五錢煎湯代水)
二診 汗泄得減,時仍遺泄。濕熱熏蒸於上,復擾於下也。
地骨皮(三錢桂枝同炒) 豬苓(二錢) 生米仁(四錢) 澤瀉(一錢五分鹽水炒) 川萆薢(二錢) 黃柏(鹽水炒一錢) 砂仁(七分) 廣皮(一錢) 大淡菜(二隻) 浮小麥(一兩)
06.吳(左) 病後自汗,咽中牽膩,有時火從上升,則肌膚灼熱。脈數軟滑。此甲木與戊土不降,而乙木獨升。恐損久不復。
製半夏(一錢五分) 雲茯苓(四錢) 海蛤粉(三錢包) 地骨皮(桂枝四分煎汁收入) 福澤瀉(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栝蔞皮(三錢) 枇杷葉(去毛二片) 鮮竹茹(一錢五分薑汁炒) 淮小麥(一兩煎湯代水)
07.某(左) 口膩舌濁苔白,而中心光剝。中氣不足,水穀之氣,化津者少,化濕者多,有諸內則形諸外矣。濕蒸為汗,與陽虛表不固者有殊。
人參鬚(四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枳實(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茯苓(三錢) 廣藿香(二錢) 野於朮(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白蔻仁(七分後入) 川桂枝(四分) 地骨皮(二錢桂枝同炒)
𩞄雜
徐(右) 先發肝厥,既而𩞄雜脘痛,湧涎少寐。皆木鬱之極,致肝陽沖胃。刻當經行之後,帶下如注,以奇脈隸於肝,肝病則奇脈不能固攝矣。先從肝胃主治。
制香附(二錢) 炒枳殼(一錢) 潼沙苑(四錢) 左金丸(五分) 豆蔻花(五分) 朱茯神(三錢) 煅牡蠣(四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
右 涎下略少,仍然不止,𩞄雜易飢,足軟腰痠,腹時脹滿。沖氣不和,衝脈不固。再攝奇脈,兼參調氣。
炒鬆熟地 當歸炭 炙艾葉 烏賊骨 茯苓 酒炒白芍 阿膠珠 公丁香 旱蓮草 淮小麥
右 產後血虛不復,收藏不固,不時咳嗽。茲則寅卯之交,咳嗆更甚,心𩞄頭暈腹滿。脈虛弦,左尺細澀。陽氣升多降少,擬育陰封固。
南沙參(四錢) 炙生地(三錢) 川貝母(二錢) 潼沙苑(鹽水炒三錢) 阿膠珠(二錢) 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海蛤粉(三錢) 黑豆衣(三錢) 生熟草(各二分) 淮小麥(五錢)
左 不時𩞄雜,頭暈心悸,足脛帶腫。此經血不足,肝陽有餘,木撼中州,土德暗損。宜從肝胃主治。
朱茯神 炒棗仁 白蒺藜 土炒白芍 真珠母 五加皮 左金丸
居(右) 中州痞阻吞酸𩞄雜。木鬱土中,宜和肝胃。
金鈴子 赤白芍 炒枳殼 甜廣皮 左金丸 製半夏 白蒺藜 香櫞皮 淮小麥
周(右) 火時上升,不寐頭痛𩞄雜,甚則脘痛。脈弦舌光。陽升不熄。擬寧神和陽。
炒棗仁(二錢研) 煅龍齒(三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女貞子(三錢酒蒸) 朱茯神(三錢) 珍珠母(四錢) 夜交藤(四錢) 木瓜皮(一錢炒)
宋(女) 脘痛偏左為甚,時為𩞄雜,脈象細弦。肝胃不和。當平肝和胃。
香附(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土炒) 砂仁(五分) 茯神(三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干橘葉(一錢五分) 炙草(五分) 炒棗仁(二錢) 大南棗(三枚) 淮小麥(五錢)
又 脘痛不止。有時𩞄雜湧涎。肝陽沖侮胃土,致胃中陽氣不旋。前法擴充之。
青皮(一錢醋炒) 制香附(二錢) 淡吳萸(三分) 白蒺藜(三錢) 炒棗仁(二錢) 白芍(二錢土炒) 川楝子(一錢五分) 延胡索(一錢五分) 炙黑草(三分) 茯神(三錢) 淮小麥(五錢) 大南棗(三枚)
許(右) 中脘作痛,兩脅脹滿,𩞄雜而不能食。兩關脈弦。肝胃不和。擬平肝調氣和胃。
制香附(二錢) 延胡索(一錢五分) 川雅連(三分淡吳萸四分同炒) 橘皮(一錢) 炒枳殼(一錢) 川楝子(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土炒) 砂仁(五分) 香櫞皮(一錢)
癲癇
(附悲哭喜笑)
某 眩暈跌僕,湧涎肢搐,發則不及備,過則如常人。此風痰入絡,癇厥情形,勢難杜截。
製半夏 茯苓 殭蠶 白蒺藜 鉤鉤 遠志 橘紅 陳膽星 天麻 九節菖蒲
鄭 驚風之後,風痰入絡,舌強不語,步履舉動,狀如傀儡。茲則不時痙厥,厥則顴紅火升,目斜口開手撒,四肢厥逆。脈細弦少力。絡隧之中,雖有風痰內阻,而肝陰腎液已虧,以致風邪升動。擬育陰潛陽。
生龜板(六錢) 白芍(二錢) 川貝母(二錢) 茯苓(三錢) 大淡菜(酒洗二隻) 生牡蠣(八錢) 磁石(三錢) 橘紅(一錢) 阿膠(二錢) 金器(一件)
二診 介類以潛陽氣,厥僕不止。風痰入絡,痼疾也。方宜以退為進。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陳膽星(七分) 鬱金(一錢五分) 殭蠶(三錢) 竺黃(三錢) 煨天麻(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白蒺藜(三錢) 鎮心丹(一丸)
三診 脈象弦滑,癇厥仍至。風痰入絡,不易圖治。
陳膽星(五分) 天竺黃(三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殭蠶(三錢) 白蒺藜(三錢) 煨天麻(一錢五分) 廣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石菖蒲(四分) 鉤鉤(四錢) 遠志(五分)
另服末藥,制南星八分,炙蠍尾二條去毒,辰砂二分,金箔兩張,犀黃四釐,巴霜三釐,研極細末,每服一分開水調。
湯(左) 稍涉忿怒,肝陽逆上,陽氣不入於陰,寤不成寐。脈弦,苔白心黃。恐濁痰隨時上逆,而致癲癇也。
製半夏(三錢) 炒枳實(一錢) 煅青龍齒(四錢) 炒肥知母(二錢) 酸棗仁(二錢豬膽汁炒) 橘紅(一錢) 陳膽星(八分) 夜交藤(四錢) 硃砂安神丸(二錢開水送下)
二診 降火化痰,寐得稍安。然胸次尚覺窒悶,時作煩𩞄。脈象弦滑。陰分素虧,而少陽之火挾痰內擾,春升之際,勢多周折也。
竹瀝半夏(二錢) 廣橘紅(一錢) 黑山梔(三錢) 焦秫米(絹包二錢) 朱茯神(三錢) 膽汁炒棗仁(二錢研) 炒知母(一錢五分) 鮮竹茹(一錢) 珍珠母(三錢研)
三診 不寐𩞄雜大退,脈象亦覺柔和。的是痰熱內擾,效方再進一籌。
竹瀝半夏(三錢) 陳膽星(六分) 茯苓(四錢) 膽汁炒棗仁(三錢) 夜交藤(三錢) 知母(二錢) 枳實(一錢) 焦秫米(三錢)
朱(左) 不寐神煩大退,脈亦稍覺柔和。然左寸尚覺弦大,還是心火未寧。再寧神泄熱,心火下行,則腎水自固。
豬膽汁炒酸棗仁(二錢) 粉丹皮(二錢) 黑山梔(三錢) 竹瀝半夏(二錢) 塊辰砂(絹包三錢) 夜交藤(三錢) 茯苓神(各二錢) 細生地(四錢炒鬆) 川雅連(三分) 燈心(五尺)
左 氣從上升,則輒哭泣而痰如湧。此肝氣挾痰犯肺,非曠懷不能為功也。
代赭石(四錢) 鉤鉤(二錢) 煅牡蠣(四錢) 旋覆花(二錢) 東白芍(一錢五分) 生香附(二錢) 橘葉(一錢) 煅龍骨(三錢) 白蒺藜(三錢) 炒竹茹(一錢)
此證甚奇,證發則悲泣,泣甚則漸愈。蓋木火犯肺,肺主悲,悲甚木氣泄,故愈。
某 濕熱之後,痰濕未清,肝火挾痰上升,哭泣發厥,厥回脈仍弦數。痰火尚未平靖。宜清以泄之。
製半夏 茯苓神 珍珠母 廣鬱金 南星 炒枳實 炒竹茹 塊硃砂 青果汁
左 寐中輒作喜笑而不自知,一言不合,輒作忿怒。此厥少二陰之火有餘。
辰麥冬 朱茯神 炒蔞皮 青蛤散 光杏仁 粉丹皮 廣鬱金 風化硝 枇杷葉
呃忒
(附噯噫)
費(右) 寒熱日作,熱勢甚重,苔膩質紅,渴不多飲,咽痛顴紅,鼻竅兩目火出。此惱怒動肝,肝火挾濕熱熏蒸少陽陽明,則寒熱往來。肝膽之火,與吸氣相觸,呃忒聲徹戶外,其為氣火無疑。
香豆豉(三錢) 炒杏仁(三錢) 白桔梗(一錢) 橘皮(一錢) 竹茹(一錢) 黑山梔(三錢) 廣鬱金(二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柿蒂(三枚)
顧(左) 病後濕留陽明,鬱蒸凜熱,耳鳴目黃神倦,逆氣上衝,呃忒旬日不止,凌晨盜汗。此皆濕熱見證,醫用鎮攝溫化,其呃愈甚,殊不知清化濕熱,熱平呃自止耳。
橘皮(一錢) 茯苓(三錢) 白蔻仁(五分) 枳實(一錢) 佛手(一錢) 竹茹(一錢) 杏仁(三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通草(一錢) 柿蒂(三枚)
楊(左) 瘧後腫脹,攻下之後,脹退成痢,兩日來更兼呃忒。中陽欲敗,有厥脫之虞。
臺參鬚 熟附片 公丁香 雲茯苓 澤瀉 廣木香 製半夏 重薑汁炒竹茹 粳米(一撮)
二診 下痢呃忒,投溫補中陽,呃仍不止,沃出涎水。脈象弦滑。胃中夾雜痰食。勉方圖幸。
公丁香 製半夏 木香 楂炭 陳皮 澤瀉 臺烏藥 雲茯苓 砂仁 豬苓 炙柿蒂
三診 滿腹作痛,不時嘔吐,氣衝呃忒。肝木犯胃,恐至暴厥。
川連 烏梅 金鈴子 代赭石 砂仁 吳萸 香附 延胡索 旋覆花 香櫞皮 磨刀豆子
郭(左) 呃忒時發,胃虛而沖氣逆行。七年之病,三年之艾,不易得也。
旋覆花 橘皮 製半夏 淡乾薑 炒枳殼 代赭石 竹茹 雲茯苓 大棗 磨刀豆子(三分)
右 脘痛投溫而止。噁心不納,投以苦辛,致酸涎呃忒。胃陰不能轉旋也。
代赭石 公丁香 橘皮 製半夏 雲茯苓 香附 旋覆花 上川樸 炙柿蒂 炒竹茹 蜜炙乾姜
某 呃忒每至咳痰,呃即稍止。脈浮帶滑。此肺氣閉郁,清陽不展。恐致變痙。
製半夏(二錢) 廣鬱金(七分) 射干(七分) 桔梗(一錢) 橘皮(一錢五分) 香豆豉(三錢) 杏仁泥(三錢) 通草(一錢) 竹茹(一錢五分) 鮮枇杷葉(一兩)
又 呃忒稍減,然有時氣從上衝,直至巔頂,則身體震動。痰氣內阻,清陽不展。有厥脫之虞。
代赭石 磨沉香 方通草 香豆豉 茯苓 刀豆子 旋覆花 廣鬱金 白蒺藜 杏仁 射干 枇杷葉
王(左) 噯氣略減,濁痰稍得泄化。再降膽胃,胃府通降,則益腎補心之藥,方能任受也。
煅龍骨 九節菖蒲 塊辰砂 遠志肉(甘草湯拌炒) 竹茹 炒棗仁 甜廣皮 製半夏 炒枳實 龜甲心
二診 寐稍得安,仍然多夢,氣衝噯噫。膽胃之氣,不克下行。前法再參降胃。
塊辰砂 石決明 製半夏 炒棗仁 甜廣皮 茯苓 澤瀉 枳實 生薏仁 薑汁炒竹茹
左 氣墜已舒,大便亦調,而噫出卵臭。還是宿滯不化。
川樸 青陳皮 萊菔子 花檳榔 砂仁 枳實 範志曲 臺烏藥 焦楂肉 焦麥芽
曹(左) 久虛不復,腎氣不能收攝,氣覺短促,沖氣上逆,噯噫作嗆。病由遺滑而來。脈象細弦。擬氣血並調以圖徐復。
臺參鬚(八分) 茯苓(三錢) 蛤殼(五錢) 生牡蠣(五錢) 生於術(一錢五分) 熟地(四錢) 白芍(二錢) 煅磁石(二錢) 炒萸肉(一錢五分) 丹皮(一錢五分) 懷山藥(三錢)
二診 久虛不復,氣短自覺上下不續,雖能安穀,實非馨進。脈象細弱如絲,舌滑少苔。中氣腎陰皆虛,所以俯仰失職,胃氣不能鼓舞。擬氣陰並調。
炙綿耆 生於術 砂仁炒熟地 白芍 坎炁 黨參 懷山藥 炒萸肉 茯苓
某 噯噫得食則滿。木土失和。宜於土中瀉木。
土炒白芍 代赭石 制香附 白蒺藜 砂仁 製半夏 旋覆花 煨天麻 茯苓神 左金丸 陳皮
- [1]氣滯↩
- [2]木克土↩
- [3]肝與心包同為厥陰↩
- [4]疏肝和胃↩
- [5]都能降氣,化胸膈氣機↩
- [6]醒胃理脾,還能伐肝↩
- [7]理中焦脾胃氣機↩
- [8]滋腎益肝↩
- [9]安神以助眠↩
- [10]運脾化濕↩
- [11]泄肝疏肝,平常都是制肝和胃在用的,不過取其泄肝之效也是可以,另一個層面來解釋的話,雙木雙土相克的辨證計較是葉天士才在計較,或許張聿青本人沒有↩
- [12]除了化膿之外,也有利濕之效↩
- [13]脾虛濕滯不化,用雞內金助化積↩
- [14]斂營歸血以助眠,不計較病機的話,本身也有助眠之效↩
- [15]滋肝陰養肝血↩
- [16]疏肝柔肝↩
- [17]滋營安神↩
- [18]清心肝之熱,苦降力也能讓氣不上衝↩
- [19]化陰為血↩
- [20]平木和胃↩
- [21]育陰養陰↩
- [22]單純眠睡↩
- [23]平木和胃↩
- [24]理肝氣↩
- [25]安神↩
- [26]養陰寧心↩
- [27]喪子之痛↩
- [28]去痰降氣↩
- [29]理上焦氣機↩
- [30]安神↩
- [31]破肝氣,也能降氣↩
- [32]安神兼能利痰↩
- [33]斂血入營兼能眠睡↩
- [34]溫膽法去痰火思路↩
- [35]清心肝熱↩
- [36]養心安神,通絡去風不是在此需要的功能↩
- [37]助去痰↩
- [38]扶土為用↩
- [39]補陰用,用砂仁應該是減去其膩性↩
- [40]安神,兼啟陰上潤↩
- [41]安神↩
- [42]斂肝胃之陰,扶土抑木時的萬年臣藥↩
- [43]降氣,去痰氣,法半夏是去肺痰多,去脾痰少↩
- [44]調和諸藥↩
- [45]斂營眠睡↩
- [46]交通心腎,使心腎之陰能連通以平陰↩
- [47]安神用↩
- [48]理上焦氣機↩
- [49]心陰不足↩
- [50]腎虛↩
- [51]用方是桑螵蛸散的加減↩
- [52]滋陰,補心腎。《本草綱目》:「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
- [53]安神,啟陰上潤↩
- [54]安神,入心通竅,兼能除痰↩
- [55]有了茯神,也能補腎瀉腎火,而且作者兩用了茯系藥四錢,在劑量大於黨參的狀態下,是補腎為多↩
- [56]安神寧心↩
- [57]除了補腎,還能安神,所以對腎虛的失眠很合用↩
- [58]養肝血,也能陰中求陽用來滋腎↩
- [59]交通心腎↩
- [60]都能安神,引血歸肝↩
- [61]痰少陽之痰↩
- [62]清三焦相火,《本草經解》:「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苦寒清三焦之相火,火息則陰足,而五臟皆安也。」↩
- [63]助利水氣,也能助去痰↩
- [64]助降肝氣↩
- [65]助利痰濕,主清下焦↩
- [66]化中上焦的痰↩
- [67]助清熱化痰。《本草綱目》:「清熱利濕,化痰飲,消積聚,除血痢,婦人血結胸,傷寒反汗搐搦,中風癱瘓。」↩
- [68]平時用來清風痰,在此也是用來化痰,化相火因灼而生的痰火。《本草備要》:「去風化痰,散結行經,能散相火逆結之痰,及風熱為病。」↩
- [69]自汗不是氣虛嗎?怎麼和痰飲有關係,其實應該是胃的痰飲及濕熱造成的迫液外泄,張聿青在「汗」的病機有提到:「今體中之濕有餘,兼復嗜飲,酒性升熱,遂致胃中之濕熱熏蒸,迫液外泄,汗出過多,實不在自汗盜汗之例」↩
- [70]辛開苦降,降氣和胃↩
- [71]半夏秫米湯和膽平胃↩
- [72]交通心腎↩
- [73]這裡和斂營沒有關了,單純是眠睡之用↩
- [74]清熱,手足厥陰之熱,中度↩
- [75]清三焦相火↩
- [76]都是化痰為用,其實整個方子幾乎就是溫膽湯加丹皮梔子羊角,除了化痰,也加強清熱↩
- [77]清肝熱所灼而生之痰↩
- [78]肝升太過↩
- [79]胃有貯痰↩
- [80]參鬚功效同人參,只是補力較人參微弱,但功效仍備受肯定,配合茯苓能通胃,也能瀉腎火↩
- [81]清三焦相火↩
- [82]助勢↩
- [83]安神滋陰↩
- [84]平常是用來去風濕,但現在是用來和胃化濁↩
- [85]提陰兼利水↩
- [86]清三焦熱痰,又能降胃氣,很適合膽胃不合的失眠↩
- [87]單純眠睡↩
- [88]安神↩
- [89]益肝腎↩
- [90]就是珍珠,平肝潛陽↩
- [91]鎮心安神↩
- [92]助去肺之貯痰,也略能潤燥↩
- [93]提陰上潤↩
- [94]單純眠睡↩
- [95]安神用↩
- [96]也是安神↩
- [97]鎮心安神↩
- [98]安神↩
- [99]固腎水,在此應該是補助用。《本草備要》:「入足少陰經氣分。固腎水之泄,暖少陽之精」↩
- [100]平肝潛陽↩
- [101]養心安神,交通心腎↩
- [102]膽氣上升↩
- [103]肝氣不降↩
- [104]至此是前方的加減,還是以補心兼交通心腎為主↩
- [105]安神,兼能化風痰,我的理解就是化心包或膽經的痰,也就是助清腦部的廢物↩
- [106]化相火因灼而生的痰火。《本草備要》:「去風化痰,散結行經,能散相火逆結之痰,及風熱為病。」↩
- [107]潤心及諸臟↩
- [108]這應該是指用鐵器來煎藥,但我也不知有什麼差別,也有一說是放金屬一起煎,不管是什麼,現在也都不會這麼做了↩
- [109]滋陰陽潛陽↩
- [110]安神寧心↩
- [111]滋陰益肝↩
- [112]提陰上潤,澤瀉在益陰藥少的時候,不宜多用↩
- [113]潛肝陽↩
- [114]潤上焦虛火↩
- [115]助眠睡↩
- [116]清胃及膽經痰火,也能助陽入陰↩
- [117]歸脾湯加熟地,滋陰補血,打底用↩
- [118]潛陽氣↩
- [119]和胃以理中,助陽能入陰↩
- [120]引火歸源兼清心↩
- [121]主以溫膽湯加減,去痰清熱,兼安神清心↩
- [122]暖胃制肝用,其性為熱,不宜多用↩
- [123]黃連清心,配半夏也能瀉心去胃痰↩
- [124]清痰和胃,溫膽法↩
- [125]益肝寧心↩
- [126]量都不多,佐助或反佐為用↩
- [127]腎陰火↩
- [128],黃連溫膽法,清膽經痰火↩
- [129]清腎火,潤腎陰,是酸棗仁湯中的思路↩
- [130]啟水上潤↩
- [131]佐清肝火↩
- [132]潤心↩
- [133]可以視為補腎,也可以視為通胃和胃,視參茯的配比而定↩
- [134]補腎兼強腰膝↩
- [135]安神↩
- [136]清膽胃之痰↩
- [137]清肝熱,應該是佐助用,因為主要是膽胃之痰的問題↩
- [138]我視為單純眠睡,但是以潤為主,清火力不強,佐助藥↩
- [139]清膽胃之痰,清肝經之熱,佐安神和胃↩
- [140]清痰,助陽入陰↩
- [141]交心腎兼潤腎↩
- [142]潤心腎↩
- [143]助去肺痰↩
- [144]眠睡安神↩
- [145]助清肝熱↩
- [146]潤肺化痰↩
- [147]交通心腎,滋陰清火↩
- [148]滋陰啟陰↩
- [149]安神↩
- [150]補肝腎,《本草綱目》:「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
- [151]補腎固澀↩
- [152]也是補腎常用藥↩
- [153]大補腎陰,又快又強↩
- [154]眠睡↩
- [155]滋陰潛陽↩
- [156]潤心陰↩
- [157]從補腎退而補脾以利運旋↩
- [158]快速補陰↩
- [159]理脾氣↩
- [160]眠睡↩
- [161]斂肝胃之陰↩
- [162]補腎↩
- [163]補脾腎↩
- [164]啟水兼利水↩
- [165]用來和胃氣以助運旋,而且也兼能補腎↩
- [166]補腎陽↩
- [167]和胃消積↩
- [168]上面的方法再加一點點力道,如下上方是以退為進,這次的就是再推進些許,可仍是退。↩
- [169]有痰略燥↩
- [170]我不知道這次的以退為進是什麼,只知道病人無大礙,這次就以治外感外主↩
- [171]宣肺理肺以止咳↩
- [172]潤肺化痰↩
- [173]透風熱↩
- [174]理肺氣↩
- [175]化痰熱↩
- [176]利水以助化痰↩
- [177]潤肺↩
- [178]降氣化痰↩
- [179]病後補氣↩
- [180]配人參健脾↩
- [181]眠睡↩
- [182]比人參重,所以除後啟火上益,也能瀉腎的相火↩
- [183]病後養血↩
- [184]安神↩
- [185]腎陰陽都補↩
- [186]益肝,和當歸配合也能養血↩
- [187]病後助通絡活血,佐助藥↩
- [188]營血鬱熱↩
- [189]安神↩
- [190]清鬱熱↩
- [191]清痰熱↩
- [192]化相火因灼而生的痰火。《本草備要》:「去風化痰,散結行經,能散相火逆結之痰,及風熱為病。」↩
- [193]滲熱,也能水氣滯造成的水停↩
- [194]相下焦虛熱↩
- [195]眠睡↩
- [196]助勢用法↩
- [197]溫膽法清痰熱↩
- [198]眠睡用,在此用錢量比棗仁多的原因是它還能通絡去風↩
- [199]助清痰熱↩
- [200]眠睡↩
- [201]降氣化痰↩
- [202]清肺胃之痰,降肺胃之氣,當然也能清膽熱以助眠↩
- [203]脾腎雙補,以腎為主,且腎的陰陽都有補↩
- [204]養肝潛肝↩
- [205]助眠↩
- [206]化痰,上文有寫了是因為痰濕素盛↩
- [207]潤上兼能去痰↩
- [208]助眠↩
- [209]養血滋陰,又益陰化血↩
- [210]溫膽法的加減,是肝膽陽升過勝↩
- [211]益腎潤心,略去肝火↩
- [212]這是一點進退黃連湯的用法,制肝和胃,以利水火在胃的升降合順,都劑量可以看得出來,安神助眠藥量多,瀉心去痰藥少,有明顯的主次↩
- [213]安神助眠↩
- [214]益肝陰以平肝陽↩
- [215]重鎮安神,清心瀉火↩
- [216]還是斂陰平肝,但此次益陰多,潛肝少↩
- [217]益陰,且肝膽陽升都有降到↩
- [218]重鎮安神↩
- [219]就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半夏,和胃和陽又能滋陰,主次是滋陰多,略用桂枝以溫中求陽↩
- [220]至此顧上方的桂龍牡法↩
- [221]開肝鬱↩
- [222]交通心腎↩
- [223]助化痰,散水積↩
- [224]助清三焦相火↩
- [225]助理胸中之氣↩
- [226]潤臟陰↩
- [227]還是以去胃痰以和膽安神為主,佐開鬱順氣↩
- [228]少少補氣↩
- [229]溫經以助通絡↩
- [230]佐助活血通絡↩
- [231]安神↩
- [232]去風通絡↩
- [233]能養血平肝,也能助桂枝和營↩
- [234]滋肝陰潛陽↩
- [235]去風濕,強筋骨,益肝腎,在此都用得到↩
- [236]養血以助去風↩
- [237]補腎寧心,益志安神↩
- [238]安神↩
- [239]就是硃砂,重鎮安神用↩
- [240]滋陰益肝↩
- [241]助眠↩
- [242]疏肝和胃↩
- [243]引藥入丹田,也能助化濕行氣↩
- [244]平肝潛陽↩
- [245]安神↩
- [246]斂陰益肝胃↩
- [247]助補氣↩
- [248]補心脾之血↩
- [249]滋陰潛陽↩
- [250]現在睡眠好了,是身體的問題比較多,也是配方的思路↩
- [251]和營通絡↩
- [252]滋陰益肝,但此病人的肝問題不算大了,應該是去風濕的思路↩
- [253]助補氣↩
- [254]益肝腎,強筋骨↩
- [255]在此不算是補腎,是強筋用↩
- [256]去風去濕用↩
- [257]用橘紅是偏表,說明是理近表之氣↩
- [258]治風先治血↩
- [259]都是通絡用↩
- [260]滋肝腎兼理肝氣,作者說了不疏肝,但還是用了肝藥,或許是說不能疏肝藥量多過養肝藥吧!↩
- [261]助順大便,和白芍還是對便秘有助益的↩
- [262]和胃化濕,我的理解此病人中焦沒有痰濕,應該是單純行氣中焦以止腹痛的。《本草備要》:「快氣調中,通行結滯」↩
- [263]去風濕,強筋骨,益肝腎↩
- [264]肝藥去掉↩
- [265]又可以回來助眠睡了↩
- [266]清虛熱↩
- [267]去濕熱↩
- [268]也都是瀉濕退熱之法↩
- [269]降胃清胃↩
- [270]單純斂汗↩
- [271]主要以養胃氣為主,胃的氣陰雙補,因為陽氣已經用黃耆建中湯補好了。↩
- [272]以養腎陰為主,湯丸並進以求更效↩
- [273]看來藥還是進不去,先養肺胃為主↩
- [274]再養腎陰,收澀下焦為主↩
- [275]清肝養胃陰↩
- [276]再加強補陰↩
- [277]依表現拿捏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