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台北臨床三十年-頭痛、頭暈、高血壓

頭痛十餘年之寒證

曾〤〤 (病歷806024號)

女,住台北市永康街23巷〤〤號。

初診時間:1980年11月3日

病症:患頭痛十餘年,痛常在頭右側,如有外感必痛,有時手入冷水洗滌,亦能引起劇痛。畏寒,每一發痛,非立時服鎮痛藥不能忍受,脈沉緊。處方:

桂枝10g、酒芍10g、甘草6.5g、肉桂3g(研粉,2次沖服)、生薑3片、大棗5枚,三劑

上方是桂枝加桂湯,服3劑未再來,過了很久,患者因為傷食發生胃痛請診,告訴頭痛已癒,有時雖有外感,亦不再發頭痛了。


頭痛十餘年之陰虛證

蔣〤〤,男,70歲,住台中市自由街二段〤〤號

患頭痛十餘年,他是空軍高級將官,去過許多國家,進過許多大醫院,找過的醫生不在少數,終是沒有治好。1981年冬,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開業了,他來請中醫試治。11月12日掛號,由我主治,他頭痛的部位是在前額,曾害過肺病,在肺尖有纖維性鈣化,睡眠正常,口乾,舌質紅,有薄白苔,我認定他是陰虛,因為過去患過肺病,現在有口乾的徵象,前額痛,屬陽明,於是處方用左歸飲加治陽明的藥。方如下:

熟地13g、山萸10g、枸杞10g、山藥13g、茯苓10g、炙草3g、葛根6.5g、川芎6.5g、白芷6.5g、細辛2.5g、藁本5g、玉竹10g、麥冬10g

我是每週星期三去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應診一天,次周的星期三,是11月19日,他來復診,告訴說十餘年的頭痛已不痛了,惟另外有一個毛病,是夜間小便多,并說服藥7日能治癒多年頭痛是難得的,請我將上次的藥方抄給她。我更方如下:

熟地13g、山萸10g、山藥13g、枸杞10g、茯苓6.5g、炙草3g、益智5g、藁本5g、白芷5g、川芎6.5g、細辛2.4g、葛根6.5g、玉竹10g、麥冬6.5g

上方是前方加益智,以縮小便,仍用左歸飲加治陽明的的藥,恐固療效,以杜頭痛復發的可能。


患歷兩載之陰虛頭痛

洪〤〤 (病歷341831號)

男,22歲,住台北市金門街11巷〤號。1980年8月18日就診,患頭暈頭痛,已逾兩載,項強,腰酸,我主以杞菊地黃丸加味:

熟地10g、山萸10g、淮山13g、丹皮6.5g、茯苓6.5g、澤瀉6.5g、羌活10g、枸杞10g、菊花6.5g、石決明15g

8月21日二診,因感受秋燥之氣,表現發熱、惡寒、咳嗽、喉痛、口微渴等症狀,改方用桑菊飲加減:

桑葉10g、菊花6.5g、連翹10g、淅貝10g、桔梗10g、杏仁10g、鉤藤13g、大力子10g、射干10g、荊芥6.5g、豆豉10g、黃芩6.5g、薄荷6.5g、甘草3g

上方服3劑之後,表證減輕,他自己將原方加服3劑。至9月5日來診,說發熱、喉痛等症已好了,頭暈頭痛等症亦近癒,惟項仍強,易冒汗,我用左歸飲加味收功,病遂痊癒。方如下:

熟地13g、羌活10g、山藥13g、山萸10g、茯苓6.5g、川芎6.5g、枸杞10g、細辛2.4g、菊花5g、炙草3g


血壓高頭痛之風火證

李〤〤 (病歷404024號)

李,41歲。患頭痛,項脊強,大便秘結,口苦,血壓高170/110mmHg,1978年5月14日就診,患者是一中年婦人,病發於外感,首先以為是輕微的感冒,隨便在市上買些治感冒的成藥服下,輕松了一些,就不介意。哪知時間一久,頭痛越來越厲害,才去請醫院量血壓,血高到180度以上,乃著急起來。於此開始服降血壓的西藥,服藥後血壓漸漸降了,但頭痛不癒,且天天要服這種藥,如果停服一天或兩天,血壓又上升上。我診其脈,浮弦而數,舌有薄白苔,口渴便閉,認定他是風火之邪內伏,處方如下:

石膏(研)10g、川芎6.5g、藁本10g、白芷6.5g、羌活10g、菊花6.5g、荊芥6.5g、防風10g

涼膈散(提煉中藥)5.0g,分2次吞服,用上方煎湯送下。

上方是《金鑑》方芎芷石膏湯,服3劑,5月17日來復診,頭痛已癒,血壓降了下來,是120-70度,他說:「服藥1劑之後,大便暢通,頭痛便輕鬆了,服到2劑。頭即完全不痛,惟太陽穴微感脹,服完3劑,太陽穴還是在脹。」我更方如下:

鉤藤13g、菊花6.5g、白芍10g、天麻6.5g、蒺藜10g、夏枯草6.5g、柴胡3g、黃芩6.5g、甘草3g、石決明(生研)15g

患者服上方3劑,太陽穴不感脹了,血壓正常,過了許久,他介紹并陪著一個朋友來看病,告訴我這樣的效果。


神經衰弱之眩暈

龔〤〤 (病歷086431號)

男,75歲,住恒春,1976年7月23日就診,患頭暈年餘,坐或立時,常有地在震動的感覺,脈遲,微見間歇,舌質淡,口不渴,飲食及二便均正常,這是傷寒論所說:「……氣上衝逆,起則頭眩,發汗則動輕,身為振振搖者」的病症,處方用苓桂朮甘草湯加味:

茯苓13g、白朮10g、桂枝6.5g、甘草(炙)6.5g、川天麻6.5g

服3劑病即痊癒,現代醫學說此証是神經衰弱。症狀頭暈如地在震蕩,如坐舟中,是陽虛邪陷,亦即真武湯的輕症。患此症者,心下常有痰飲,換句話說,胸有水飲者,也可能害這個病症,故《金匱》說:「心下有痰飲,胸脇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苓桂朮甘湯是治水飲的古方,加天麻是治其肝風,清柯韵伯解釋苓桂朮甘湯的方義說:「君茯苓是清胸中之肺氣,則治節而逆氣自降,用桂枝以補心血,則營氣復而經絡自和。白朮培既傷之元氣,而胃氣可復。甘草調和氣血,而營衛以和,則頭目不眩,而身不振振搖矣」。


眼肌無力之眩暈

談〤〤 (病歷096840號)

男,61歲,住台北市大浦街〤〤巷〤號,1979年6月11日因患頭暈就診,症狀是頭暈而眼肌無力,睜眼很費力,眼皮睜起,如不著力,感自動垂下來,咽乾,舌質紅,脈虛數,我用生脈散合杞菊地黃湯與之。

西洋參6.5g、麥門冬10g、五味子3g、熟地13g、枸杞10g、菊花5g、淮山15g、山萸10g、茯苓6.5g、澤瀉6.5g、丹皮6.5g

服3劑,6月12日二診,眼肌無力的症狀大減,但感了風邪,頭暈加重,有口苦,寒熱往來等症狀,改方如下:

北沙參10g、柴胡10g、黃芩6.5g、法夏10g、白芷10g、川芎6.5g、荊芥6.5g、當歸6.5g、白芍10g、蔓荊子10g、甘草3g。

6月19日三診,表邪未全退,少陽證微見,我更方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細辛治其半表半里之餘邪,用杞菊地黃湯合之以治其陰虛。

北沙參10g、柴胡10g、黃芩6.5g、法夏10g、川芎6.5g、細辛2.4g、熟地13g、山藥13g、山萸10g、丹皮6.5g、茯苓6.5g、澤瀉6.5g、枸杞10g、菊花6.5g、甘草3g。

6月22日四診,頭暈癒,眼肌無力的症狀無形中消失了,我仍用杞菊地黃湯加味與之:

熟地13g、山萸10g、山藥13g、丹皮6.5g、枸杞10g、茯苓6.5g、澤瀉6.5g、菊花6.5g、柴胡5g、蒺藜10g、白芍10g


腎陽虛之高血壓

高血壓對人類生命的威脅很大,因為此病可能導致發生腦血管意外--腦充血、腦栓塞等病症,即中醫的中風證。

一般的高血壓,為肝陽上亢,在舊的文獻上無高血壓的病名,許多名醫著述中有「肝風」一門,特別是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肝風的治案甚多,里面包含不少的治法,可以作為治療高血壓的借鏡。

高血壓和其他疾病一樣,有陽證,也有陰證,有實證,也有虛證,作者在下面舉出一個治療虛證的實例。

患者譚遵魯先生,湖南衡山縣人,為作者父執,1957年,患高血壓,是那年秋末冬初的時候,感覺頭暈,一天,往一個西醫診所,請檢查血壓,結果是230度。西醫向他警告說:「你年壽已高(時年過70),血壓這樣高,必須急治,否則有中風之虞」。此老不服西藥,即時去訪一位先生是西醫後考取中醫的詩友嚴先生,請他診治,嚴為之處方,用石決明、鉤藤、明天麻、夏枯草、等平肝熄風的藥。服藥次日,腹瀉一次,頭暈未減,又到原來的西醫診所去量血壓,但未降,反升高10度,已是240度了,於是,來作者診所,請為診斷。其脈沉微,重按如無,舌質淡白,四肢清冷,小便清而頻數,這是虛寒之證,非溫補之劑不為功。但因系父執,不敢輕率處方,乃陪其往訪同鄉老醫生張秉乾先生,請他會診。張的見解和我的一樣,兩人商量的結果,決定用右歸丸,我回到診所之後,處方如下:

熟地120g、附子30g、肉桂30g、山萸肉60g、山藥60g、杜仲60g、枸杞60g、菟絲子60g、鹿角膠45g、當歸45g

上為末蜜丸,早晚每服10g。

上方服了一個星期之後,再去檢查血壓,已降到160度,繼續服完,血壓正常,高的140度,低70度,頭不再暈,手足也溫和了。


腎陰虛之高血壓

李〤〤先生(病歷404052號)

男,56歲,住台北市西寧北路〤〤號。患血壓高,咽乾口燥,口中分秘不足,常服降血壓的藥,口更覺乾,夜間睡覺醒來,口中一點水分也沒有。1980年6月30日就診。其脈數而無力,舌質紅而乾,很明顯的是腎陰虛,不能涵木,致肝陽上亢,血壓180/110mmHg。我處方如下:

生地10g、熟地10g、麥冬13g、女貞子10g、山茱萸10g、枸杞10g、丹皮10g、淮牛膝10g、菊花6.5g、山藥13g、茯苓6.5g、石決明研15g、澤瀉6.5g、元參10g

上方是杞菊地黃湯加味,服4劑,7月4日來復診,口乾較好,血壓降了一些,136/80mmHg,惟目內眦覺痛,改方如下:

生熟地各6.5g、菊花6.5g、白芷6.5g、丹皮10g、川芎6.5g、山萸6.5g、枸杞10g、石決明(研)15g、旱蓮10g、石斛10g、女貞子10g、元參10g、麥冬10g

這仍是用育陰滋水的治法,照前方加白芷、石斛二味,其目眦忽紅,是略有風邪,白芷走陽明而散風,石斛養陰而清熱,原方適症,不應輕易更改,故照舊。服4劑,7月10日第2次就診,口已不覺乾,血壓已正常,下面是最後開給的藥方,方的效能是補陰滋水。

熟地13g、丹皮6.5g、菊花5g、山藥15g、山萸6.5g、石斛10g、枸杞10g、茯苓6.5g、麥冬10g、元參10g、女貞子10g、旱蓮10g、澤瀉6.5g


神經衰弱之頭痛失眠

方〤 (病歷002212號)

女,34歲,住台北市敦化南路464巷〤號〤樓,1978年11月17日就診,患頭痛,失眠已多年,服過許多藥,都不能根治,頭痛的時候,服治頭痛的藥,痛止了,不久又痛;失眠的時候,服治失眠的藥,今夜可入睡,明夜不服,仍是睡不著,這樣的痛苦,實在難於熬受,況且她是一個從事文化教育工作的女性,整天忙碌,很少休息時間。我為之養血養心,并平肝息風,藥方如下:

鉤藤15g、當歸10g、生地13g、白芍13g、棗仁炒15g、柏子仁10g、淮牛膝10g、菊花6.5g、川天麻6.5g、藳本6.5g、白芷6.5g

11月20日復診,自訴說:「服藥後,已能入睡,惟頭痛減輕而未癒」。我見她兩太陽穴有青筋顯露,認為她的頭痛,血瘀亦為成因之一,用原方加茺蔚子10g、桃仁5g、囑再服3劑。

11月23日三診,睡眠又有進步,惟情緒易緊張,入睡之後,有時會因發生頭痛而醒來,這是她心血虛,白天又太忙的結果。

改方如下:

牡蠣15g、龍骨13g、天麻6.5g、鉤藤13g、生地13g、牛膝10g、當歸10g、白芍13g、柏子仁6.5g、炒棗仁15g、藳本6.5g、白芷6.5g、菊花6.5g、夏枯草6.5g

上方服了6劑,頭已不痛,每夜可睡5~6小時,效果甚為滿意,至此,頭痛痊癒。後來,有時因白天工作過多,夜間仍不易入睡,來診時,我即著重養心平肝,12月16日,曾處方如下:

柴胡3g、牡蠣13g、龍骨13g、白芍13g、黃芩6.5g、鉤藤13g、茯神10g、當歸10g、白朮10g、棗仁(炒)13g、甘草3g

此方亦有良效,服後,白天工作雖忙,夜間常可得酣睡,最後,處方育陰安神,收得全效,如下:

最牡蠣13g、龍骨10g、柏子仁6.5g、白芍13g、阿膠10g、丹參10g、茯神10g、川連3g、炒棗仁15g、甘草3g


肝火熾盛之小兒頭痛抽風證

陳〤〤 (病歷752991號)

女,7歲,住花蓮市鎮國街〤〤號。

病症:頭痛,怕晒太陽,太陽暴晒下逗留時愈多,頭痛愈甚,常抽風,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薄而緊貼,脈數。

處方:龍膽草0.8g、梔子0.8g、川芎0.8g、當歸0.8g、羌活0.8g、防風0.8g、大黃0.6g、枳殼0.6g、鉤藤0.6g

1日量,分3次服,配7日

上方是瀉青丸加味,服7日之後,頭痛減輕,抽風次數減少,7月24日復診,改用丸劑,方如下:

生地15g、赤芍15g、羚羊角15g、梔子15g、羌活15g、菊花15g、桑葉10g、龍膽草10g、當歸6.5g、防風15g、大黃10g、鉤藤15g、天麻10g、牛膝15g、川芎10g

上藥共研細末,煉蜜丸為梧桐子大,早晚每服10丸,溫開水下。

上丸服至11月,方服完,11月11日三診,頭痛已癒,3個月中,曾抽風4次,大便已正常,更方仍用方劑,藥如下:

生地10g、當歸10g、龍膽草10g、羚羊角2.1g、黃芩15g、川芎10g、梔子15g、大黃10g、鉤藤15g、防風15g、菊花15g、羌活10g、天麻10g、白芍10g、柴胡6.5g、全蝎6.5g

研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早晚每服10丸。

1981年7月18日因患咳請診,告以頭痛、抽風皆癒。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