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台北臨床三十年-脾胃證治

作者:馬光亞
中藥治療脘腹脹硬驗案

1.趙〤〤 (病歷498022號)

男,64歲,住永和市〤〤路〤〤〤巷。1979年6月9日就診。

症狀:脘腹脹大如鼓,食欲減退,大便不暢,脈沉,舌苔白膩,據述:曾住三軍總醫院接受檢查,胃、肝、腎、心、直腸,都檢查過,同位素檢查所得結果,是三不管醫生贅瘤,醫師表示,須刀開切除。他因為不願意接受開刀治療,即出院。

患者體質肥胖,得病之後,體重雖然減輕甚多,看起來仍不為瘦,不過顏面表示病容而已。其脘腹大而緊,按之如鼓,中無硬塊,亦不覺痛。於是從《積聚門》覓方治之。用開鬱正元散加減,方如下:

白朮10g、茯苓10g、青皮5g、香附10g、砂仁6.5g、桔梗10g、麥芽炒10g、玄胡6.5g、山楂10g、廣皮5、枳殼6.5g、神曲10g、甘草3g

上方服3劑,腹脹較輕,6月10日復診,仍守前法。適感冒流行,6月14日三診,因暑濕襲表,發熱,腹瀉,甚感疲乏。改方如下:

藿梗10g、佩蘭10g、厚朴6.5g、蒼朮6.5g、廣皮5g、茯苓10g、葛根10g、山楂10g、桔梗10g、白芷6.5g、木香.g、香附10g、神曲10g

6月17日四診,體溫正常,腹瀉已止,恐暑濕之邪,猶有餘蘊,照14日方略予增減。

6月21日五診,表邪已解,腹脹大減,惟肛門出血,痔疾復發,改方如下:

槐角13g、枳殼10g、秦艽10g、廣皮6.5g、玄胡6.5g、地榆15g、扁柏13g、荊芥炒6.5g

6月24日六診,痔血減少,惟未全止,血色深黯,腹微感痛,斷有內瘀,用逐瘀法,仿王清任膈下逐瘀湯,方如下:

歸尾10g、烏藥10g、川芎6.5g、秦艽10g、桃仁10g、丹皮10g、香附10g、枳殼10g、赤芍10g、廣皮6.5g、槐角13g、玄胡6.5g、木香5g

上方服之甚適,每日一劑,至7月6日,方未變更,其中曾復診3次,都守原法。結果,腹脹痊癒。

2.曾〤〤 (病歷806008號)

男,1歲,住士林鎮美德街。1979年8月16日就診。病症是大便秘結,腹脹而堅硬,手按即哭,曾往醫院檢查,x光照相,軟片帶來,可以明顯看見,腸一條甚大色白,西醫說是巨腸症,需要開刀,我處方如下:

莪朮0.6g、三棱0.6g、枳殼0.6g、白朮0.6g、大黃0.6g、木香0.6g、檳榔0.6g、川連0.6g (用順天堂科學中藥),上為1日量,分3次服

上方服3日,患兒大便暢通,排出積糞甚多,8月20日複診,未更方,原方再服6日,至8月27日三診,腹已減小甚多,9月4日四診,腹脹全消。用四君子湯加陳皮、木香、內金、山楂等味收功。

上二案都是脘腹脹硬,醫院主張開刀治療,都用中藥治之而癒。第一案患者是一胖子,肥胖之人,其氣常虛,如開刀治療,體氣受戕,恐不易恢復,第二案患者,是甫1歲之孩提,體質孱弱,如開刀,殆亦不易轉弱為強,中醫治腹脹,按虛、實、寒、熱辨証論治。由上二案推論,可知第一案為氣滯血瘀,為實證,首用「開鬱正元散」,後用「膈下逐瘀湯」加減治之,氣順瘀行,其腹脹即消。第二案為半實半虛證,運化無權,積滯不行,欲成疳積,故用白朮補其脾,用棱、莪、檳、枳等消其積滯,最後用四君子加味補其虛,亦獲痊可。這樣治療,較之開刀安全多了。


十二指腸潰瘍虛證

裘✕✕ (病歷437345號)

男,43歲,住台北市金門街〤〤巷

初診:1978年10月7日

病症:胃痛,痛連右胸,終日綿綿不休,按壓不痛,食欲平常。醫院檢查,是十二指腸潰瘍,已4年不癒。

患者自己看過不少中醫書,覺得潰瘍是不好醫的疾病,用三七、黃連粉、金鈴子散、丹參飲常服,愈服愈不舒服,心想要找一條特效方。

我認為這是虛證,因為痛不甚,綿綿不休,按之痛不加重,如是實證,就會拒按,同時,痛會一陣陣痛得難受。處方:

黃耆13g、當歸10g、丹參15g、砂仁5g、酒芍13g、香附6.5g、炙草3g、生薑3片、大棗3枚,3劑。

這是黃耆建中湯和丹參飲加減。服3劑而痛止,10月12日復診,未改方,叫他照原方續服多劑。患者自己看醫書,自己開方治自己的病,不知分辨虛實,所以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潰瘍不盡是熱證,也有虛證,這是醫者應有的認識。


寒瀉變成腹脹及疝腫重證

鄧〤〤 (病歷038065號)

男,2歲,住台北市公園路〤〤號

初診:腹瀉,數月不癒,腹脹如鼓,睪丸腫大

患兒因食生冷冰食物過多,致成瀉症,初服腸胃消炎的西藥後有效。後來,反復發作,服任何腸胃炎的藥都沒有功效。最後,肚子腫脹起來,連睪丸都腫了。患兒的父親鄧君領著他到〤〤醫院去看,醫院要給開刀治疝氣。手術費多少都言定了,只待按期前去接受開刀。鄧君回家遇到一個本家鄧明清君,談及這事,鄧明清君勸他勿讓小孩接受開刀,并介紹請我診治。

我斷為寒證,用實脾飲加減,方如下:

草蔻6.5g、白朮5g、厚朴3g、乾薑1.5g、附子3g、木香1.5g、山楂6.5g、荔核(炒黑,打碎)6.5g、茯苓6.5g,車前子3g、甘草1.5g、大腹皮3g、 3劑。

上方服了3劑,腹瀉已止,脹亦略減,2月14日二診,處方如下:

草蔻6.5g、白朮5g、茯苓6.5g、大腹皮6.5g、厚朴5g、附子3g、乾薑1.5g、車前子3g、廣皮3g、山楂6.5g、木香2.1g、小茴香3g、蒼朮3g、荔核5g、甘草 5劑。

2月19日三診,腹脹已消二分之一,睪丸也漸消了。但身體腹瘦,因患瀉過久,脾氣已傷,且損及腎氣,非多服溫補的藥不能治好,於是給他處方如下:

西黨參60g、白朮60g、茯苓60g、炮薑15g、淮山90g、砂仁30g、木香30g、小茴香30g、補骨脂30g、山楂60g、蒼朮30g、厚朴30g、廣皮30g、炙草30g、川椒30g,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早晚每服6.5g,溫開水下。這是理中湯合景岳新方蒼朮丸加減為丸,溫脾腎之寒,且祛濕利氣。服完,不但腹脹全消,疝氣亦癒。


腹脹泄瀉寒證

芮〤〤 (病歷442244號)

男,7歲,住新店十二張路〤〤〤巷。1977年患腹脹腹瀉症,看了3個醫院,愈吃藥,愈脹愈瀉。8月6日,由其外祖父母徐先生徐太太攜來請診。

症狀是:(1)胃脹,滿肚子都是氣體,進食後,咽下了喉,不容易進胃,被氣阻住了,叫大人給他用手推按,從項下向胃部往下推,曖氣放屁,才舒服。(2)腹瀉,瀉出來是水多渣少,一天要拉幾次。據告:首先是附近的率莘醫院,看了幾次,服藥不見功效;繼進三軍總醫院民眾診療,住了12天,徹底做了檢查,醫師說是巨腸症,要開刀,把腸子切去一些。徐先生認為孩子太小,未接受這個主張,最後,進台大醫院求治,又作了檢查。台大的醫師說,不是巨腸症,是消化不良。但服藥無效,3個大醫院都不能治這個小孩的病,一家人都急起來了。想進榮民總醫院去,但相隔較遠,如將小孩送去,要去照料,實在費時。聽說榮總有個名大夫定時在台北市衡陽路某藥號看病,於是又找這位大夫去看,這位大夫和台大的醫師說法相同,說是消他不良,服藥亦同樣無效。

我診斷之後,說這個小孩的病是寒症,消化機能不夠,所以吃了東西不消化。徐太太不知什麼叫「寒」,反複地問著,我說:「中醫治病,要分寒、熱、所謂寒症,即是消化的機能不夠,不是發炎。這小孩胃腸有寒,所以無消化能力,飲食下不去,靠大人手推才下得去,下去了,就瀉了出來,不能發生吸收的作用。」徐太太表示懷疑。我想,她也許看我太簡單,只能按一按脈,摸一摸肚子,看一看舌頭,便下斷語,那些醫院是用儀器檢查,是多麼繁複而過細呢!

我不再多作解說,拿筆處方:

縮砂仁0.8g、乾薑0.6g、桂皮0.6g、厚朴0.8g、白朮0.8g、半夏0.8g、廣皮0.6g、茯苓0.8g、甘草0.5g

1日量,分3次服,服3日

過了3天,徐先生又攜著芮孩來,告訴我,小孩腹脹大減,進食不要手推了。惟大便仍稀,只是次數減少罷了。我更方溫中,如下:

理中湯4g、木香0.6g、砂仁0.8g、烏藥0.8g

1日量,分3次服,服5日

過了5日,徐太太帶著小孩來診,滿面笑容的告訴我:「小孩的大便正常了」,我處方用四君子湯加木香、砂仁、丁香、溫中健胃整腸,又服了10餘日即停止服藥。


胃脘膨脹食後飽滿之熱證

戴〤 (病歷438599號)

男,51歲,住桃園龍岡里龍鳳一街〤〤巷〤弄

初診:1980年5月17日

病症:胃脘感覺膨脹,按之覺痛,食欲不振,食後更不舒暢。

他是退伍軍人,曾往兩個最大的醫院去做全面檢查,結果,都說他沒有什麼病,自己擔心是害了胃癌。

我認為他患的是痞滿,有熱在胸胃之間,宿食未消,用六君子湯、半夏瀉心湯合方加消導藥,方如下:

西黨參10g、焦白朮10g、川黃連5g、茯苓10g、廣皮5g、薑半夏10g、黃芩6.5g、山楂炭10g、乾薑3g、麥芽10g、甘草3g,2劑

5月26日複診,他說服藥2劑之後,胃納增加了,但胸胃之間仍滿痛,且感熱悶,我改方用柴胡陷胸湯加減,如下:

柴胡10g、薑半夏10g、瓜蔞實13g、黃連5g、枳實6.5g、廣皮6.5g、香附10g、黃芩6.5g、甘草3g、生薑3片,3劑

上方服後未再來診,至1981年6月19日,來告,前病服第二次方,痊癒,近又感胸胃不舒,我查出處方存底,以前方加減與之。


胃脘痞塞氣不宣暢

張〤〤 (病歷112341號)

男,住台北縣中和鄉景平路〤〤巷。

初診:1966年4月12日

病症:胃脘痞塞,氣不宣暢,自己感覺上下不通。好像是食物停在胃里,不往下行,但不食,也感覺這樣。脈右滑,舌苔白。

處方:白朮10g、三棱6.5g、莪朮6.5g、枳殼6.5g、廣皮5g、木香5g、檳榔10g、青皮5g,2劑

這是《醫宗金鑑.婦科癥瘕積聚門》的助氣丸,是治婦人氣病的,我借用於此,服2劑即癒。婦人常有這種疾病,氣悶在胸膈,痞塞不通,用之則效。


胃出血寒證

林〤〤 (病歷449942號)

男,住台中市

初診:1981年1月7日,就診地點,台中市育德路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中醫部

病症:胃曾幾度出血,胃不感痛,大便軟,色黑,口中和,舌淡嫩苔薄,脈沉

處方:白朮10g、阿膠10g、炮薑3g、縮砂仁5g、赤石脂10g(研,布包)、地榆炭13g、炙草3g,5劑

上方是黃土湯加減,服5劑之後,1月14日複診,告服藥效果很好,大便漸實,黑色較淺。

處方:西黨參10g、焦白朮10g、炮薑5g、龍骨10g、訶子6.5g、阿膠10g、砂仁5g、石榴皮10g、淮山18g、炙草3g,7劑

這是虛寒證,後用理中湯加淮山、石榴皮、訶子、阿膠,續服多劑而痊癒。


小兒慢脾腹瀉證

李小妹,2歲,是同鄉李復光先生之小姐。1956年,患慢性腸炎。當時他在台北市廣州街〤〤巷,前後都是大醫院,鄰居有幾位西醫,都是朋友。李小妹幾乎每天都服特效藥,腸炎總是治不好。症狀是腹瀉,骨瘦如柴,且常發高熱,手足清冷,口渴多汗。一日,請了我去診所,我作脾虛脾寒治療,看2次即癒。

中醫所謂脾虛,是消化機能太差,腹瀉不止,愈瀉愈虛,脾寒是內傷生冷,寒邪內蘊,損傷消化能力。古有兒科書名《福幼編》的,對此病說得很明白,陳修園醫書72種,包含了此書。此病用普通治腸胃病的方藥無效,必須用溫補藥如乾薑、肉桂之類,方可治癒。《福幼編》有2條藥方,一是逐寒蕩驚湯,一是加味理中地黃湯,我給李小妹,第一次用方,是理中地黃湯加減:

西黨參6.5g、白朮5g、炮薑3g、炙草3g、白芍3g、熟地5g、肉桂1.5g、當歸3g、熟附子1.5g、枸杞3g、補骨脂3g、炙耆6.5g、公丁1.5g、灶中土泡水煎。

此方溫中退熱止瀉,過去曾用過多次,李小妹服2劑亦瀉止熱退,第二次處方是用參苓白朮散。加味理中地黃湯,溫中治瀉,發熱加芍藥,病久傷及陰血,歸、地亦有退熱功效,加公丁是止瀉的,加附子是回陽的,但附子、公丁不可久服。所以此方服1~2劑,即要換方,不能繼續服下去。參苓白朮散是健脾的方劑,即促進腸胃消化機能的方劑,故最後改用此方,而竟全功。


小兒慢性腸炎

吳小弟 (病歷264323號)

男,1歲半,居台北市空南二村,1955年患腸炎住廣州街某軍醫院,住了1個多月,大便紅白黏液,終不能止。此時腸炎特效藥問世不久,坊間售價甚貴,吳孩的家人懷疑醫院未給好藥,自己花錢去買特效藥,費了數千元,仍是枉然。范老太太是吳小弟的外婆,一日來診所,同我可不可治小兒久治不癒的腸炎,我答可以。她要求我出診到醫院,我不願去。那時,我是在台北市廈門街一家老藥店駐診,怕往醫院看病,遭到白衣使者的責罵,不多時,范老太太抱著小孩來了,我一見,小孩肌瘦,體溫尚正常,面色蒼白無華,斷定是寒證,處方如下:

當歸5g、白芍6.5g、吳茱萸1.5g、炮薑1.5g、肉桂1.5g、川連1.5g,水煎服2劑。

開好藥方,范老太太拿交藥店先配1劑,需價新台幣7元,范老太太身上無錢,我說:「未帶錢,沒關係,明日拿來。」第三天,范老太太果然送錢來了,他說小孩服了藥,大便即成條了。視為奇事。

事隔20餘年,吳服兵役回來,因感冒咳嗽由其母吳太太陪同請診,尚記憶此事,嘖嘖稱遭不置。


腸出血寒證

林〤〤 (病歷449931號)

男,24歲,住台北市

初診:1981年1月19日

病症:腸出血,小腹左痛甚劇,大便稀,所下血帶煙煤色,脈沉,舌質淡。

患者擔心所患是癌症,曾去醫院檢查,不是癌症,但服藥無效,痛不歇,血不止。我認定是寒證,用金匱黃土湯加減,方如下:

地榆炭13g、訶子肉6.5g、阿膠10g、白芨6.5g、龍骨(研)13g、炙草3g、白朮(土炒)10g、炮薑3g、砂仁5g、灶中土30g泡水煎

1月24日二診,上方服5劑,腸出血減少,惟未全止,改方用:

仙鶴草15g、地榆炭13g、淮山15g、阿膠10g、白朮(土炒)13g、訶子肉6.5g、炮薑3g、砂仁5g、龍骨13g、炙草5g、灶中土30g泡水煎。

1月29日三診,上方服了5劑,腸出血已止,大便正常,惟每日腹仍痛1、2次。前方加減如下:

淮山15g、老木香5g、當歸10g、白芍15g、阿膠10g、桂枝6.5g、地榆炭13g、炮薑3g、炙草5g、訶子6.5g、焦白朮10g、龍骨13g、砂仁5g、灶中土煮水煎。

2月2日四診,每日腹仍痛,痛發即便,便後即寬,有傷食象徵,同理中湯加味而癒。

西黨參13g、木香6.5g、草蔻10g、焦白朮13g、厚朴6.5g、麥芽(妙)10g、訶子6.5g、山楂炭13g、廣皮5g、青皮5g、炙草3g


胃陰虛之食欲不振

賓〤〤 (病歷308065號)

男,61歲,住台北市公園路〤〤巷。

初診:1972年6月14日

病症:食欲全無,咽乾,夜間特別乾得難受,曾往醫院接受胃的檢查,結果,什麼病都沒有,形容顯得消瘦,脈微微而無力,舌無苔。

處方:北沙參10g、麥門冬15g、玉竹13g、天花粉10g、石斛10g、扁豆10g、桑皮10g、甘草3g,3劑

患者是我的同鄉,長於詩詞,與我私交甚篤,他服完3劑,胃口便開了,沒有來複診,自己決定續服3劑,服後不但胃納已正常,咽乾也好了。歲暮贈瓷杯一匣為謝。

此病是胃陰虛。胃陰虛則胃液少,胃液少則納谷不香。一般治食欲不振的方劑,是溫燥的,那是因為脾虛消化無力,所以用四君、或六君、或異功加山渣、麥芽、內金之類,溫振脾陽,并玁兼消導,促胃納增多;此則是因津液不足,若用溫燥的方劑,更損耗胃內分泌,必發生反效果。我用的是沙參麥冬飲加味,促使胃液增加,所以有良效。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