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虛證實證治腎結石驗案
(一)年邁體衰服補藥而癒
黃〤〤(病歷448067號)
男,70歲,湖南籍,住花蓮市。1978年患腎結石,年邁不便接受醫院開刀割治,服化石單方及化石藥甚多,結果,不但腎結石未見排出,而身日見衰弱,視力大減,看物模糊,腳軟無力,行步不便。至10月間,由住在花蓮之同鄉劉澤武兄介紹并陪同至台北市請我治療。上我的診所時,登樓甚為困難,診其脈,弱而無力,舌紅無苔,口乾腰痠,我認為是虛證,不能用克伐性排石之方藥,宜予調補,處方如下:
熟地13g,山萸10g,杜仲10g,茯苓10g,淮山13g,木瓜10g,懷牛膝10g,澤瀉6.5g,丹皮6.5g
任何病症,都有虛實之分,虛則補之,是天經地義的。上方補腎,囑服10劑,患者配好了藥,即回花蓮去了。後來,得知服完10劑以後,結石排出,步履穩健如昔,惟目力未能完全恢復。
腎臟結石是因濕熱發生的,其症必溲赤腰痛,口渴便閉;有因腎功能不足發生的,則無濕熱證象,腰不痛,口不渴,是腎臟無力將尿中渣廢物排出,積而成為此證。二證治療不能用同樣之方。患者所患為後者,故服用排石之方,徒損其元氣,而不能有排石之效。用補腎之劑,以六味地黃丸加杜仲、牛膝、木瓜等味,腎功能性恢復,結石自然化出。
有人謂中醫不科學,豈其然乎?
(二)補氣補腎結石排出
陸〤〤(病歷742172號)
男,77歲,浙江籍,居台北縣埔乾,1965年患腎結石,小便排出困難,醫系勞工,住院接受優待治療,醫院以其年老體弱,不予開刀,但結石排不出來,極感痛苦,5月11日,由其同鄉某君扶來請我診治,其行步蹣跚,頭暈身疲。脈弱舌質甚淡,我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澤瀉與之。囑其配服3劑。3日之後,來復診,頭暈較輕,行走已不須攙扶,惟尿道仍痛,排尿不暢。我診其脈,仍虛而無力,細思此症,病在排泄系,前次來診時,頭暈身弱不支,是年老病久氣虛使然,今非可實其排泄力不可,乃處方溫補其腎。
熟地13g,山萸10g,附子5g,肉桂2.4g(研粉2次沖服),淮山13g,丹皮6.5g,茯苓18g,澤瀉10g,牛膝10g,車前子10g
上方為加味腎氣丸,以茯苓為君,囑其配服2劑,5月18日來診,謂服本方1劑之後,小腹即感內急,結果大量排出小便,小便中有結石如豆大,掉入尿缸,同時亦有血液排下。因小便中有血,第2劑不敢續服,過1日,小腹甚感舒適,小便正常,並無異樣,乃將第2劑服完,從此一切痛苦解除了。我用六味地黃丸加杜仲、巴戟天、菟絲子以善其後。
本症是腎結石虛證,初診因其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味,以補其氣,雖加苓瀉,未能將結石排出,復診用加味腎氣湯充實其腎臟排泄力,1劑即見排石之效。由此可知中醫之用古方治病,中病必效。
(三)半實半虛宜清利兼補
李〤〤(病歷404063號)
男,44歲,住台北市士林天母3路79巷。前曾患腎結石,請某醫院治療,醫院開刀將結石取,但近又有結石,不願再接受醫院開刀,乃自服化石的單方,可是結石排不出來。1981年1月13日,請我診治。我認為腎臟經過一次開刀,功能減退,排泄力自然較弱,但其小便黃短,仍有濕熱,乃用半補半清之方,補是加強其排泄力,清是清其濕熱,用導赤散加味,方如下:
生地13g,木通6.5g,竹葉5g,甘草3g,牛膝10g,萹蓄10g,茵陳13g,茯苓10g,澤瀉10g,梔子10g,當歸10g,枸杞10g。
導赤散加萹蓄、茵陳10克、梔子是清其熱;加茯苓、澤瀉是利其濕;加當歸、枸杞、牛膝是補其虛而導下,結果此方服了3劑,結石一顆一顆的排出來了。甚為痛快,這是半實半虛的證候,故用清心兼補之方。中醫用藥,如兵家之用兵,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四)六味加味治體虛結石
詹〤(病歷272669號)
男,系海洋學校教授。1968年患腎結石,7月20日請我診治。患者是文弱之軀,雖患腎結石,無任何痛楚,大小便都正常,僅微感腰痠,在檢查體格時,x光發現腎臟有一顆如黃豆大小之結石,我認為患者之所以結石,也是因腎臟功能欠缺,不能將留在腎臟之渣廢物排出使然,不是熱結,遂用六味地黃丸加味治之,方如下:
六味地黃丸7克,牛膝10克
1日量分3次服,服10日。
10日之後,患者往友人處請用x光檢查,結石已向下移動約1寸許,因為他有一朋友開設檢驗醫院,檢查比較方便。檢查後再來請診,我仍用原方交藥房配10日與之,服完再去檢查,又下移甚多。以後來時,我都是照原方叫他服10日,再3次之後,結石已轉入尿道,他的朋友把檢查結果告訴他,並向他提出警告說:「結石已轉入尿道,如排不出去,水即瀦留腎臟,有發生水腫的危險。」他聽了有些恐懼,走來告訴我,我說:「我的藥既能使結石下移,再服用藥物結石還是會向下移,不會停在尿道。」
結石落入尿道,會發生阻擋的作用,水不能排出,腎臟會發生水腫,的確是很危險的,我於是加重其藥力,改方如下:
桂附地黃丸6克,車前子1克,牛膝1克
1日量,服10日
患者藥未服完,一日小便發生了異樣,有少許白粉狀的物體排出,過了一日,有一顆黃豆樣的石子排出來了。
從開始用藥治療到最後,1個多月,都只著重患者腎功能的增加,未用一味化石的藥如化石草之類,足見治病要分虛實,能分虛實,用藥自然有滿意的結果。
(五)八正散加味治濕熱症
周〤〤(病歷772226號)
男,42歲,住永和市永寧街〤〤巷,1973年5月,患腎結石,腰痠,小腹兩旁疼痛,小便短赤,大便不通,脈數,舌苔黃厚。他是友人任大鵬兄的汽車司機,請治於我,我斷定這是濕熱症,八正散加木香。服3劑,至第6日,有結石三顆排出,諸恙都痊癒了。茲記其方如下:
萹蓄10g,瞿麥10g,木通10g,車前子10g,滑石15g,大黃(後下)6.5g,山梔10g,木香6.5g,甘草梢5g
八正散是治下焦濕熱之方,患者小便短赤,大便秘結,小腹兩旁疼痛,脈數苔黃,都是濕熱下注之表證,服八正散加木香,濕熱已清,結石自然排出。
(六)八正小柴胡治熱證(本節曾載《現代中醫診療公開》)
患者徐〤〤,現代中醫治療中心病歷號數282910
初診日期:1967年6月17日
病症:(1)腰間覺痠痛(2)小便黃,解下見泡沫(3)口渴喜飲(4)大便秘結(5)右小腹覺痛
本證經檢驗腎臟有結石,其病原為濕熱內伏。
處方:八正散加金錢草、牛膝、車前子、川楝子
6月20日復診,右小腹痛減輕,大便得通,小便泡沫減少,色仍黃。
處方:八正散加減
7月10日第7次診:右小腹曾發劇痛,突見寒熱往來現象,且口苦,頭眩欲吐,遂用小柴胡湯合八正散與之。
小柴胡湯與八正散合方服7日,結石位置移動,落入膀胱,小便中見血液。繼用前方增減,至20日,小便中排出結石一大顆,經化驗為草酸鈣之凝結體。
腎結石症,前人列在疝症門及淋症門內,少腹右痛或左痛,稱為疝氣或小腸氣,至小便中排出砂粒,則稱為石淋或砂淋。
《醫宗金鑑.幼科心法.疝症門》「小腸氣」所言症狀,與腎結石症狀相類。云:「小腸氣一症,其受病與疝氣等,亦因濕氣在內,而寒氣又束於外也。發時少腹脹控睪丸引腰脊。」主用加味香蘇散,即香蘇散加川楝子、蒼朮,用連須蔥白共煎,蔥白有舒張輕尿管之功能,民間有用蔥白治結石之方,流傳甚廣,可見加味香蘇散,即治腎結石之方也。不過,此方只能治濕氣在內,寒束於外之證,若發於濕熱或由於其他原因所發之腎結石,須辨證選用他方,非此方所能概治。
前人言石淋或砂淋,由於膀胱蓄熱,《醫宗金鑑》謂:「如湯久經火煉,底結白磏。」諸書多主用八正散、葵子散。惟臨床亦常發現虛證,曾診一老年患者,住某大醫院半年,年老不能開刀,小便下血,頭暈體倦,某醫院無法治癒,我與補中益氣湯濟生腎丸,數劑而小便暢利,結石得下,尿血亦癒。由此。由此證明中醫之辨證施治,有靈活運用之妙,為一般療法所不及。
濕熱兩虛用湯散並進
吳〤〤(病歷264389號)
男,44歲,住台北具新莊市思源路〤〤巷〤弄。1981年4月17日患腎結石就診。
症狀:舌苔白膩,脈沉緩,腰痠身倦,小腹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這是濕而兼熱之證,濕在脾,熱在腎,處方如下:
茵陳13g,藿蘇梗各10g,香附10g,竹茹13g,薑半夏10g,橘紅5g,蒼朮10g,枳實6.5g,川楝子10g,元胡6.5g,海金砂15g,茯苓10g,另用提中藥八正散5g,木香0.6g,2次吞服
上方前面湯劑是祛濕的,後附提煉中藥吞服,是清熱利小便的。服2劑,19日來復診,舌上白苔退去甚多,處方按前法加減:
藿蘇梗各10g,竹茹13g,白蔻3g,枳實6.5g,薑半夏10g,蒼朮10g,川棟子10g,海金砂15g,茯苓10g,元胡6.5g,杏仁10g,橘紅5g,苡仁13g,另用中藥提煉八正散6g,木香0.6g,分2次吞服。
4月23日三診,服上方2劑後,小便中排出結石顆粒,服第3劑又排出數粒,共排出6粒,大小便都甚通暢,身已不感疲倦了,舌苔全退,惟新有外感,咳嗽有痰,處方用桑菊飲加荊芥、前胡、紫菀、橘紅等味。方免錄。
感受濕邪的急性腎臟炎
鄧太太(病歷171243號)
女,住士林南雅路〤〤巷。患者是同鄉鄧菊賓君之妻,1970年4月10日因患急病請我出診。到他家時,患者已被送入士林〤〤醫院。鄧君很緊張地說:「對不起,我不知道我妻患的是什麼病,因為很急,所以馬上請人接你來看她,給予冶療,但她痛苦難受,我不得已先送至附近的醫院去急診,醫院的人說,病很嚴重,是急性腎臟炎,不能讓別人去看他,現在,不勞你去看她了。」我和鄧是舊友,我說:「不妨,我要背地去看一看,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腎臟炎。」
鄧妻的症狀是:發熱,嘔吐,胸膈滿悶,關節痠痛,身倦無力,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脈濡緩,舌苔白而濕,我斷定這是濕病,走出醫院,回到鄧家,開了一張藥方如下:
藿香10g,蒼朮10g,薏苡仁13g,薑半夏10g,厚朴6.5g,廣皮5g,白芷6.5g,紫蘇葉10g,茯苓13g,澤瀉10g,菖蒲6.5g,羌活10g,白蔻3g,杏仁10g
這是藿香正氣散加減,我開完方,對鄧說:「這方服後,痛立可減輕,約4.5天即癒。」鄧說:「住在醫院,怎樣服這藥呢?」我說:「煮好,用瓶裝好送進去喝。」後來,果然4天就病癒出院了。
鄧妻的腎臟炎,是因感受濕邪而發,故用藿香正氣散加減治之而癒,但此方非治腎臟炎通用之方,不是濕證,則不能用。急性腎臟炎,由感受風寒而發者多,發於風寒者,症狀是面腫,發熱惡寒,口渴,節關痠痛,腰痠,小便短少等,這則需用越脾加朮湯加味治之,不能用藿香正氣散。
脾虛之慢性腎臟炎
林〤〤(病歷449990號)
男,15歲,住台北市中華路二段〤〤巷。1958年7月5日就診,患慢性腎臟炎,已2年多了,面白唇淡,食欲不振,大便常稀,上午頭面浮腫,下午足腫,倦怠少神,服過西藥,也服過草藥,往醫院檢查小便,總是「+++」~「++++」,並有少量紅白細胞。
上列的症狀,是脾虛,要補脾才能治好,處方如下:
西黨參10g,白朮(土炒)10g,黃耆13g,茯苓10g,淮山15g,扁豆炒10g,廣皮5g,蓮子肉6.5g,炙草3g,大棗3枚,5劑。
這方是參苓白朮散加減,服5劑之後,胃納增加,大便漸實,腫勢減輕,7月10日復診,改方如下:
西黨參10g,白朮10g,炮薑2.1g,黃耆13g,茯苓10g,淮山15g,扁豆炒10g,廣皮5g,蓮子肉10g,炙草3g,10劑
服完10劑,小便清利,大便成條狀,身面都不腫了。往醫院檢查小便,已正常,7月20日三診,我給他處方用參苓白朮散,叫他續服20劑,以固療效。
腎陽虛之慢性腎臟炎
秦〤〤(病歷509014號)
男,57歲,住台北市通化街〤〤巷。
1955年3月11日就診。
病症:面色光白,腰腹以下水腫,足附水尤甚,按之深凹難復,脈沉細遲,舌質胖嫩、苔淡白。
這是腎陽衰微,用金匱腎氣丸加減,方如下:
熱地13g,山萸10g,淮山13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6.5g,補骨脂10g,淮牛膝10g,車前子10g,附子6.5g,肉桂(研粉2次沖服)3g,三劑
上方是金匱腎氣丸加味,以茯苓為君,以3劑,足腫略消,小便增多,惟腹微感脹,3月14日復診,改方如下:
熟地13g,山茱萸10g,茯苓15g,沉香5g,澤瀉10g,丹皮6.5g,補骨脂10g,淮牛膝10g,車前子10g,淮山藥15g,小茴香6.5g,3劑
3月17日三診,上方服藥後效果更好,後續服8帖,並用濟生腎氣丸服1個月而痊癒。
治尿崩症用清熱補陰法
唐〤〤(病歷002393號)
男,20歲,住台北市民生東路〤〤巷
1981年1月20日初診
患尿崩症,因車禍受傷,損壞了腦下垂體,發生此病,一天到晚口渴,水喝個不停,睡覺時,床頭要擺著一瓶水,走路時,手上要提著一壺水,不一會要喝水,不一會又要小便,喝多少水,就解多少小便。脈數大,口淡紅,處方:
西洋參6.5g,山萸10g,花粉10g,熟地13g,五味子3g,淮山30g,麥門冬13g,生石膏(研)10g,茯苓6.5g,訶子6.5g,石斛10g
尿崩症應屬消渴範圍,古人論消渴,分上中下三消,此症口渴飲多似上消,但小便多,又似下消。上消宜清熱,下消就要溫補腎陽了,須用桂附八味丸、真武湯之類。實際此症不可溫,因無脈沉細、惡冷肢厥之證,故用生脈六味加減,用石膏,石斛以清胃熱,以救其渴,用訶子意在收縮小便。
1月26日二診,告服上方3劑,飲水較少,小便亦少了一些,但納谷似不如從前有味,我知是因方中有石膏、石斛、麥冬過寒,須加藥為佐。改方遂加砂仁6.5g,陳皮5g,麥芽10g,全方如下:
西洋參6.5g,正淮山30g,麥門冬15g,訶子6.5g,天花粉10g,炒麥芽10g,山萸10g,茯苓6.5g,石膏(研)10g,熟地13g,五味子3g,砂仁6.5g,廣皮5g
上方囑服5日,1月31日三診,口渴飲水又減少了,惟小便仍多,胃納已恢復正常,改方如次:
西洋參6.5g,生石膏(研)13g,淮山30g,生地15g,枸杞10g,麥門冬15g,白蔻3g,砂仁5g,桑螵蛸10g,玄參10g,花粉13g,升麻2.1g,山萸10g。
患者服上方甚安,口渴飲水大為減少,小便也日見減少,我叫他服4劑,他加服了8劑,至2月12日四診,我改方如下:
西洋參6.5g,花粉18g,覆盆子10g,熟地18g,萆薢13g,石斛10g,川連5g,玄參13g,蛇床子6.5g,雞內金13g,茯苓10g。
這方功效更大,服8劑,2月21日五診,口已不甚渴,小便漸正常了,原方未加減,再服10劑而痊癒。
現代醫學對尿崩症無特效療法,患者曾去兩個大醫院求治,都說對此病不能治療,我治此症一階段用生脈地黃加減,以西洋參、麥冬、石斛、花粉救其津,石膏清其熱,地黃,山萸、淮山藥養脾腎之陰,白蔻、砂仁、陳皮暖其胃。第二階段方中加枸杞、桑螵蛸補其腎。最後用白茯苓丸為湯劑與之以竟全功,都是遵古人成法。
治癒尿毒症一例
庄〤〤(病歷442155號)
男,65歲,住高雄市新興區〤〤街。1980年3月20日,住台大醫院2樓713號病房。因尿毒過高,發熱昏迷,他的女婿蔡先生接我去診治。走入病房,見庄臥床不動,肚子蓋著白布,旁人告訴我,西醫曾從腹部洗腎一次,因過胖沒有洗好,於是在手腕動了小手術,淮備從手上再洗。房內站立多人,都呈慌懼的面色,庄小姐在床旁虔誠跪拜觀世音菩薩。我診庄診,甚數。舌紅浮粗白苔,問其大便小便,都極少。
尿毒症,是因腎功能衰竭而發生,所以,正確的治法,是以腎為本。腎功能衰竭,尿毒瀦留體內,無力排出,非強其腎,不能發生治效。不過,急則治其標,庄尿毒過高,體溫驟升而昏迷,已甚危急,此又只能治其標了。因此,我開了一張解毒清熱的方如下:
忍冬藤30g,玉黍鬚10g,牡荊根30g,焦梔仁10g,淮生地15g,六一散15g,木通6.5g,石菖蒲10g,牛黃0.6g(分2次沖服)
上方服2劑,熱退,神志漸見清醒,惟西醫檢查有肺炎、胃出血、血管硬化、心臟擴大等併發症,庄的家屬不斷地接到紅色的危急通知。
4月1日,蔡先生又接我去看,並把上面那些病情告訴我,我診斷之後,認定庄先生的脈,胃氣尚存,雖有尿毒及其他併發症,仍然可以搶救,於是更方如下:
忍冬藤30g,焦梔10g,茯苓10g,威靈仙13g,生地13g,木通6.5g,炒蒲黃6.5g,六一散15g,石斛13g,炒靈脂6.5g,石菖蒲6.5g,巴戟天6.5g
上方服2劑,小便增加,每日有2000cm3,西醫檢查尿毒,只有80度,腎可以不要再洗,手腕上開刀的地方,不必利用了。只是患者心煩,常發怒火,不要吃藥,要回家去,時時吵嚷。我認為標熱未清,仍須清熱,下面是我開的第三張藥方:
生地15g,石菖蒲10g,忍冬藤30g,炒蒲黃6.5g,石斛10g,黃荊根30g,玉黍鬚10g,六一散15g,焦梔10g,西牛黃0.6g (2次沖服)
上面這張藥方,仍著重清熱解毒,我吩咐配服2劑,庄的家屬見庄神漸安定,即叫藥店照方多煎送了3劑,到4月8日,方再請我去診斷。
4月8日,庄先生見我甚為喜悅,表示心已安定,此時已能吃能睡,小便每天在2000cm3以上,大便正常,惟耳聾,要求我趕快給他治聾。我第四張藥是從本治,用濟生腎氣丸加黃荊根和玉黍鬚。
濟生腎氣丸加味,效果甚好,小便更正常,不過,有一天因吃水果引起腹瀉,我改用五苓散加附子,炮薑,瀉止之後,又將炮薑改為生薑,取真武湯意,都有良效。
到5月,即出院到女婿蔡先生家休養,每星期由蔡先生陪同來診所改方一次,我都是用溫補腎陽的方子,以腎氣丸、真武湯、巴戟丸為出入範圍,到6月即從女婿家回到高雄市自己的家了。他回家以前(時間是6月10日),自己一人到我的診所來,要求我處方給他帶較多的藥回去續服,我開了兩張藥方,一張是湯方,一張是丸方。
湯方:熟地15g,石斛10g,附子6.5g,巴戟6.5g,茯苓13g,牛膝10g,山萸10g,菖蒲6.5g,桂枝5g,白芨6.5g,山藥18g,丹皮6.5g,澤瀉10g,車前子10g,黃荊根30g,玉黍鬚10g。
丸方:熟地90g,蓯蓉60g,山萸60g,巴戟60g,白芨30g,澤瀉60g,肉桂30g,菖蒲21g,五味子15g,山藥90g,丹皮45g,牛膝30g,車前子30g,麥冬60g,茯苓90g,石斛30g,附子30g
腎功能衰竭用地黃飲子加減
曹〤〤(病歷556057號)
男,40歲,住台北市長安西路〤〤巷。
1979年8月14日初診
病症:腎功能衰退,尿毒瀦留,失眠,全身軟乏,小便不多,行步無力,須人攙扶。西醫要給他洗腎,他不願意,脈弱無力,舌淡苔白。
處方:西黨參10g,熟地13g,白朮10g,茯苓10g,五味子3g,黃耆13g,廣皮5g,遠志5g,當歸10g,炙草3g,生薑2片,大棗3枚。
8月16日二診,服藥2劑,夜間能睡5小時,惟脘悶無脹。改方用:
西黨參10g,當歸10g,白朮10g,黃耆15g,茯神13g,廣皮5g,木香5g,炒棗仁15g,遠志5g,炙草3g,砂仁3g,龍眼肉3g,生薑2片,大棗3枚
8月18日三診,睡眠時間仍短,精力增進許多,行步比較有力,脈大而軟,補水中之火,用河間地黃飲子加減:
熟地15g,山萸13g,麥冬10g,蓯蓉10g,巴戟天6.5g,五味子3g,淮山13g,茯苓10g,澤瀉6.5g,石斛10g,遠志5g,附子5g,肉桂3g(研粉2次沖服)
8月20日四診,睡眠較好,小便增加多而有力,前方減澤瀉加砂仁5克
8月23日五診,8月28六診,都是用河間地黃飲子加減,精力日有增進,至9月15日,因外感引起咳嗽,服解表藥3劑,寒熱已解而咳嗽淹纏,遂從張氏醫通痹門取法,用腎瀝湯、巴戟丸加減:
生地10g,遠志5g,棗仁炒15g,石斛10g,細辛2.4g,蓯蓉6.5g,桑螵蛸6.5g,巴戟天6.5g,枸杞10g,浙貝10g,山萸6.5g,附子5g,肉桂3g,桑皮10g,阿膠10g,紫菀6.5g
服上方6劑,往醫院檢查,尿毒已降低,咳嗽亦漸癒。以後用此方加減服了2個多月,健康日見恢復,到6月後,他恢復舊日工作,感精神不足,用人參養榮湯、歸脾湯相繼煎服,即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