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參蘇飲《和劑局方》

用法:氣虛外感,夾有胃痰的情形。

出處:

治感冒發熱頭疼,或因痰飲凝結,兼以為熱,並宜服之。若因感冒發熱, 亦如服養胃湯法,以被蓋臥,連進數服,微汗即愈。面有餘熱,更宜徐徐服之, 自然平治。因痰飲發熱,但連日頻進此藥,以熱退為期,不可預止。雖有前胡、 乾葛,但能解肌耳。既有枳殼、橘紅輩,自能寬中快膈,不致傷脾, 兼大治中脘痞滿,嘔逆惡心,開胃進食,無以逾此。毋以性涼為疑, 一切發熱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小兒、室女亦宜服之。

木香半兩 紫蘇葉、 乾葛(洗)半夏(湯洗七次,薑汁製,炒)前胡(去苗)人參 茯苓(去皮)、 各三分 枳殼(去瓤,麩炒)桔梗(去蘆)甘草(炙)陳皮(去白)、 各半兩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七片,棗一個,煎六分,去滓, 微熱服,不拘時候。(易簡方)不用木香,只十味。

配伍:

  • 君:蘇葉[1]
  • 臣:葛根[2]、人參[3]
  • 佐:半夏、茯苓、陳皮[4]、前胡[5]、木香、枳殼、桔梗[6]
  • 使:甘草、生薑、大棗
  1. [1]外宣風寒,內化痰濁,因為是風熱情況多,蘇葉的散風寒力小反而很適合
  2. [2]散風熱,去外感,因為此證就是主要針對化熱,所以用陽明經藥
  3. [3]益氣以助除外感,量不能多,一方面仲景就有習慣外感不用人參,一方面痰濕較多也不適合太多補氣藥。
  4. [4]二陳湯,去肺胃之痰
  5. [5]寒性半夏,降氣化痰止逆
  6. [6]散胸中氣鬱,看來也是散肺胃之氣,枳殼桔梗一升一降以調氣化痰,木香行氣中焦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