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二陳湯《和劑局方》

出處:

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惡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 脾胃不和。 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㕮咀。每服四錢,用水一錢,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 熱服,不拘時候。

配伍:

  • 君:半夏[1]
  • 臣:茯苓[2]、陳皮[3]
  • 佐使:甘草、生薑、烏梅[4]
  1. [1]降氣燥濕,從適應症和配伍來,本方治的是胃痰而非脾痰,因為只有胃氣上逆,而沒有脾氣下陷的症狀,所以視降氣去痰的半夏為君
  2. [2]小半夏加茯苓湯的思路,助半夏去痰
  3. [3]其實是橘皮,是中焦偏上的理氣,加深了筆者認為是去胃痰的思路
  4. [4]酸收斂肝以防犯胃,除了平肝,本身也有止嘔效果。《本草崇原》:「煩滿胃病也。梅非治肺治胃者也。是又何說焉?夫肝屬木,木得津潤,遂暢茂條達,一身之壅塞皆除,其有不津則氣亂為逆,逆於肺則為上氣,逆於胃則為煩滿,治之以梅,亦直探其源耳」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