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蔣璽 中醫師

氣動針法︱中醫︱生活︱瞎扯︱隨筆

梔子

性味:苦;大寒

一、清心除煩兼利水

其實這個功能和淡竹葉是一樣的,只是梔子清熱力和利水力都很強,代表方是梔子豉湯,

二、清肺、胃、少陽(三焦+膽)之熱

梔子的清熱力很強,清熱範圍也很廣,唯一的缺點就是苦寒甚,所以要視情況使用,清肺熱的代表是辛夷清肺飲;清胃熱的代表是瀉黃散;肺胃都清的有涼膈散;清三焦之熱的代表方是黃連解毒湯,或是助清少陽濕熱的茵陳蒿湯。

三、清瀉肝火

其實梔子最常用的時機還是清心肝之火,所以心肝鬱熱都可以用梔子,抑鬱造成的胸痛(心經鬱熱)或脅痛(肝經鬱熱)都可以用梔子來清或是防止化熱,代表方是經典不敗方:加味遙遙散、龍膽瀉肝湯

其實清肝熱的藥很多,但又有細微的差別,可以參考《得配本草》的比較。[1]

四、清心火,消瘡瘍

因為其清心火力強,所以對於瘡瘍腫毒很有幫助,這個病機和大黃是一樣的。[2],但最好是熱症明顯的狀況下才用,不然過於傷胃。

 

  1. [1]山梔、丹皮、白芍、龍膽、皆瀉肝家之火,其中卻自有別。蓋肝喜散,遏之則勁,宜用梔子以清其氣,氣清火亦清。肝得辛為補,丹皮之辛,從其性以醒之,是即為補,肝受補,氣展而火亦平。肝氣過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瀉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氣必實,龍膽苦以泄其氣,寒以制其火,故非實膽草勿用。如不審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氣,即使火氣悉除,而人已憊矣。↩
  2. [2]《本草經疏》:「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之謂。療目赤熱痛,及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者,總除心肺二經之火熱也。此藥味苦氣寒,瀉一切有餘之火,故能主如上諸證。」↩
  • 所有文章

  • 分類

  • 頁面

  • 頁面